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巴渝寺庙园林有着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根据巴渝地区现存的寺庙园林,通过收集现存寺庙的资料,从选址、建筑和造景处理手法方面入手,提出其“因形就势”的寺庙园林选址、“自然为法”的空间布局、质朴简洁的园林建筑形态、疏朗自然的园林造景特色.总结了“巧于因借,古拙清旷”的造园风格,为完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体系,发掘地域性园林的造园内涵和对建设当代巴渝地区园林景观,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波天童寺“三关十景”是中国山林型佛寺胜迹的典范,其 形成承载着古代中国独特的风景意识和审美观念。基于图文记录,对 “三关十景”及周围寺庵、塔院分布位置进行复原,并从可行、可望、 可游、可居 4 个角度探讨“三关十景”的寺庙园林营造。研究得出“三 关十景”在“样貌构成”上关注动态游观,从而对寺庙园林空间形态 形成客观认知;在“境域构成”上追求入境体悟,从而对寺庙禅宗文 化形成主观感受。文章希冀回溯天童寺“三关十景”的历史样貌,探 讨寺庙园林的独特本质,可以为理解寺庙园林文化提供新的视角,为 寺庙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海  杨凡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9,27(7):162-165
从研究寺庙园林的空间特征入手,以普陀山双泉禅院为实例,论述禅宗佛学思想及禅宗美学在园林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寺庙园林中所蕴含的《华严宗》哲学内涵。对比中日寺庙园林的特点与成就,指出中国寺庙园林中存在只注重肃穆庄严的形的塑造而缺乏对自然风华的意的领悟的不足,提出结合日式禅宗庭园的艺术特征,营造蕴含禅意之德、浓缩自然之美的寺庙园林,为人们创造出一处参禅悟道,清淡恬静的“净土”。  相似文献   

4.
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研究——以宁波天童寺 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明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0,36(1):134-139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7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廖怡如 《重庆建筑》2003,(5):13-15,28
本文结合重庆地区现存古寺庙园林、第宅园林、书院园林以及古民居(镇)环境等的植被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重庆园林构成要素之一的造园植物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告了重庆市域内传统园林及其构成要素,传统建筑和民居的初步调查及其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清代及以前的传统园林及其构成要素分布在重庆大多数区(市)县,时间以清代的为多,类型以寺庙和寺庙园林为主,且以建筑保存最好。文章最后就调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寺庙园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内部园林气氛与外部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他景物都是围绕山水来布局的。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寺庙园林假山叠石技艺特别擅长运用在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中,以园林构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空间的散乱无章状态,加工剪辑自然景观,使环境空间“人工”与自然的“天趣”的融合。以满足僧人、香客和游客的修行、游览需要。  相似文献   

8.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芳  李士好 《建筑与环境》2009,3(3):108-110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以魏晋时期的市井寺庙与山林寺庙为起点,概述了寺庙园林肇端发展及历史沿革,阐明了汉化佛教——禅宗寺庙建筑的不同类型及相关的文化特色。尤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主要探究对象,从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分布概况、寺庙总体布局及寺庙本身格局的园林环境阐发了皇家寺庙园林的基本特征。并从禅宗及禅文化特有的哲观和价值标准,分析了寺庙园林环境产生的思想基础、佛教禅宗精神与传统园林观之间不期而遇的契合,揭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的设计意象,阐发了其造园目的和创作手法。最后,本文按照由自然到禅化的顺序把禅宗寺庙园林的的审美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例举了清代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象学理论为解读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景观提供了一种"存在性的理解"。基于现象学视角剖析山地寺庙园林营造的禅意匠心,通过对重庆华岩寺相地选址、总体布局、空间序列、八景文化的调研分析,归纳华岩八景生成的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物象,探讨其场所实境建构的方式方法及现象学审美体验。用跨文化的思考模式,从自然观、空间体验、风景审美等方面探讨山地寺庙园林蕴含的现象学色彩,总结山地寺庙园林环境营造过程中文化价值要素融于空间物质要素的一般方法,为当下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景观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佛教寺庙园林建设如火如荼,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佛教寺庙园林的特征和当代寺庙园林的存在问题,以东林寺净土苑为例,提出了景观营建对策。希望以此对当代佛教寺庙园林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崇圣寺是榆社县仅存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院隐于禅山山坳,依势而建,院落格局保存完好,现存最早为元代建筑,寺内附属文物如碑刻、彩画、壁画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自明清修缮以来,寺内建筑未曾进行过大的修葺,但由于自然风雨侵蚀和年久失修,寺内各建筑、院面及围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这些问题已危及到文物的安全。本文依据残损情况提出了具体修缮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太原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五十华里,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从考证。圣母殿为该寺最雄伟的一座大殿,它与其他建筑构成庙观内主要的中轴线。圣母殿由外形上看,殿基柱额,是龙蟠螭绕,琉璃瓦顶吻兽相望,是极为华丽的一座大殿。殿内上下檐皆施斗栱。因位置及功用不同,结构各异。殿内装修虽经过历代重修仍保持古老的手法。塑像更具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平顺龙门寺始建朝代早、修建朝 代多、建筑规模大,在同一区域的佛寺建筑 当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龙门 寺的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其建筑组群布局与 单体建筑型制与同时代同类型建筑进行对 比研究。以时代更迭下建筑格局演变作为轴 线,揭示不同时代佛寺建筑格局特征演变的 差异,以及龙门寺在不同时代所形成的建筑 规模与布局规制,并揭示其历史演化过程中 所体现的时代差异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许东  裴玉屏 《山西建筑》2007,33(17):6-8
对锦州市广济寺古建筑群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提出广济寺古建筑群的保护应遵循真实性、可识别性、合理利用与发展等原则,从而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岭南历史最久远、地方特色最浓厚的当属悦城龙母祖庙。龙母祖庙座落在西江北岸,庙中所祀奉的是龙母。龙母祖庙虽然所处地势较低,但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洪措施,故经受住了多次洪水冲淹而不毁。龙母祖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尚属完整。龙母祖庙与古越族的文化史息息相关,在岭南文化史及民族史上均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都宝光寺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禅宗寺庙之一。本文对宝光寺的建筑组群进行了整体的空间解读,归纳出宝光寺的建筑组群的四个空间特征。最后指出,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宗教意蕴,是宝光寺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7.
寂鉴寺,位于江苏吴县藏书乡介华山天池坞内。寺内外的三座石屋,是全国仅存的元代石构仿木建筑,在我国建筑、雕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寂鉴寺石屋及造像雕刻遗存,为研究元代艺术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岭南历史最久远、地方特色最浓厚的当属悦城龙母祖庙。龙母祖庙座落在西江北岸,庙中所祀奉的是龙母。龙母祖庙虽然所处地势较低,但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洪措施,故经受住了多次洪水冲淹而不毁。龙母祖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尚属完整。龙母祖庙与古越族的文化史息息相关,在岭南文化史及民族史上均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岭南历史最久远、地方特色最浓厚的当属悦城龙母祖庙。龙母祖庙座落在西江北岸,庙中所祀奉的是龙母。龙母祖庙虽然所处地势较低,但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洪措施,故经受住了多次洪水冲淹而不毁。龙母祖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尚属完整。龙母祖庙与古越族的文化史息息相关,在岭南文化史及民族史上均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清代四川城的形态与祠庙建筑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宇振 《华中建筑》2005,23(1):157-158,163
根据《大清一统志》、雍正《四川通志》等志书中提供的有关清代四川城池资料,结合民国时期城池的测绘国纸,对城池形态、城的拓展、祠庙建筑的空间格局、府州间的数量与分布等4方面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解读;绘制相应的图表,旧纳其中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