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实现思政教育高质量发 展,引领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举措。历史逻辑相通、理论逻辑相合、实践逻辑相融等维度的逻辑耦合,为“四史”教育融 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四史”教育的深层融入,将强化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涵养初心情怀,推动守正创新,提升 思政教育政治高度和情感温度,延伸思维深度,巩固并拓展其价值意蕴。高校应融“四史”教育于思政课程,在深度嵌入中 完善运行机制;融“四史”教育于课程思政,在协同联动中实现全面覆盖;融“四史”文化于校园文化,在以文化人中强化隐 性育人;融“四史”教育于社会实践,在学史力行中彰显现实力量,稳步优化“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多元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经。“智能电网”是电气工程专业任选课,主要介绍电网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围绕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探索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融入点,最后通过课堂教学对“智能电网”课程思政进行实践检验,以期为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和前沿阵地,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时代也对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尤其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作为非常关键性的课程,其内容、方式的选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实现现代化转变,成为高校思政教师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态度变化进行客观分析,阐述“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实施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真 《电子测试》2014,(Z2):86-87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流媒体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着现代教育模式。本文从结合自身思政教学工作,从教学方式创新的角度,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学习的模式构建设想,并指出构建移动学习系统对高校思政意义,然后详细的分析了系统的框架构建和实现的过程,以此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6.
马真 《电子测试》2015,(1):99-100,94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流媒体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着现代教育模式。本文从结合自身思政教学工作,从教学方式创新的角度,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学习的模式构建设想,并指出构建移动学习系统对高校思政意义,然后详细的分析了系统的框架构建和实现的过程,以此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用典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结合是思政教育思路的创新,对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方式方法单 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环境创设不理想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反思,提出了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方式方 法、完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建设等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电子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是各高校正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文章探讨了高校教学中“价值塑造”的意义,并从课程背景、教学手段等方面多维度多路径探讨研究了如何将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方式融入专业实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高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是实践思政教育的主战场。针对检测技术类课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探索了课程思政教育方法。通过设计思政教学切入点、凝练思政元素,形成课程知识与思政内容深度融合、互为促进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价值塑造与专业培养的目标融合。  相似文献   

10.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原理深厚、方法多元、应用广泛”等特点。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抽样”为例,根植课程教学特点,探索实践了课程思政。重塑了课程教学内容,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以先进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启发了学生的辩证思维,熏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将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工程的认知和素养等方面的思政育人目标融入“电路实验”课程,以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传递给学生,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信息化资源,分别从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多元化思政教学方式和实验全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思政教育在电路实验中的融入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政教育在实验课程中的落地,希望可以为其他类型实验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对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打破传统的思政教育思维,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同学们进行实时了解,推动新媒体工作实现从对外传播、了解舆情,到真正服务学生引领学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工程实践课程,如何在工程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高校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作者以工科电类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为例,总结了课程里面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中包含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实现了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引领,润物细无声地启发学生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陈霄 《电子质量》2023,(7):115-118
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内生要求,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工科类低年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窗口。在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下,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结合章节内容特点,通过寻求编程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课程知识传播和立德树人的功能,为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是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高校思政教育的良好进行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并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作用和主导地位,并有效地利用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来更好的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学会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本文主要就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内涵、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以及大学生社会参与和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寻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电路基础”作为信息类的重要学科核心课程,必须发挥起课程思政的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本文分析了“电路基础”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政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索了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信息类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政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的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理念。本文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欠缺,教师学生理解课程思政狭隘的现状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晶体管放大电路教学过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为例,阐述了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有科学研究探索能力,不畏挫折失败,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样式,“精准思政”与大数据分析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精准思政”在内涵生成上包括教育对象的“精准识别”、教育方案的“精准定制”、教育过程的“精准滴灌”以及教育成效的“精准评估”。大数据的介入,让实现“精准思政”的范式转变成为可能。从信息挖掘、智慧学习和管理控制三个层级入手,以大数据分析助力“精准思政”,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挖掘思政元素,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与实际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均衡发展。教学实施效果证明所设计教学案例切实可行,为该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欢  莫欣岳 《中国新通信》2023,(16):221-223
实施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理工科因其自身特点遇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政策导向;然后从思维意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理工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和难题;最后从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意识能力、促进专业课思政元素融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理工科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旨在为今后高校理工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