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基于SPC的网络化检测数据处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基于SPC设计开发了一种网络化检测数据处理系统,并将此系统应用到产品零、部件几何量检测中.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消除数据"孤岛"现象,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和数据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传统SPC的质量信息由于来得太少和太晚,使生产过程中无法及时获知产品或过程的受控状态.通过数控二次开发与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相结合,设计开发了基于SPC理论的产品质量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在线监控加工完的产品质量,解决质量信息反馈延迟等问题,实现了关键工艺的在线检测与采集、质量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控制图的绘制、过程...  相似文献   

3.
产品尺寸分布在均值附近,这并不意味着制造系统具有稳健的性能而没有异常。零废品生产的理想目标要求制造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并能根据实时情况预警或自动调整参数。在实现“零缺陷品质”的过程控制中,统计过程控制(SPC)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探讨智能制造参数决策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引入SPC理论与技术,尝试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实现智能制造系统的参数优化与决策。  相似文献   

4.
先进制造环境中工序质量统计过程控制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涛  王高山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23):2107-2110
针对先进制造环境不仅要求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其理念上具有先进性的特点,从工序质量统计过程控制(SPC)与自动过程控制(APC)关系的视角及质量改进的角度,论证了SPC在先进制造环境中的重要性,提出SPC是先进制造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指出其表现形式将是自动的SPC系统。先进制造环境中新的质量观要求将SPC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及集成化,而SPC系统为在先进制造环境中新质量观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SPC统计分析方法及其控制图的概念,针对小批量生产的相关特征设计了一个SPC管理系统。系统主要依照控制图的思想,对中小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系统包含SPC分析模块、质量诊断模块和工序能力计算模块,通过多模块组合完成对中小批量制造的动态监控与管理。通过对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促进了质量管理在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保证了企业对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现有运输车所用止推片统计过程控制(SPC)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将专家系统理论引入到运输车所用止推片的质量控制中。分析了运输车所用止推片的检测和质量控制要求,论述了整体系统设计中SPC专家系统的结构、知识的获取和推理机的设计,构建了质量监测与诊断的整体框架,研制了止推片自动检测分选装置,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分析,控制图的绘制以及异常报警和专家诊断分析等。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表明,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运输车所用止推片的质量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简要阐述了SPC统计分析方法及其控制图的概念,针对小批量生产的相关特征设计了一个SPC管理系统。系统主要依照控制图的思想,对中小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系统包含SPC分析模块、质量诊断模块和工序能力计算模块,通过多模块组合完成对中小批量制造的动态监控与管理。通过对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促进了质量管理在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保证了企业对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飞机液压系统性能状态变化不易准确识别的技术难题,文中提出基于SPC的飞机液压系统性能衰退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对飞机液压系统的衰退过程进行划分,分为正常阶段、退化阶段、故障阶段三个阶段;其次,对飞机液压系统的监测进行分析,获取其相应的表征参数,最后,依据获取到的表征参数,采用SPC方法对飞机液压系统衰退模式进行识别,得到液压系统衰退模式识别。文中以某型飞机液压系统为具体验证对象,开展基于SPC的飞机液压系统性能衰退模式识别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实现对飞机液压系统性能衰退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9.
统计工序控制(SPC)是质量控制的核心,是经济、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在生产过程中实施SPC,必须解决数据采集和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二个问题,这就亟需对现有的工序间检测手段加以完善和改进。为此,文中介绍了几类实用的可读型检测装置,并简述了在生产现场实施SPC的过程。最后通过实例,对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实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针对SPC(统计过程控制)和EPC(工程过程调整)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窗口"问题和"自相关"问题,在分析比较目前典型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监测自相关过程的神经网络-T2控制图。确定了通过监测闭循环中两阶输入和三阶输出随机组合的T2统计量解决"自相关问题",利用神经网络监测的灵敏性解决"窗口"问题的SPC/EPC整合监测策略,并对组合的选取和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设置进行了研究。为验证该方法的性能,对相同的样本,分别采用Shewhar图和CUSUM图进行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监测幅度大于1的阶跃扰动和大于1的过程漂移(监测率大于95%),ARL为1;传统SPC监测技术只能较准确地(监测率大于90%)幅度监测大于5的阶跃扰动和大于2的过程漂移(监测率大于90%),ARL大于2。因此该方法比传统监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地监测异常扰动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通信的测试系统网络式控制方法,利用普通微机串口实现了对测试系统的分布式控制,设计了通用的串行接口适配器,制定了系统通信协议,完成了全部基于中断驱动的通信软件。实际应用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敏捷制造"、"网络制造"和"全球制造"等制造理念的提出,现代先进制造系统需要新型进测量系统。现代先进制造模式以分布式、柔性化、敏捷性为特征,决定了新型测量系统的特点。总结了先进制造系统和分布式测量系统的研究成果,然后从系统集成体系、系统数据交换格式、面向网络的测量设备以及系统分析与控制四方面对分布式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对集散二级集中供暖监控系统做了分析,第一级为徽型机监控中心,负责选择全网的运行方式,通过ASDL MODEM方式读取各本地监控站数据,通过仿真系统对热同控制运行分析,使之达到最优化运行;第二级为本地监控站,负责测量各种所需的过程参数,通过GPRS网络无线向一级监控中心传输数据,并接收来自一级监控中心传来的控制参数,在监控中心的控制下运行.  相似文献   

14.
徐荣  龚倩 《仪表技术》1999,(4):17-20
介绍一种以微控制器、可编程外围芯片为核心构成的数字化、小型化光纤传感智能温控仪系统。该系统配置灵活且实现非接触式测温;具有通信接口,可与过程控制网络连接,支持流行的现场总线协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热计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和管理过程中线路铺设成本高、改造难度大等问题,将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热计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中,对无线热计量网络结构和节点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ISM传感器网络无线热计量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S-MAC协议的热计量数据无线传输方法,并在后期实验过程中通过网络节点的RSSI参数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ISM传感器网络在满足无线热计量数据采集和传输要求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拓扑性,所采用的传输的协议保证了数据传输有效性,并可以通过与GSM网络融合实现对热计量数据远程采集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虚拟实验室构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建军  周毅 《仪表技术》2003,(5):11-12,19
介绍使用NILabVIEW、IMAQVision等软件和ELVIS、IMAQ-1422、PXI-1000B、PXI-6070E、PXI-5102等系列硬件,构建的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实现实验数据和实验仪器的远程共享。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热轧铝板带凸度控制存在的问题,建立以轧辊温度在线测量为基础的分段冷却闭环模糊控制系统。以简单的测量设备和控制方法,代替昂贵复杂的板带凸度控制机构。用实际轧制数据训练自适应PSO-BP神经网络,并用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依据目标板带凸度得出轧辊温度预设定模型;依据操作人员的经验以及理论分析结果,设计分段冷却模糊控制规则,形成分段冷却闭环控制系统,达到控制板带凸度的目的。经在某厂二辊可逆热轧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轧辊温度偏差量可控制在±4℃内;铝板带纵向各处的凸度95%以上可控制在目标凸度(20~40μm)范围内。该方法充分发挥了分段冷却系统对板带凸度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三维表面扫描机器人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三维表面扫描机器人系统,整个系统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环节:机器人的本体定位误差、线结构光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误差和手眼矩阵带来的误差。对于以上环节的各个部分,可以看成是局部过程。不论各个环节或部分的误差为多大,最后的误差均归结于所得到的测量数据。然而,整个系统的误差模型很难通过解析方法得到。为了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通过微粒群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系统的误差模型,网络的输入选择激光条纹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输出选择为经过迭代最近点算法配准后的最近点与测量点之间的误差。利用微粒群算法优化初始所得的神经元中心和宽度,在相同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压缩了网络的规模。在测量过程中利用所建立的误差网络模型将测量误差得以补偿,通过实际的试验验证该方法提高系统测量精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Recently,the use of 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has spread vastly.The 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 are widely deployed in factory automation as they provide effective measuring solution for instruments.The wired/wireless network module,which provides the interface to connect to the u-sensor network,is needed but there is no perfect standardization about the interface.In this situation,the interface compatibility between measuring instrument can be maintained using the IEEE1451 international standard.In this paper,the Wireless Transducer Interface Module(WTIM)based on IEEE1451.5 was designed.It connects to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like the multi-meter,power meter,and etc.,to support the RS232 interface.As these devices cannot connect to network without a module,we use the WTIM to help these devices connect to network system.Its function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ubiquitous network connection and data transfer between monitoring PC and measuring instrument.This technology is expected to reduce cost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wireless industry automation system using existing de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