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丽娜  王超 《通信世界》2023,(14):11-12
<正>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算力赋能场景日新月异。伴随着ChatGPT迅速“破圈”,AI驱动算力呈指数级增长,使得数据资源的计算、存储和应用需求快速扩张,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的高密度、高算力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在“双碳”战略驱动下,数据中心也面临着高能效的发展要求,利用风冷散热的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数据中心业务增长与节能降碳的双重需求,先进的液冷技术为数据中心带来了全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2.
随着5G网络智能化的发展,AI应用的引入带来了计算和存储的新需求,如何基于网络中规模部署的基站设备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算力供给,是促进5G网络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从无线网络中基站数量大和分布广的特点出发,提出一种5G分布式基站算力共享技术,低成本满足智能化算力需求,并对规模部署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未来数据中心承载业务的算力要求将大幅提升,本文对高算力带来的高功耗需求进行了预测。为适应未来高算力和高功耗的需求,保证数据中心快速部署、按需部署和绿色节能,本文提出了面向高算力一体化数据中心研究思路。同时,为适应不同场景,给出了单层及多层两种面向高算力一体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提出了高算力一体化数据中心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相似文献   

4.
《通信世界》2023,(11):35-36
<正>随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和大数据一体化的超级算力网络体系,实现东部算力需求和西部能源供给的联动调配,为数字化转型和社会民生提供服务保障。为推动光网络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并匹配云网、算网一体化业务发展,中国信科集团旗下的烽火通信在业内创新性、系统性地提出了智慧光网理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的高速发展,我国对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能源问题逐步凸显。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基于此,笔者在“双碳”背景下,对当前国内外绿色数据中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数据中心绿色化建设路径,以期加速我国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陈舒 《通讯世界》2023,(3):142-144
为了在运营商中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对运营商AI算力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运营商算力建设的现状、AI算力架构及平台部署方案、重点承载业务,提出AI技术赋能智慧机房。根据各项性能指标证明,AI技术可以实现资源数字化管理。因此,通过AI算力建设方案与应用,以期为运营商加强AI算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材料,同时结合多年数据中心规划建设的经验,分析了四川在国家算力成渝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中的优势、机遇、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在网络规划建设、数据中心选址、国产化和应用运营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对未来成渝数据中心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羊脂玉 《通信世界》2020,(12):35-36
未来,数据中心将逐步朝"超级链接""超级计算""超级存储"方向发展,为5G后端的海量数据存储提供技术和服务,驱动云网融合,为"5G+AI+云"时代提供高性价比的最佳算力,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而催生并赋能社会各行业数据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9.
近期,国家全面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拟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光纤通信网络是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组成和关键承载底座,国家"十四五"规划、信息通信业"十四五"规划等对于光纤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高度重视,千兆光网发展、骨...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国家四部委提出建设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新思路,并规划十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是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所必须。在此背景下,结合国内外交换中心发展现状及经验,研究并给出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内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建设方案及开展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璐  吴冰冰 《通信世界》2023,(10):45-46
<正>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数据中心作为算力的物理承载,是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按照2.5kW标准机架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20万架,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  相似文献   

12.
将“算力三定律”作为底层运行法则的算力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算力与电力、热力一样会成为新型生产力。介绍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像处理单元)、DSP(数字信号处理)和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等多样化算力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及由此构成的多元化算力系统。给出数据中心算效的定义,采取选择合适的核心器件、整机优化、架构选择等方式提升服务器算力。做好数据中心选址、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降低供配电系统的能耗、引入先进的运维系统等方式可降低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数据中心算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李洁  王月 《通信世界》2024,(6):39-41
<正>自我国正式提出“双碳”战略目标以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成为各产业布局的底层逻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提升资源利用和算力碳效水平”“引导市场应用绿色低碳算力”“算力赋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等多项要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数据中心部在深入研究算力行业技术发展与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5G+AI是构建新型算力平台的重要条件,其需要以稳定的网络连接形式,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通过算力促进网络的正常应用。基于此,文中分析了新型算力平台的价值,确保算力平台的应用指标;再从设计思路、基本框架、资源模型、功能模块等出发,对算力平台进行实现,保障算力资源得到有效调用;最后,分析了新型算力平台的网络连接,对网络环境进行切片化,确保了网络资源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5.
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负函,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 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驱动着算力网络的发展.中国联通于2019年在行业内首次发布算力网络白皮书,率先倡导算力网络概念,提出算力网络是云网融合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烨 《现代传输》2022,(4):45-48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数据中心建设计划,正式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全面推进算网一体化进程,基于此,本文阐述算力网络的阶段发展,并从算力网络技术体系、算力感知技术架构、算力标识与度量规则、算力路由技术四方面对算力网络技术展开研究,最后根据当前研究情况,提出集中式部署、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部署、分布式部署三步走部署方案并分析算力网络技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全国大数据中心布局、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国家发改委提出建设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的新思路。本文重点探讨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背景下,结合新基建与双碳战略,给出企业数据中心科学规划的新原则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不断升级,大中型企业园区业务场景越发多样和复杂,分支机构和算力资源池多地部署,面临算力资源有效协同的问题。以中兴通讯为例,当前在国内设立了31个省分公司、10余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拥有3个城市核心数据中心集群和遍布全球的数十个边缘数据中心。基于江苏移动南京滨江专属云服务项目和苏州汾湖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以中兴通讯南京园区研发、办公、生产等多场景业务需求为驱动,围绕算力网络技术图谱中算力并网、算力度量、泛在调度、算力路由、算力卸载、全程可信、边缘计算、SRv6、全光底座和芯片节能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探索模块化、标准化、可复制的园区算力网络技术方案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目前行业应用对算力网络的需求,结合东数西算、数智化转型等需求研究算力网络业务分级方案和指标体系,对算力网络业务SLA指标进行分类归纳,对算力网络业务分级进行了建模,提出了算力网络业务指标的ERG模型,从资源可供、安全可信和系统可用3个维度描述算力网络业务指标模型,并形成了算力网络业务需求SLA分级编排器。最后,给出了算力时代的业务应用部署策略。  相似文献   

20.
根据算力的需求,人工智能(AI)技术主要分为云端AI处理和端侧的AI处理.在集中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中,嵌入式设备(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通常依赖云服务器实现人工智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