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用电活性纤维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智能纤维材料和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对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用电活性纤维材料进行了全面的陈述.总结了近几年纤维基和织物基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电活性纤维材料的定义、常用制备方式、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系统分类与性能探讨,包括应变传感、电致变色、智能调温、能量收集与存储等领域;讨论了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国内可穿戴技术与智能纺织服装技术融合及产业化发展,通过详细阐述国内外可穿戴感知手套、可穿戴体育用品、特种用可穿戴设备、时尚性可穿戴设备特征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探讨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路径、方法以及在各领域产业化上存在的技术瓶颈.指出未来的智能可穿戴产品是集监测人体健康、信息传递、通信、人机交互等特定功能性和时...  相似文献   

3.
孙悦  范杰  王亮  刘雍 《纺织学报》2018,39(12):131-138
为促进可穿戴技术与智能纺织服装领域的融合及产业化发展,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可穿戴设备的材料、制备方法与工艺及其特点。针对目前可穿戴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及其柔性化进程,对纺织服装领域用可穿戴设备进行了分类;详细阐述了信号感测、收集与传输装置、能量收集与管理装置、纺织天线等典型柔性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最后讨论了目前可穿戴设备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论述可穿戴智能电子服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柔性传感器、纺织品自驱动电子设备、柔性显示等方面介绍了可穿戴智能电子服装在光、电、热、机械等方面性能的研究突破,阐述了在功能化、轻量化、灵活性、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的不足与挑战。展望了智能电子纺织品通过结构创新、优化材料设计、新工艺技术等在实时监测、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演变和发展潜能。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使得可穿戴智能电子服装成为连接人与设备的桥梁,个性化定制、多功能化的发展有助于可穿戴智能电子服装在未来智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基于辅助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辅助技术的内涵,总结了现代辅助技术的应用人群和应用形式;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面向功能障碍人群研发的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及其在运动功能代偿、辅助康复训练、健康防护3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出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存在设备监测精度低、穿戴舒适性差以及弃用率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指出柔性化、高精度化、功能一体化是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与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电子、通信、生物等要素融入纺织行业形成多功能化的智能纺织品,综述了近年来电子纺织品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压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等智能纺织基传感器,讨论了交互式电子纺织品在人体可穿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电子纺织品因电子器件等模块的加入而提高了价格;由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存在体积大、非柔性、穿戴异物感强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情绪识别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创新发展,系统介绍了近些年国内外情绪识别监测内容方法、分类算法以及情绪识别可穿戴设备的研究现状。首先概述了情绪分类模型并总结情绪产生时出现的生理反应;然后针对目前情绪识别监测内容方法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生理信号和行为表现二大类情绪识别监测内容方法,进一步总结常用情绪识别分类算法,并依据可穿戴设备部位总结现有情绪识别可穿戴产品;最后讨论了情绪识别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柔性舒适采集设备、识别结果准确度以及识别结果交互方式3个方面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日益成熟,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为运动爱好者、运动员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及比赛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改革创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剖析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含义、作用原理,探讨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学校体育领域中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应用,梳理总结出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学校体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有以下几点:(1)在体育教学中可监控体育课堂,监测学生的运动表现和运动负荷等;提升课堂参与度,增强体育课堂交互体验感;推动体育教学数字化,提高教学质量;灵活教学模式,优化体育课堂;(2)在课外体育锻炼中能实时监测和记录学生课外锻炼运动数据;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和训练计划;(3)在课余运动训练中使训练数据量化,降低运动风险和提供更科学的训练方案;为运动员提供技术指导并提高训练效率;(4)在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中可灵活测试时间和形式,简化测试工作;使收集和管理测试数据的工作更高效。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学校体育领域中具有积极影响,包括推动体育教学信息化;利用科技加强...  相似文献   

9.
王瑾  缪旭红 《丝绸》2021,(3):36-40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织物为基底的柔性电路因其优异的柔性和透气性,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几种常用的织物柔性电路的制备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在柔性、工艺、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智能纺织品的应用,总结了织物柔性电路在传感器、发光二极管和织物天线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织物柔性电路在智能可穿戴系统中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新能源、柔性电子、微型集成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与融合发展,纤维、纱线、织物等纺织材料成为新一代智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织物材料因具有轻质柔韧、舒适透气、便于加工、易于集成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其市场需求也逐年扩增。依据其应用场景,常见的智能织物可以分为发电织物、传感织物、隐身织物等。综述了发电织物、传感织物、隐身织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智能织物研究存在的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其在智能穿戴、医疗卫生、国防军工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对智能织物在微型器件能源供应、疾病预防与诊断、周边环境监测以及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特效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概述女性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开发现状,将现有产品分为女性健康监测类、女性养生保健类和女性安全防护类智能可穿戴设备。分别对各类女性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设计研究和应用中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指出女性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包括更准确地监测、更安全的操作、更舒适的体验、更时尚的外观。该研究对女性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分类、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智能手表、智能服装和医学级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对可穿戴设备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三维间隔织物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纺织材料。文章介绍了经编和纬编间隔织物的编织工艺和织造方式,归纳了间隔织物作为新型材料在垫用、服用、车用、建筑、农用、过滤、包装等方面的常规应用,重点讲述了三维间隔织物在可穿戴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包括传感器、电容器、发电机、纺织天线等智能器件,为间隔织物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压力传感器普遍存在可穿戴性差、电源供电不便等瓶颈问题,限制了其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因此,研发具有柔性可穿戴和自供电功能的传感器是亟需突破的新策略。受冬季绒面衣物与人体摩擦易产生静电的启发,将摩擦纳米发电技术与柔性纺织材料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纺织结构的新型摩擦纳米发电机。以不同绒面织物作为摩擦层材料,制备了一种摇粒绒织物基摩擦电式自供电压力传感器(f-TENG),研究绒面结构类型对摩擦电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f-TENG的绒面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赋予了其良好的可水洗、连续化生产、低成本的特点,以及出色的电输出性能(40 V,5 cm×5 cm),可以点亮50个串联的LED灯泡。f-TENG可被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中,采集人体运动的能量产生电信号,展示了纺织品在自供电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接触类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就智能可穿戴设备核心的传感器、储能设备、安全与隐私等技术做了梳理,对其应用领域及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做了阐述。智能可穿戴技术主要应用在医疗保健领域,它将朝着微型化、舒适化等方向发展,与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未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中通过借助产品设计的多个案例,从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服装两个方面,梳理了当代智能可穿戴服饰所包含的多种设计形态。针对每种形态,分析了其智能化技术运用的最新方法及功能,并预见了智能可穿戴服饰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社会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开发潜力和未来应用空间,以全面呈现当代服饰设计与世界前沿科技的最新融合,同时对智能可穿戴服饰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和预判。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可穿戴智能服装评价标准形成进而促进可穿戴智能服装产业化发展,系统介绍人体-织物数理模型及人体与织物间动态压力数值模拟的评价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探究静止状态下拉普拉斯数理模型的研究进展;介绍织物结构对接触压力的影响及织物结构的数值模拟,并进一步探究着装过程、运动状态下人体-织物间连续动态压力的数值模拟情况,以及数值模拟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现状。最后讨论现阶段可穿戴智能服装评价模型的应用,并提出使用数值模拟法进行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加速度运动用于提高可穿戴智能服装可靠性评价标准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可穿戴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各行业对智能可穿戴设备能源供给的持续性和独立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为满足低能耗、高效率的设备要求,开发从人类生理和外部环境直接获取能源,强化能源供给独立性的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针对可穿戴设备的能源供给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微能采集和能量储存两个部分的研究现状,列举了两者集成的应用研究;其次论述了微能采集和能量储存技术与自供电传感器结合的研究方向;最后对可穿戴设备供电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利于促进可穿戴设备在智能持续化巡检中的应用,为供能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国内外可穿戴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缺陷和在智能纺织品中应用的局限性因素。系统阐述柔性织物基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工作原理、结构、工艺与性能,重点探讨柔性织物基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和三维织物基压力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总结柔性织物基压力传感器开发、应用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表明,柔性织物基压力传感器及其结构的创新研究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具有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智能织物和可穿戴技术对研究人员、设计者和工程师来说,是一个独特而必要的对象,他们要通过跨学科和交互领域来研发纺织品及成衣产品,要通过整合传感、驱动、电子、能量等方面对纺织结构进行创新。由于智能织物具有功能多、穿着轻巧舒适的特点,被视为高生活品质的促进者和生物医学发展的推进者。它有利于促进医疗保健产业发展,有助于纺织、时尚和服装设计方面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