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水务》2015,(1):2-3
<正>1 2014年度水务工程完成情况1.1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石景山区区委、区政府与区水务局根据北京市政府2012年制定的"三年四个阶段"水利工程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了《石景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计划在2013-2015年期间对区域内7条中小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共计12.8km。第一阶段(2012-2013年)治理人民渠及北八沟;第二阶段(2013-2014年)治理隆恩寺沟及潭峪沟;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2.
袁睿 《山西水利》2013,(7):20+46
蒲县城区段河道治理美化工程建成后使蒲县县城的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形成河道带状公园娱乐休闲区。简述了橡胶坝在河道治理工程中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和计算方法,对中小河道治理工程中橡胶坝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小河道治理存在河道防洪能力低、污染严重、河道功能单一、治理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探索和创新中小河道治理融资模式十分必要.结合海淀区东埠头沟治理工程等具体工程项目,探讨分析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投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河道治理融资模式:加大各级公共财政投资,建立水务建设专项资金;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探索多元化投资,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河道治理目前已经从城市河道、大江大河治理进入农村河道和中小河道治理。针对农村河道治理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国内外河道治理的经验,分析我国河道治理所处的阶段,设定污染控制的情景模式,明确我国农村河道的概念、治理目标,并讨论治理目标的层级规律、水质改善的途径、河道治理过渡性方式等问题,提出了"亲自然河道"的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农村河道治理提供理论、思路、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7·21”特大自然灾害中,中小河道是北京市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快治理刻不容缓.根据北京市政府制定的《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要求分4个阶段对洪涝灾害易发、工程设施薄弱、保护区人口密集及保护对象重要的1 460 km中小河道进行治理,提高防洪排水能力,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城乡防洪排水体系,保障中心城、新城、重点镇以及其他重要区域的防 洪安全.  相似文献   

6.
拆迁占地是制约中小河道治理工程进度及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合理确定防洪标准,灵活划定河道蓝线,科学优化河道断面,充分利用河道周边的滞蓄空间削减河道洪峰流量,在满足防洪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拆迁占地指标,从而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小型河道是我国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缺乏管理导致水体污染、河道淤堵、行洪能力降低等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引发暴雨洪水灾害的问题源之一。以舞钢市三里河生态治理为例,系统分析了生态治理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河道生态治理,可有效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并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水利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以往河道治理多采用工程措施,重点是大江大河,占河道总长度一半以上的山区中小河道投资相对较少,洪水泛滥得不到根治。要实现山区中小河道治理投资节省、进度快并且彻底、有效,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理方式。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经过多年探索,发现生物防护措施防洪效果好、投  相似文献   

9.
市场动态     
<正>北京拨付第二阶段中小河道防洪工程第一批资金6700万元4月29日,北京水务投资中心将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第一批资金6700万元拨付至大兴区水务局,标志着引入社会资金用于公益性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正式启动。按照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为全面提高北京市中小河道防洪能力,在2015年前要完成1460km中小河道的治理任务。为推进中小河道治理工程进展,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北京水务投资中心充分发挥市级融  相似文献   

10.
东小口沟治理工程(昌平段)是北京市中小河道治理第一期项目.工程设计,基于“有水的河、生态的河、安全的河”的治水新理念,在保证河道洪水排蓄安全的前提下,应用了一系列城市中小河道生态治理的新技术,改善了河道的水环境,并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洛阳市根据区域内河道行洪特点和南部山区暴雨灾害易发实际情况,开展了中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工程,对河道开展清障、清淤、护堤工作,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的洛阳探索。河道治理后河道断面、水力特性以及行洪能力均显著提高,文章通过洛河主要控制站实测断面资料分析,量化分析了工程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为河道防洪减灾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市"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后,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利用3年时间,分4个阶段对全市1 460 km中小河道进行重点治理,完善配套设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在重点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北京市对1 460 km河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截污治污,全面摸清沿河污水口、污水来源及排水量,并落实治理方案,确保河道治理后无污水入河。此次纳入北京市4个阶段治理计划的1 460 km中小河道涉及污水口2 035个,排放总量约  相似文献   

13.
结合水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和近几年河道治理经验,对生态景观河道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山东省河道现状,归纳总结了4大类、7小类生态河道治理模式,以期对各地生态景观河道的治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河道治理工程实际总结了河道征迁工作的特点,从地方政府责任、土地权属矛盾、建设用地报批、临时用地管理等4个方面分析了实施阶段征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处理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其他河道治理工程征迁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济源市蟒河河道,淤积严重,人为挤占河道,向河道倾倒垃圾等废弃物,河滩内阻障树木多,河道泄流能力小,现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洪涝灾害频繁。为改善区域防洪除涝条件,保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蟒河河道实事工程、水土保持、坏境保护等治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水利的发展,中小河道治理从满足防洪、排涝功能向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综合治理转变.以顺义方氏渠为例,论述了综合防洪、堤岸防护、生态护坡及水环境提升等为一体的多目标河道治理思路.提出利用垂直时间维度,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工程措施逐步达成中小河道多目标治理任务要求,为更全面地评价和合理进行中小河道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流众多,河道蜿蜒曲直复杂多样。为了更好的让河流或者利用河道服务好人民大众,我国在河流中建设了很多的河道工程。建设河道只是河流工程的一个小部分,治理河道才能更好的完成河道建设的目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优质环境的要求,生态水利越来越被人们所提倡,生态水利不仅顺应了自然的规律,也会为人们带去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就要加强河道治理,构建生态水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河道各种功能的缺失现状,从生态角度提出治理对策,实现标准化治理工程管理模式之人与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对膜袋护坡技术在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中较适用的典型护坡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在河道治理中的工程实践,提出了膜袋护坡形式的适用范围和实施要点,旨在为中小河道整治、水环境改善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蟠洪河河道治理规划范围为武乡县洪水镇白和村至监漳镇下北漳村,长度26.58 km,包括堤防工程、河道疏浚工程和支流入河口防护工程。工程建设后将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减少洪水灾害,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