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平朔矿区1985-200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长期实验数据积累,采用系统回顾法、趋势外推法、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农业生态工程等技术和方法,从平朔矿区重建生态系统现状评价入手,构建矿区生态资源数据库,并选择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现状、复垦土地质量和重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标作为评价基础资料,对其复垦土地适宜性、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承载力、生态健康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研究生态脆弱矿区重建生态系统的土地开发利用调控机理与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下,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一方面能使矿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矿区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在分析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从地灾治理、土壤改良、植被重构、矿区固废、能源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对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研究了碳汇能力巩固技术;阐述了开展矿区自身能源循环利用、引进并发展新能源助力减排增汇等措施;简要介绍了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的减排增汇效果。  相似文献   

3.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和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生态重建目标,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造成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影响矿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明晰矿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机理,对研究受损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矿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阐述矿区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经济-自然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结构和功能。矿区生态系统具有复合性,人工性,开放性和能量、物质流动的特殊性等特征,能够在维持系统内部能量、物质、信息流动平衡的同时,与外部系统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明确了煤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2种类型,位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矿区生态系统演变成荒漠或半荒漠生态系统、位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的矿区生态系统演变成水域或水陆共生生态系统;演变阶段可划分为原生态系统阶段、系统受损阶段、系统重建阶段以及系统动态平衡阶段等4个阶段。针对受损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提出3种修复模式:自然年恢复模式、辅助再生模式和生态重建模式。本文在总结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类型、演变阶段及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模式,旨在为矿区生态系统提供科学、合理的修复和重建模式,人工正确诱导受损矿区生态系统的最终演替方向,确保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5.
石伟  安宏 《矿业快报》2007,23(9):61-63
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的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演变与配置,并以南山矿业公司打造生态矿山为实例,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和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生态重建目标、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荒漠化矿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神东矿区特定的开采技术与地质条件,分析了矿区多年来的生态科研项目的结论,深入系统地探寻其生态破坏的机理,生态发育的时空变化规律,遵循生态修复学规律,研究矿区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调节修复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引导,遏止神东矿区脆弱的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同时,促使尽快建立健康结构和完善功能的新生态系统,初步解决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问题,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兰庄铁矿排土场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土场生态重建是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快恢复排土场植被,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马兰庄铁矿采用工程复垦与生物复垦相结合的措施,初步建立了人工林生态系统。根据马兰庄铁矿排土场的生态破坏类型,采取排土场覆土生态重建的模式,对排土场进行分区治理,选取试验基地进行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试验。根据所选植物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刺槐、紫穗槐、连翘、火炬树、沙棘等适宜于排土场立地条件的先锋植物和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以郑州市矿区为例,结合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实地调查等技术,明确了研究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即当前矿山土地资源破坏总面积约为19 105 000 m2,仅有9%的土地资源完成了生态修复。经过治理的矿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6.6 g/kg,植被资源覆盖度为25.07%,空气达标率为80%,区地上地下水资源均呈现出匮乏状态。当前矿山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从土地资源、土壤适宜性、水资源分布、植被资源覆盖、水土流失、空气质量等方面出发分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保障相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刘敬勇 《中国矿业》2006,15(12):66-69
矿山固体废物和酸性废水导致矿区土壤中富集大量的重金属。重金属污染使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农作物减产,有时候还威胁到人体的健康。研究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采用不同的污染评价方法,可以正确评估土壤的污染等级和危害程度,为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保水采煤面临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立民 《煤炭学报》2019,44(3):667-674
保水采煤理念是基于榆神府矿区开发初期采煤引起的潜水位下降、植被退化而提出的。经过多年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保水采煤技术体系,有效指导了生态脆弱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日益提高的格局下,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煤水资源共生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历史考验。首先综述了保水采煤技术取得的成果,认为地质条件探查、岩层移动、保水采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基本解决了单煤层开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生态脆弱矿区水与生态约束和生态修复与重构方面的研究滞后。其次探讨了保水采煤领域中5个紧密相关的科学问题,包括矿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对煤层开采的约束程度的识别、量化及监测,大采高和重复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与预测方法,有效隔水层厚度的量化与评价,大采高和重复采动条件下采动岩层(覆岩)控制及矿山生态环境影响机制、矿山生态损害监测与评价、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生态修复策略及效果评价等。在新形势下,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任务重大,有待于投入更多研究来支撑我国西部矿山保水采煤理论与技术的突破,促进绿色矿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我国典型的岩溶石漠化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矿山开采对环境破坏较大,亟需进行矿山复垦。提出了矿山农业生态复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岩溶石漠化问题、土壤肥力问题、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以及次生地质灾害问题。并从政策倾斜、工程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艳  侯明明  王宏镔  卿华 《矿业快报》2006,25(11):36-39
大量的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并形成了很多矿业废弃地。文中在分析了国内外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济宁采煤塌陷地区生态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济宁市兖州区、邹城市部分煤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以生态位适宜度的理论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矿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及模型,并通过多因子评价综合叠加方法和空间分析原理评价矿区生态适宜性的区域分布特征,最终实现矿区塌陷土地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适宜区域分布在泗河和白马河沿岸,面积约12.092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7.25%;生态环境最不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采矿厂、矸石山、城乡建设用地周围,面积约5.72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8.16%。  相似文献   

15.
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约有80%的矿产资源需要通过露天开采的形式来开发,矿山开采后形成的裸露边坡成为制约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点。因此,开展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工作,对于实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岩体结构数字识别和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进而总结了相关技术特点及其优缺点。指出在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过程中,需在矿区地质、气候、土壤、生物、开采现状等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边坡高度、坡面角、岩体空间结构几何信息、岩体风化程度及岩体质量等级对生态重建方案选取的影响,提出基于岩体结构数字识别的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对坡面适生植物筛选与生态系统长期稳定性、低成本岩质边坡植生基材的研制与开发、坡面—植生基质—根系统一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整体力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露天矿大型排土场实际情况,研究适合该排土场的土壤改良方案,并进行试验论证;通过排土场生态植被种植实验,为复垦初期的生态重建优选农作物及树种,进一步肯定土壤改良方案的可行性,为相关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环境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金属矿山开采后的废弃地(如尾矿库)表面形成极端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生态恢复.简述了恢复生态学在废弃地治理方面所应用的理论基础,总结了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包括废弃地工程处理、植被恢复、区域生态系统重建等途径,介绍了我国在金属矿山废弃地复垦、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改良土壤肥力及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讨了今后我国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生态矿山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矿山对生态环境的高强度破坏使生态矿山建设成为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分析了生态矿山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生态矿山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生态矿山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认为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资源开发道路,大力建设生态矿山是我国矿业发展的阳光之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生产环境重构方法存在工作周期长、现场工作量大、建模精度低、设备便携性差等问题,开展基于GeoSLAM系统的矿山生产环境快速重构研究.分析了GeoSLAM系统软组成和空间点云数据定位与地图重构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井下生产环境三维场景快速重构作业流程和基于GeoSLAM测量数据与工程测量数据组合建模技术.研究成果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