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运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船舶的能耗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氨氢动力海上船舶将成为未来海洋交通运载工具的重要发展方向,从而有助于完成“双碳”目标任务和应对国际海事组织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导向。本文研判了氨氢动力海上船舶的发展需求并全面梳理了国际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氨氢动力海上船舶的关键技术体系,涵盖安全防护、燃料加注、氨重整制氢、海上船舶氨氢动力、可再生能源制氢、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合成氨工艺、有害污染物排放处理;立足国情,论证提出了我国氨氢动力船舶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上/中/下游的产业发展要素。研究建议,开展氨氢燃料供应体系、氨氢动力海上船舶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加强支持性服务设施的维护,尽快积累工程化经验,为后续大规模产业链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稳健推动氨氢动力海上船舶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家,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特点给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实现及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因而面向未来的能源转型路径研究较为迫切。本文在梳理我国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中长期能源需求和转型趋势进行了预测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35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为5.56×109~5.96×109tce,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强度较2005年将下降77.6%~81.5%;能源相关CO2排放将在“十五五”时期达峰;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氢能及可再生燃料替代是降低能源CO2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技术创新是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进一步从推进节能战略,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技术创新,统筹法制、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氢能作为一种绿色、零碳的二次能源,是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已成为能源互联的重要媒介。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未来制氢的主要途径,将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然而我国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氢能制备、储运、转换和应用产业链的各环节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解决。分析了绿电制氢技术、氢气储运技术、氢能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了绿电-氢能-多域应用典型场景和网络耦合集成关键技术,可为氢能制、储、用技术的结合和多域应用网络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发电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强、高温余热可回收等优点,在大型发电、分布式发电及热电联供、交通运输及调峰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最前沿的燃料电池技术。大力发展采用氢及碳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技术基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结合国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经验,梳理了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思路及重点任务。研究提出,加快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自主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加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人才培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今后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的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氨燃料产业现状、关键技术与发展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氨燃料相关国际公约规则与标准规范现状,研究提出了氨燃料标准发展需求,为规范和引领氨燃料技术在船舶行业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替代难度大,非化石能源发展面临多重制约,产业的高耗能、高排放、低能效问题并存,绿色低碳技术亟需加强。工业过程供热占据能源消耗的50%,因此实现工业过程供热的低碳化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部分。为达到工业过程供热所需的体量和温度,高温/蒸汽热泵需要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本文从国内外工业热泵技术现状,分析目前工业热泵通常采用的系统循环型式、制冷剂压缩技术、水蒸气压缩技术;结合第四代低全球变暖潜值制冷剂发展现状,给出环保工业热泵的适用制冷剂;提出工业热泵技术发展展望,最后结合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工业锅炉替代市场分析,展开了工业热泵应用场景的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热作为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双碳”目标下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地热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指导地热产业规模化成长,推动地热开发技术进步。本文通过梳理地热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地热标准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技术、产业和标准相结合,提出应提高标准与地方政策的融合性、标准的国际性和现场技术标准转化率3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地热标准体系建设,为地热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航运业迅猛发展促使传统船舶的能耗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氢动力船舶作为未来水路交通载运工具的发展方向之一将是实现水路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依托,因而研究我国氢动力船舶创新发展具有迫切性。本文梳理了氢动力船舶的发展现状,从氢动力船舶产业链发展态势、协同发展战略布局的视角完成了氢动力船舶产业布局研判;完成了发展氢动力船舶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覆盖氢和氨燃料、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基础设施、总拥有成本等角度;从氢气制取、氢气运输、大容量储氢、安全加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多能源协同控制、氢应用安全等方面系统展开了氢动力船舶产业链关键环节分析。立足国情提出了我国氢动力船舶多阶段发展目标,论证形成了氢动力船舶发展路线图、氢燃料供应体系建设路径。研究建议,明晰应用场景、突破关键技术、完善配套设施、创新运营体系,以此推动我国氢动力船舶快速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期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双碳”既与经济调节、技术改进、政策引导有关,也与观念更新、文化发展有关。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是当下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从“双碳”提出、国内外“双碳”现状、挑战机遇以及政策设计布局和可能或已经出现的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介绍,全景展示了“双碳”目标下国内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所面临挑战、机遇和举措,提出新兴产业先天具有低碳化的优势,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没有传统高碳产业的历史包袱,能以较低成本走上低碳甚至零碳的发展方向,围绕零碳技术作出的全局性、系统性调整,同时认为光有传统技术还不够,还需要突破性、变革性技术,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并结合论述提出针对市场主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数据中心是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收入逐年增加,用电量与日俱增。我国当前投入运行的数据中心中,散热冷却系统以风冷为主,能量利用率低,节能潜力大,发展新型绿色高能效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技术势在必行。散热冷却技术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设备发热量增加,散热冷却系统制冷能力需相应提高来实现产热与移热速率匹配;二是能源利用效率偏低,需发展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绿色高能效散热冷却技术。本文简要概述了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方式的发展现状,将散热冷却技术分为空调制冷、新风制冷、间接液冷、直接单相液冷、直接两相液冷五类;分析了散热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新型绿色高能效数据中心应注重散热冷却系统效率提升、冷热流体通道优化、新型液冷材料应用、热回收系统推广等;根据“双碳”及“新基建”等国家发展战略,从优化顶层设计、突破关键技术、制定科学标准、完善产业布局、注重能源结构等方面为实现数据中心产业平稳有序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系统而深刻的能源革命是必经之路,从高碳到低碳甚至零碳的能源转型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为实现低碳、零碳排放过程,急需开发绿色可持续的新能源体系,以及高效的能源催化转化体系。因此,大力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和催化材料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无污染、燃料适应性好等优点,其与可靠制氢相结合形成的绿色能源网络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有望推进以氢燃料电池为电、热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船舶等产业的技术研发与升级。然而,安全稳定的氢气供给技术是限制基于移动场景下的燃料电池发电应用发展的主要瓶颈,采用甲醇原位重整制氢有望在燃料电池移动氢源问题上实现突破。为此,从甲醇重整制氢研究进展、甲醇重整制氢反应器研究进展以及甲醇重整燃料电池发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促进甲醇重整燃料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商业化发展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能源电力行业的深度脱碳将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重要突破点在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为此,从当前国内外的碳达峰、碳中和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为实现“3060目标”所采取的重大工作部署。同时,结合我国近期发布的能源电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文件、文献及报告,分析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重点发电技术,并对“十四五”时期发电侧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各电源的发展空间布局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把握各电源的重要技术部署及发展方向、实现能源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媒体报导,“中国天津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不久前在天沣新技术产业园区举行。论坛认为,应重点发展小型高性能、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和锂源电池;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制定实施先进的质量标准。论坛还对当前国内外绿色电源产业的发展趋势、电池新材料与新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5.
<正>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各个城市加速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的多能互补和梯级利用项目建设,以响应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号召,探索建立区域综合能源服务机制。但当前能源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和智慧能源系统建设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能源运行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和数字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文件中提出:应“加强测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推进测量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氢燃料电池是实现氢能转换为电能利用的关键载体,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后,获得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层面新的高度关注。本文围绕氢燃料电池技术体系,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系统部件,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结合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国产化率、系统寿命、功率密度、制造成本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论证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系统发展方向。研究认为,为加速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应加强制氢技术攻关,降低氢气燃料使用成本;加快关键材料和核心组件的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制定产业规划并增加投入,构建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月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中国信息协会指导,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主办的2013中国绿色数据中心技术大会在北京亮马河饭店召开。本次大会以“新变革,新动力,新绿色”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数据中心的应用与发展、数据中心的能源与制冷技术”展开了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双碳”目标背景和氢能在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出发,系统梳理了全球氢能产业的进展情况,从氢能产业规模、产业特点、产业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氢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需求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氢能产业战略布局不断强化,氢能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逐步开展,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但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同质化苗头显现、产业链尚未打通且应用场景单一等挑战。研究建议:进一步加强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制氢、储氢及用氢技术标准体系,加大氢能全产业链的试点示范与推广,提升氢能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进而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氢能是各国看好的未来能源,氢能可以由可再生能源制备,也是可再生能源的可靠载体,可以改善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我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就要认真研究如何根据国力与国情发展氢能及其应用。本文建议我国发展氢能战略应积极实践从氢在混合燃料中的含量比例较低的应用开始,逐步过渡到全氢燃料;加强对氢能的基础研究的投入;扩大开发氢能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1前沿石化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支柱型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石化行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绿色”和“低碳化”发展的总基调。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在石化企业战略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发展氢能为石化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那么传统石化企业如何搭上氢能“顺风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