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SL型静态混合器的改进结构,对其内部结构加以描述,并对其中两相流的流动场进行分析.考虑实际装置结构内部两相流流动状态下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其进行理论研究.两相流通过改进的静态混合单元受到撞击、形成分离、绕流以及融合,持续加强混合效果.通过对真实湍流流态所做的解析,可为进一步完善SL型静态混合器的改进结构与参...  相似文献   

2.
新产品和市场都需要高质量的混合技术.德国U A公司采用的缩套技术呈现出很多优点(图1).  相似文献   

3.
静态混合器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单地论述静态混合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的基础上。阐述了静态混合器的计算公式(略),通过示例及优于传统混合工艺的应用价值阐述了静态混合器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应用形式以及怎样满足工艺要求的应用技巧和混合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油脂酯交换与氢化两种改性方法,在产品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方面发生的不同变化及原因分析,酯交换改性的优点及其研究发展概况的介绍,指出了酿交换将成为近代油脂改性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建议用静态混合器作为酯交换的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发酵流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生产大罐流场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新型节能进气装置旋流混合器的结构原理,通过CFD和实际工程案例阐述了旋流混合器在流场控制、发酵节能增产方面的作用,然后提出了利用旋流混合器对发酵罐多相流流场优化和节能改造的构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新型静态混合器强化臭氧气—液相传质。方法:考察不同臭氧气体流量、液体流量及液体温度对臭氧液相浓度和羟基自由基产生的影响,并与微孔曝气法和循环射流法进行对比。结果:随着气液流量的增大,臭氧水饱和浓度和羟基自由基浓度均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臭氧水饱和浓度降低,但羟基自由基浓度增大,当气体流量为2 L/min、液体流量为12 L/min、液体温度为10 ℃时,臭氧水质量浓度达到12.67 mg/L,臭氧水中羟基自由基浓度高达85.11 μmol/L,其羟基自由基的产量较微孔曝气法和循环射流法分别提高了73.4%,20.6%。结论:新型静态混合器对臭氧水液相传质和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造纸生产过程通过静态混合器添加各类化学品的发展要求,同时为解决传统静态混合器的挂浆、破坏某些高分子化学品结构、混合器结构复杂和易堵塞不易清理等问题,研发了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其内部特征结构为3个取自管壁的叶片呈120°均匀分布于管壁内侧;利用FLUENT软件对其工作过程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建立一套实验装置以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FLUENT的流场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静态混合器可使内部流场在压力、速度大小和方向、流体湍流情况发生有效变化,进而使流体物料充分混合;与目前常用的标准型Kenics静态混合器相比,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具有简单、高效、节能、不易挂浆和不易剪切破坏高分子类化学品结构的特点,可对流体物料进行分流和混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Fluent软件对用于调酸的衬四氟乙烯静态混合器(商用混合器)进行数值模拟,速度矢量显示:各个截面均有速度的变化和湍流,矢量的极大值均集中在近壁面区域,流体持续同方向旋流,重定向功能相对较弱,经过混合单元改进后,重定向功能更强,混合效率更高。改进混合器经混合单元后硫酸相体积分数分布范围明显窄于商用混合器,硫酸的混合更均匀。除第一个混合单元出口外,其余混合单元出口,改进混合器的分离强度均优于商业混合器。改进混合器经二个混合单元分离强度混合均匀,而商用混合器需三个混合单元才能混合均匀。商用混合器总的压力降为5049.768Pa,改进混合器总的压力降为10897.998Pa,改进混合器的压力降大于商用混合器,均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9.
周海东 《中国造纸》1997,16(4):40-42
研究静态混合器的工况,着重介绍了新型钛制静态混合器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静态混合器及其在制糖工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开发,静态混合器因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基本不用维修、投资省、利于连续操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制糖、环保等行业,应用前景相当广阔。本文简要介绍静态混合器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在制糖工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一种无挡板的螺旋型静态混合器内气泡破碎的机理,课题组构建群平衡模型并求解了螺旋静态混合器内的气泡群及液体的两相流动;研究了装置中的气泡运动和尺寸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螺旋静态混合器中气泡在螺旋结构的流道中会发生破碎,与实验结果一致;气泡破碎主要由连续台阶流动形成的强水动剪切造成的,气泡直径变化随台阶高度的增加而变大,但达到一定值后增强作用不再变化;气泡的平均直径沿径向呈钟形分布,并且随着流动发展越来越小。螺旋静态混合器能增强气液相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2.
静态混合器是一种没有运动部件的高效混合设备。其基本工作机理是利用固定在管内的混合单元体改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状态,以达到不同流体之间良好分散和充分混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熔体纺丝过程中由于在线添加颗粒引起的熔体品质降低与混合性能变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法针对不同结构与工艺参数的静态混合器进行了建模与求解,得到了后处理结果。同时,为了定量表征其混合性能,采用示踪粒子技术求解了分离尺度、停留时间分布以及最大剪切应力的累积概率函数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长径比由1升高到1.75时,管道内压力降由0.52 MPa上升至0.62 MPa,分离尺度差异不大,停留时间峰值逐渐减小,最大剪切应力大于5 kPa的概率提升到78%。进口流量从2×10-5 m3/s提升到8×10-5 m3/s,熔体的压力降从0.52 MPa上升至2.00 MPa,分离尺度变化较小,停留时间的峰值变高,最大剪切应力大于10 kPa的概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开发研制的纸浆中浓漂白浆药混合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主要结构特点及其在纸厂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2006/07年榨季将预灰静态混合器、罐内射流混合系统、扩散孔板混合器和旋流混合器组成的硫熏中和强化反应器系统应用在廖平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澄清工段,使清汁质量和白砂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可减少硫熏强度1~2 cc,节约石灰约10%.同期清汁重力纯度提高近1%,白砂糖产品色值小于130 IU的占52.47%.  相似文献   

16.
韩霞  郭英 《纺织学报》2014,35(7):123-0
通过PET/PE进行共混纺丝实验,对共混纺丝组件的性能做了研究。观察分析了一般纺丝组件(无静态混合圆盘)和共混纺丝组件(装设静态混合圆盘)获得的PET/PE共混纤维电镜照片。实验结果表明,共混纺丝组件能有效地促进PET/PE共混过程中相的分散和阻止分散相的再凝聚;并且伴随着共混纺丝组件中静态混合圆盘数目的增加,共混纤维中分散相颗粒的分布均匀性与细化程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聚苯胺/聚丙烯腈导电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玮  赵金安 《纺织学报》2006,27(10):32-34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DBSA)与聚丙烯腈(PAN)共混,通过常规腈纶湿法成型技术制备出PANI-DBSA/PAN复合导电纤维。采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PANI-DBSA在PAN中的分散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ANI-DBSA含量对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DBSA在PAN基体中分散均匀,呈纳米尺寸分散,在较低的PANI-DBSA含量下复合纤维中的导电网络已经形成;PANI-DBSA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导电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导率可达10-3S/cm。  相似文献   

18.
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器人小臂建立实体模型,分析小臂在最危险时的工作受力情况.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完成小臂的静态分析,得出小臂的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均在允许范围内.以此为基础,利用拓扑优化对小臂模型优化重构,并再次对优化后的小臂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研究表明,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优化后的小臂重量减少了19.7%,较好地实现轻量化目标,同时为其他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相关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保证废水水力停留时间的情况下,为研究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UHOFe)的结构及进水参数、搅拌转速对反应器内部流态均匀度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数值模拟方法,考察装载搅拌桨叶对UHOFe反应器内部流场的影响情况。首先建立了反应器的参数化模型,通过引入平面内速度变异系数(MF)作为进水均匀度的评价指标,然后使用计算机流体力学软件ANSYS 2022,结合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对反应器的内部流体流态进行三维流场数值模拟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装载搅拌桨叶可加强反应器内部液体的混合,且当出水口高度为12 850 mm、入水口速率为3 m/s、搅拌桨叶尺寸为1 300 mm、搅拌转速为140 r/min时,反应器内的进水均匀度效果最优,最有利于提升Fenton体系的药剂间混合效率,最终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将不同浓度的聚丙烯腈纺丝液依次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多层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孔隙率、比表面积、力学性能和过滤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多层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均较高,由4种质量分数为14%、12%、10%和8%的聚丙烯腈纺丝液依次纺丝制备的四层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最高,分别为54.7%和11.0m2/g,且此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优异。静电纺PAN多层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效率值也较高,由质量分数分别为14%和8%两种纺丝液循环1次纺丝制备二层的纳米纤维膜过滤效率最高,对所有测试粒径的粒子的过滤效率都高于99.99994%,过滤阻力为863Pa,随循环次数增加,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效率有所降低,过滤阻力则明显降低,这与多层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