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山东化工》2021,50(7)
主要简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工艺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运用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单污泥系统(A2/O、UCT、MUCT、BCFS、SBR)和双污泥系统(A2N、Dephanox、A2N/SBR)的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2.
《水处理技术》2021,47(9):23-26
为了探究葡萄糖作为补充碳源对反硝化规律的影响,建立序批式反应器(SBR),考察了不同乙酸与葡萄糖混合比对氨氮氧化及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与葡萄糖混合比及污泥负荷均能影响反硝化规律。当碳源充足时,碳源类型对硝化过程影响不显著,而对反硝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当ρ(乙酸)/ρ(葡萄糖)为2/1时,反硝化速率快,且ρ(NO_2~--N)的最大积累量为2.24 mg/L。在污泥负荷为1 000 mg/L时,各反应器中硝态氮均能被反硝化,但ρ(乙酸)/ρ(葡萄糖)为1/2组别中反硝化速率最慢,ρ(NO_2~--N)积累量最小。NO_3~--N的存在对NO_2~-N的还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磷含量的增加,因此废水的除磷技术十分重要.反硝化除磷技术利用厌氧、缺氧交替的环境,通过反硝化聚磷菌的作用,同时完成过量吸磷和反硝化过程,应用前景广阔.简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机理,介绍了单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工艺(BCFS工艺)及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工艺(A2N工艺、DEPHANO...  相似文献   

4.
相比传统脱氮工艺,厌氧氨氧化(Anammox)以其低耗、高效和环境友好备受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质NO2--N难获取,厌氧氨氧化菌(AAOB)生长缓慢且对环境敏感使反应器难启动和不完全脱氮限制因素阻碍了Anammox的工程应用。针对Anammox脱氮应用的限制因素,分析了短程硝化(PN)和短程反硝化(PD)途径获取NO2--N的调控,解析了反应器快速启动的环境因素、常用的反应器和高活性污泥,并介绍了PN+Anammox,PN+Anammox+反硝化(SNAD)和PD+Anammox三种一体化Anammox工艺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凭借其无需曝气、废物质产量低、有机碳源需求少等优点,被视为近年来最具有主流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本文首先阐述了PD/A工艺的原理及特点;随后从pH、碳源、盐度以及重金属等方面总结了影响PD/A工艺的关键因素,同时提出了实现PD/A工艺核心功能菌群快速富集以及良好协同的调控策略;而后概括了由PD/A工艺发展而来的多种衍生工艺,并从工艺稳定性、经济性和可调控性等方面,分析了这些衍生工艺的研究前景;最后展望了PD/A工艺未来的研究重点,认为借助宏基因组学技术探明不利生境胁迫下PD/A工艺的抗性形成机制,有利于未来主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实际工程应用;同时认为于双碳背景下与现有成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耦合,实现各类废水的经济、高效和达标处理,将会是PD/A工艺未来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污水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微生物、工艺以及影响因素等,重点分析了基于反硝化除磷原理研发的各种工艺的流程和特点,以及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碳源、电子受体、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和其他环境参数等。指出双污泥工艺的反硝化除磷率要高于单污泥工艺,但是双污泥工艺略为复杂,限制了其实际工程应用。如何提高单污泥工艺反硝化除磷率和简化双污泥工艺流程是未来工艺研发的重点方向,同时做好工艺影响参数优化,提高反硝化除磷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A/O工艺处理己内酰胺生产废水及运行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己内酰胺生产废水含有大量环状有机物和低聚物,(CODCr)=2000~3000mg/L,ρ(NH3-N)约为200mg/L,采用A/O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在运行管理中,只要控制好pH值、溶解氧、污泥负荷、硝化负荷、混合液和污泥的回流比,可使排水的ρ(CODCr)≤100mg/L,ρ(BOD5)≤30mg/L,ρ(NH3-N)≤15mg/L。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某味精精制废水处理工程的脱氮机理。该工程采用A/O工艺设计,实验测定期间,工程进水流量、COD、总凯氏氮(TKN)分别为(1 270±335) m3/d、(1 724±897) mg/L、(93.5±41.5) mg/L,出水COD、TKN、总氮(TN)分别为(10.4±5.1)、(0.6±0.4)、(7.2±1.5) mg/L,COD、TK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99.4%、91.7%。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高效脱氮是由于A池污泥反硝化活性高和O池前端发生了显著的同时硝化反硝化所致,分别占TN去除总量的56%和44%。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生物脱氮效率,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处理模拟废水。在pH=7.0—8.5、温度10—15℃、溶解氧(DO)为3—5 mg/L、污泥浓度(MLSS)为(3 500±200)mg/L、ρ(NH4+-N)为50—70 mg/L条件下,分别考察蔗糖、醋酸钠和乙醇作为碳源对S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效果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作为碳源时,当进水COD为370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86%,SND率为88.3%,ρ(EPS)为659 mg/L;当醋酸钠作为碳源时,COD去除率达83.9%,SND率为68.8%,ρ(EPS)为742 mg/L;当乙醇作为碳源时,COD去除率仅为72.8%,SND率为58%,ρ(EPS)为736 mg/L。与醋酸钠和乙醇相比,蔗糖更适合作为低温下S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碳源。  相似文献   

10.
以自配葡萄糖水为原水,采用A/O-超滤膜组合工艺进行短程反硝化脱氮,测定了不同溶解氧(DO)浓度下NO~-_2-N的积累率,考察了碳氮比(C/N)、DO浓度对短程反硝化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为3、DO浓度为0.8~1.0 mg·L~(-1)的工况下运行,脱氮效果最佳,出水TN含量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与传统全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短程反硝化具有脱氮效率高、碳源投加少、能耗低、污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污水厂新建工程,设计规模60×10~3m~3/d,采用改良A~2O-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占地仅为0.31 m~2/(m~3·d)。在水质水量冲击且碳源不足(BOD_5/ρ(TN)=2.21)的情况下,出水COD和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79±3.71) mg/L、(0.49±0.89)、(10.27±2.30)、(0.25±0.09) mg/L,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反硝化小试表明,延长缺氧HRT可提高原水中慢速碳源利用率,强化脱氮效果。沿程试验表明,好氧区TN去除率为9.56%,缺氧区TP去除率为42.15%,发生了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和反硝化除磷(DPR)现象,为低C/N下的高效脱氮除磷提供了合理解释。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悬浮载体生物膜中硝化细菌相对丰度为6.69%,为活性污泥的6.6倍,生物膜中反硝化菌相对丰度为7.95%,同时在污泥中检测到相对丰度较高的具备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种属,为污水厂SND和DPR现象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2.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伟光  田文德  康晓荣  张卉  郭旋 《化工学报》2011,62(12):3532-3538
引言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以其高效、低耗、简单易操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一直是个研究热点,主要是由于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可通过反硝化除磷菌(DPB)在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缺氧池中利用内碳源聚β-羟基丁酸酯(PHB)作为碳源实现反硝化吸磷,同时亦可反硝化脱氮,一碳两用,可节省大量的碳源需求,同时也减少了一定的动力消耗和污泥产量,尤其适合低碳氮比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以厌氧絮状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的上流式厌氧反应器,通过调整其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条件等关键因素培养反硝化颗粒污泥,开展其对不锈钢酸洗废水脱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以甲醇作为碳源运行42 d后,形成了成熟的反硝化颗粒污泥;成熟的反硝化颗粒污泥边缘清晰、表面包裹大量杆菌,单颗污泥沉降速率可达198~273 m/h,粒径为1~6 mm,反硝化速率最高可达2.79 gN/(gVSS·d);在反应器NO3--N容积负荷为2.0~2.44 kg/(m3·d)时,NO3--N平均去除率为98.03%,NH4+-N平均去除率为89.76%,TN平均去除率为97.81%;最终出水的氨氮及总氮可同时满足《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的间接排放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的C级排放标准。本工艺相比传统反硝化工艺能够节约碳源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反应机理,从C/N、超越污泥回流比、pH、DO、HRT及MLSS等方面分析了对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在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及目前国内外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在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中应当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反硝化(DN)池的反硝化效能,分别考察了进水温度、HRT、C/N以及反洗周期等因素对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DN池的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效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时NO_3~--N去除率为91.3%;水力停留时间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主要原于HRT的减少缩短了反硝化作用的反应时间,从而使反硝化过程中所消耗的COD降低;COD/ρ(NO_3~--N)小于15时,COD/ρ(NO_3~--N)是DN池脱氮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当COD/ρ(NO_3~--N)大于15时,NO_3~--N的含量变化趋于平缓;同一反洗周期内DN池的反硝化效能会持续增加,下一反洗周期开始前NO_3~--N的质量浓度降低至1.9 mg/L,此时脱氮效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锦纶-6生产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锦纶-6(PA-6)含氮有机废水特性,提出前置反硝化脱氮工艺处理锦纶-6废水。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当ρ(CODCr)=1000~2000mg/L,ρ(BOD5)=500~1000mg/L,最终出水CODCr去除率92%~98%,出水BOD5去除率99%,正常运行后ρ(NH3-N)迅速下降至15mg/L以下。确保了处理后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在处理低(超低)碳氮比高浓度含氮废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上个世纪末生物脱氮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的创新。在温度为30~40℃和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d条件下,ρ(DO)在0.5~2.5mg/L,pH值为7.4~8.3时,能够较好的实现匹配厌氧氨氧化的亚硝化;探讨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在污泥颗粒化技术中的实现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东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A2/O+高密度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二氧化氯消毒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对一级处理单元及污泥处理单元产生的臭气采用生物除臭工艺进行处理;介绍了本工程的工程概况、进出水水质、构筑物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双污泥(A2N)反硝化除磷工艺存在工艺冗长、氨氮出水浓度过高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双污泥耦合振动缺氧MBR反硝化脱氮除磷(A2N-VMBR)工艺。通过菌群培养,工艺启动与工艺参数优化,考察了A2N-VMBR工艺启动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微生物菌群变化以及缺氧MBR(AxMBR)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连续运行58 d后,完成了菌群的培养和工艺启动。经工艺参数优化调控,设置超越污泥比35%~40%,回流污泥比60~70%,污泥停留时间15 d,水力停留时间16 h,AxMBR污泥浓度6 000~6 500 mg/L时,COD、NH4+-N、PO43--P的出水浓度分别为20.02 mg/L,3.2 mg/L,0.46 mg/L,相应的去除率为90.11%、90.96%、93.38%。AxMBR平均污染周期为79 d,具有较好的耐污染特性。16S rRNA高通量测序表明,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陶厄氏菌属(Thaue...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处理水量为0.15 m3/h的中试装置,开展多级AO工艺耦合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低C/N城市污水试验研究,通过优化溶解氧控制、污泥浓度及进水分配比,探究最佳运行工况,并通过分析各工况下的氮组分变化,探讨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触发条件。结果表明,水温为14℃以上时,通过微氧运行、增大污泥浓度、进水分配比设为30%∶10%∶30%∶30%,出水可实现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并实现了部分短程硝化反硝化,降低了12.5%的曝气量和20%的碳源需求,为今后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和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