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极端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公共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聚焦城市防灾减灾问题,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城市防灾减灾与安全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我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在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当前安全韧性城市建设面临的诸多挑战。在城市防灾减灾与安全发展的理念下,提出制度韧性、社会韧性、工程韧性、技术韧性四个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要点。并针对安全韧性城市防灾减灾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健全灾害防治法律标准,建立高效应急协同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提升社会灾害风险意识,筑牢社会防线;加快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设防水平;强化防灾减灾科技和专业人才力量建设,提升风险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工程建设和商业运营市场,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水平和规模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事故也明显增加,而相应的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却严重滞后,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防恐、防爆、防核生化袭击等安全保障问题,分析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防灾监测与应急搜救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短波红外成像、多尺度红外成像预处理、图像自适应增强、环境自适应红外成像、灾情定位及报警等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探讨了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灾场的应用,可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立法和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途经:也可以说,城市的集约化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就更为突出,成为集约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分几个方面,进行关于城市集约化发展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同时,列举了适宜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并推荐了规划内容。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了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并有效的证明了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2)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飞速发展,如何处理与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的灾害也日益变得紧迫,本文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所存在的灾害进行归纳,通过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今后灾害的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在韧性城市、海绵城市与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其低碳、安全、协调发展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建和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认为,对于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以源头端、消费端、固碳端三端为抓手,提出了在规划设计、建造物化、运行维护阶段等全面考虑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策略;对于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提出了电气化、智能化和实用化的绿色改造策略以及新老交汇、和而不同的绿色扩建策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从摸清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家底、完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技术研发、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政策倾斜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蔡朝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9):142-143
地下空间的利用主要是与城市的发展相联系的。就人类争取生存空间而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人口剧增、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等众多危机的战略性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人类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利用,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布局的特殊性、原则及方法,并提出若干地下工程今后发展的重点内容,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极端天气、突发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加强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融合建设,将全面提升城市抵抗力和恢复力,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规范化、可持续。智慧韧性城市指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调度系统,据此强化城市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全周期韧性能力。本文阐述了智慧韧性城市的内涵与发展价值,分析了开展智慧韧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框架、生态、路径、评估指标,相对全面地阐明了领域发展要素及模式。研究建议,合理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法律法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注重智能信息技术建设、追求科技赋能发展,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推进多元协作共治,以此驱动智慧韧性城市建设、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调控行为是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结合地下空间的资源特性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出了一个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中社会调控因素的评价模型。并以某典型城市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欧阳首承提出的"搅动能守恒定律"揭示的能量不能脱离物质,而必须给能量留有空间的理论,论述了能量空间与自然灾害和灾变动力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给出了能量空间在灾后重建工程、防洪减灾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的应用和对策。并强调自然灾害、人为建筑工程"必须给能量留有空间",才能更为有效地防灾、减灾。提出了"给能量留有空间"是针对当代科学遗漏了能量空间问题提出的新的科学命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空间有偿使用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庆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214-214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出让地下空间使用权,参照的是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地下空间使用权以何种方式出让,在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对地下空间的物品属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地下空间不同的物品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下空间使用权出让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城市地下管线空间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实现模块、开发平台及其开发方式、空间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模型及空间分析等几方面的内容,为城市地下管线空间信息系统在三维显示和分析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探索,论述了3D城市地下管线空间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阜阳市城市空间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采用"重心偏移、轴向拓展"的空间发展模式,并进行全规划区范围的空间发展管制,同时提出空间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地上空间及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应寻找新的可供利用的空间及资源,即为地下空间、资源.从城市的安全防护、带来丰富的城市空间层次、节省与利用资源阐述了三个方面阐述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性,及地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学环境研究主要涉及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和地理环境、地壳和地表运动、水环境、大气环境等方面及其相应的灾害潜在性的研究、防护,其中也包括了人类活动对地学环境的影响,其范围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在人类活动中,直接和间接移动地球物质的量。文章强调了在城市,特别是在特大城市的持续发展中,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城市对抗地学灾害的脆弱性,同时阐述了对城市地学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很多城市都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复杂的地下管网体系,这也就需要有先进的测量技术来适应地下管网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城市地下管网探测技术、探测方面的要求地下管网探测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灾时应急疏散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整个疏散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其发挥最大效率,把受灾区域内的居民迅速及时地转移到安全地点。轨道交通作为地下设施,具有很强的防护性能,灾害发生时可以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轨道交通由于其特殊性,在灾害是正常运转较有保证,可在灾害时为受灾群众提供疏散交通、供给物资的能力;因此轨道交通总体规划应包括应急避难所。应急避难所的建设上应在地铁的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前提下,可结合现有轨道交通站点、商场、人防工程、人口密度和安全因素等情况进行规划。在城市防灾的规划中,可将城市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地区,灾害发生时可更好的开展防灾抗灾,人员疏散和掩蔽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