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16%的液碱降膜吸收氯气生成次氯酸钠的工艺,是在一个降膜吸收器内连续进行的。主要反应为: 2NaOH Cl_2=(30℃)NaClO NaCl H_2O △H 主要副反应为次氯酸钠分解: 2NaClO=2NaCl O_2 生成的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大于10%,为了不产生副反应致使次氯酸钠分解,必须保持0.1~1.0%的游离碱(过碱量)。用pH计或试纸测试,指示在11—12之间。生产中只要能连续控制过碱量,就能保证产品  相似文献   

2.
王伟 《纯碱工业》2023,(6):24-26
氯碱生产中,次氯酸钠的生产是用氯气和15%~18%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合格的次氯酸钠指标为:有效氯>10%,碱含量0.1%~1%,颜色呈淡黄色。影响次氯酸钠质量的因素有:除害系统循环液的温度,进除害系统的氯气携带铁离子等杂质成分,除害吸收塔的运行状况,次氯酸钠过饱和,饱和次氯酸钠的取样分析,饱和次氯酸钠溶液中的碱含量。针对这些因素,我们通过安装温度连锁控制温度,加装过滤器隔离杂质,更换性能更优的填料优化设备性能,安装ORP分析仪实时监控,对取样和测定过程可能出现的误差操作纠正,适度提高碱浓度,来实现产出合格的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3.
以氯气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次氯酸钠溶液,控制其中游离碱含量在10.8%左右,有效氯在8.0%左右。次氯酸钠与尿素经过低温反应和高温反应,合成水合肼。实验分析了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各种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尿素、次氯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10~1.12)∶1∶(2.30~2.42),低温反应温度控制在20℃以下,高温反应阶段快速升温至回流后反应5 m in左右时,水合肼收率可达75.1%左右。  相似文献   

4.
周颖 《氯碱工业》2012,48(7):18-19
提出烧碱生产中采用双塔分别吸收废氯气工艺,代替事故塔、尾气吸收塔、次氯酸钠生产装置吸收废氯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连续运行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离子膜烧碱、PVC生产能力均为10万t/a,于2005年10月试生产。但由于地理位置较偏,交通不便,烧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钠无法及时销售。由于在废氯气处理过程中,碱液循环槽溶液含碱量日渐下降,吸收废氯气的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对烧碱系统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为此,该公司决定将此次氯酸钠应用于PVC生产线的乙炔清净系统。经过多次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6.
高浓度次氯酸钠生产三氯异氰尿酸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次氯酸钠与氰尿酸反应生产三氯异氰尿酸的方法是利用30%烧碱通入氯气生产高浓度次氯酸钠,除去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再用高浓度次氯酸钠与氰尿酸按1.85~1.9∶1投料,反应温度0~5℃,并通入氯气反应生成含有效氯90%以上的三氯异氰尿酸,产率70%~75%。  相似文献   

7.
研究含碱量、有效氯初始浓度及储存方式对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含碱量越低,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越差;有效氯初始浓度越高,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越差;存放在室内的PE桶储存次氯酸钠溶液不影响其稳定性。同时,结合饮用水消毒特点,提出了次氯酸钠溶液含碱量要求,及水厂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的使用有效氯浓度、存储能力和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8.
原次氯酸钠生产装置用来吸收废氯气,存在的不足是:①主废气塔日常检修和维护较难;②装置用碱液运输过程长;③成品次氯酸钠不能实现远程控制。新增次氯酸钠生产装置,实现了吸收碱液配制、进氯气以及吸收过程监控、产品外排等各个环节的远程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烧碱工业生产过程中,由电解工序生产氯气,在进入氯化氢合成工序前,氯气必须经过干燥,氯气干燥工序采用93%的浓硫酸作为氯气干燥剂。浓度93%的浓硫酸在氯气干燥工序过程中吸收来自电解工序的含水氯气中的水分,浓度降低至75%。通过硫酸提浓技术,可将75%的硫酸进行提浓,浓度由75%再次提高至93%,实现浓硫酸在烧碱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在烧碱生产过程中废氯气吸收装置的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针对事故氯装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保证了安全平稳生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了次氯酸钠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采用次氯酸钠(NaClO)溶液对电石法产生的粗乙炔气中的硫化氢、磷化氢气体杂质进行氧化吸收的实验装置,研究了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浓度和pH值对清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浓度和pH值对硫化氢的去除效果比磷化氢显著;在乙炔气清净初期,次氯酸钠溶液的pH值起到关键作用。综合考虑清净效果及生产安全两个因素,硫、磷去除率均在85%以上时的工艺条件为次氯酸钠溶液的pH值为7~9.5,有效氯含量在0.085%~0.12%。  相似文献   

12.
李凌云 《氯碱工业》2020,56(5):39-41
为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或设备突发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对烧碱生产系统自动控制进行了完善:氯气和氢气总管压力联锁系统停车,冷凝酸中间槽液体排放采用自动控制,次氯酸钠生产管线上安装电导率和游离氯监测装置。  相似文献   

13.
在设计中和氯气的系统装置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规格是关键性问题,要求能对氯气、烧碱和次氯酸钠都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次氯酸盐最早曾用电解食盐溶液法制取,主要产品是次氯酸钠,应用于工业漂白方面作为漂白剂。后来由于氯碱工业的迅速发展,氯气产量不断增加可以用烧碱吸收制次氯酸钠。因此次氯酸钠的生产多为化学法,即在低温下,氯气与烧碱反应,生成次氯酸钠。 Cl_2+2NaOH→NaOcl+NaCl+H_2O 近来电化法合成次氯酸钠又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某些场合下,电解法生产次氯酸盐比化学法来得合理:具有投资省,设备  相似文献   

15.
次氯酸钠生产中原料液碱浓度的控制次氯酸钠应用广泛,用户往往提出要求含不同有效氯浓度的次氯酸钠。生产厂家如何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呢?下面谈谈具体作法。众所周知:根据以上三式,可设:A-用户要求的NaClO有效氯浓度y-生产含有效氯浓度为A的NaClO所需...  相似文献   

16.
分析次氯酸钠有效氯、游离碱在线检测难点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组分超声波浓度计实现在线分析,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废气工段今为处理全厂废氯和开停车及事故氯气而设立。废氯气经过碱液吸收而制成合乎HG-1173-78质量要求的次氯酸钠产品。在工艺上采用两套吸收系统,一套浓度极低的废氛直接进入填充式吸收增,经一次吸收废氯即合乎排放标准;另一套是开停车氯气及事故氯气量大浓度高经降膜吸收、尾气塔吸收,最后达到尾气排放标准。由化学反应式ZN。OH+C12、N。CIO+HZO+N。CI+193.80hi理论上生产it100%次氨酸钠需烧碱145.Zkg,而实际生产中烧出消耗竟达190.Zkg。分析其原因:1由过月现象造成的损失问)氯气处理工序的原氯气阀门在操作中…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了金川集团40万t/a离子膜烧碱(一期工程)杂散氯气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了减少杂散氯气及吸收过程产生的次氯酸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乙炔清净系统原有的次氯酸钠配制装置状况,针对影响配制出的稀次氯酸钠有效氯浓度波动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实施了相应的改造,实现了次氯酸钠配制装置的远程一体化精准控制,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水合肼的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次氯酸钠成品中有效氯与游离碱的配比来减少生产水合肼反应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水合肼的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