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一生坚持探索我国的国民性问题,他笔下犀利的文字将国民性的弱点剖析得淋漓尽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鲁迅先生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早期浪漫英雄主义阶段。倡扬个性主义,提出立人主张,思想雄大但失于空泛。前期批判现实主义阶段。从事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切实进行反封建的启蒙工作。后期马克思主义阶段。正确认识到思想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看到国民性的弱点的同时,也肯定民魂的存在。至此鲁迅先生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具有深刻现代意识的启蒙者,鲁迅将翻译活动作为他启蒙救亡的现代性诉求的工具。翻译贯穿其整个文学活动的始末,他通过大量译介国外文学作品试图给国民带来现代性思想,并重新想像中国,构建起以立人来立国的理想模式。对现代性的诉求使鲁迅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时代的边缘位置;而针对国民性改造所作出的翻译选择则充分体现了他超前于时代的现代性思想;同时,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为革命文学寻找到真正的思想武器,也为当时的现代性救亡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鲁迅晚年思想中存在着七个矛盾。只有正确分析这七个矛盾,才能正确理解鲁迅,才能树立一个既不是被“塑造”,也不是被“神化”,更不是被“贬损”的鲁迅。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时代大量存在着“看客”他们是鲁迅创作的起因和恒久主题。作家以冷峻的观照,对“看客”的心态做了其实记录:消解猛士,仁人牺牲的意义,吞噬弱小作为娱乐;相互观看以应付无聊。鲁迅不仅给予其犀利的国民性批判,也设法加以疗救,提出改造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中呈现出一系列“后封建语境“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纷纷走向幻灭的命运演绎中,鲁迅对时代、社会,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爱书如命,是一位伟大的藏书家。他终生与书结缘,购书、抄书、赠书、补书、藏书、著书这些活动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藏书活动及藏书思想既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又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国民性概念的分歧与不确定是阻碍国民性研究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对人格、人性、民族性等与国民性相类似的概念进行辨析,国民性的内涵与外延可以作出崭新的界定:一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普遍表现出来的道德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与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固有特征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他取得了炫目的文学和翻译成就,他在中国文坛上以思想的独异性和革新性见称,他的翻译思想具有同样的特质。从翻译手法、翻译意图、翻译态度,翻译词句等方面来诠释鲁迅翻译的革命性创新。  相似文献   

9.
对长期以来认为鲁迅先生这三篇作品是“批判了辛亥革命”的看法存有不同观点,提出了这三篇作品的重心在于强调思想革命的新论点,并且分别从三篇作品中所描写的普通民众毫无意义的人生悲剧、夏瑜革命的悲剧、阿Q革命的悲剧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深刻思考,最终确立了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命题,并阐述了该命题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作家列·安德列耶夫对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有重要影响,其精神内核相似,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紧张关系有共同兴趣,在主导创作意向上都有关注人、关注人与民族命运的情怀,以及深刻的悲剧心理和变革倾向;创作风格上,两位作家都有着阴冷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07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在《河南》杂志连续发表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5篇论文,第一次系统地向世人昭示了他求索“改造国民精神”以“昌大宗邦”之道的致思宗趣。文章认为上述5篇论文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意趣相融、理致一贯、以人的“个性自由”为精神主脉的思想整体。这些思想,构成鲁迅独特的历史文化观和人生价值观,表达了鲁迅对既关乎全民族每一个个我生命存在之意义,也关联着整个民族存亡之道的现实而终极、终极而现实的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针对中华民族孝文化的起源、对国民性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等问题展开论述,对孝这种国民性特征进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3.
鲁迅研究专《鲁迅晚年思想的当代解读》是作在长期的钻研探寻中得出的思想结晶和理论硕果,是在更深、更精、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中,寻求对鲁迅思想、鲁迅化本位的把握。全书具有三个特点:独特的研究视角;拓宽的研究领域;高扬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从《狂人日记》开始,鲁迅本着“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在他的小说中始终演绎着普通人的人生,实践着他的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愿望,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这些普通人的人生悲剧,对整个封建社会及其上层建筑予以无情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相似文献   

15.
尼采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赫胥黎的进化论构成了鲁迅早期的思想体系。尤其是尼采思想对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尼采的“权力意志”、“超人哲学”、“反道德”等思想衍生出了鲁迅小说中的“狂人”、“疯子”、“孤独者”、“强者”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清末民初提出他的“直译”主张后,又于“五四”前后提倡改革中国白话文,并在翻译上提出“宁信而不顺”的看法,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观点,也引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场讨论。拟分析鲁迅先生的“欧化”翻译观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翻译史上所起的利、弊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研究专著《鲁迅晚年思想的当代解读》是作者在长期的钻研探寻中得出的思想结晶和理论硕果,是在更深、更精、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中,寻求对鲁迅思想、鲁迅文化本位的把握。全书具有三个特点:独特的研究视角;拓宽的研究领域;高扬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需求。目前,高校思想政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用高尚的师德引领方向,用先进的事迹感召大学生,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范式,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王跃文官场小说《国画》是一部承接鲁迅国民性批判精神的力作;作品中主人公朱怀镜貌似堂皇的种种“官场智慧”中,隐伏的是严重的国民劣根性,这一灰色官员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国民性的批判;在中国当代文学国民性批判主题日渐被悬置的背景下,《国画〉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也是一个狂人,他的狂,不仅体现在他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叛逆性选择及思想等方面,而且也反映在他的作品形象中。他笔下的狂人是其化身,代表了自己某一方面的狂。本文试从鲁迅自身的狂、笔下的狂人代表及狂人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