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高炉回旋区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炉回旋区内部,焦碳颗粒与空气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煤气的温度场、压力场、浓度场分布将直接影响到高炉的冶炼状况。基于多相流理论,全面的考虑气体的湍流、能量、组分、焦碳与空气的化学反应以及焦碳颗粒的时间经历效应,建立了描述回旋区湍流特性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对高炉回旋区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为高炉回旋区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宝钢不锈钢分公司2500m3高炉进行碱金属平衡分析,探讨碱金属在高炉中的分配与反应。发现高炉中的碱金属主要由烧结矿和燃料(焦炭、煤粉)带入,通过炉渣排出;高炉中碱金属对焦炭和入炉矿石(烧结矿和球团矿)的冶金性能有很大影响。给出了预防碱金属危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历代中国南北方代表性天目瓷釉、胎的化学组成分析及OM、TEM显微结构观察,研究了历代中国南北方天目名品的呈色机理以及成因条件,指出其呈色、成纹取决于釉中的析晶、分相情况,特别是析出氧化铁的晶形、晶态、晶粒大小及晶层厚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成因条件则是由各地特殊的原料组成、釉中富足的铁分、古瓷窑的结构形式及当时社会风尚的需求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在模糊预测函数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算法来预测高炉铁水硅质量分数.基于莱钢1号高炉在线采集的数据,并结合专家语言规则生成模糊规则.控制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主要有:料速、透气性指数、喷煤量、风温、风量,计算得到了各个参数的时滞.应用该算法对高炉铁水硅质量分数进行了局部预测控制,结果表明,改变喷煤量对控制铁水硅质量分数的波动起到明显作用,当喷煤量控制在区间[10 t/h,15.5 t/h]时,铁水硅质量分数在[0.36,0.58]区间内波动,且铁水硅质量分数的波动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5.
对马钢9号高炉使用三级焦的操作实践进行总结。通过优化操作制度、完善高炉操作以及切实加强管理等措施,使高炉在大量使用三级焦的条件下,也达到长期稳定和顺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柳钢3号高炉于1996年3月炉况失常,高炉北面炉墙结瘤和炉缸堆积。采取了下部吹透、上部放开的措施,同时适当降低结瘤部位的冷却强度,维持较高的炉温,取得了炉况顺行,高炉煤气流分布合理,节焦增产的冶炼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钛型高炉渣炉内堵塞与液泛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温熔滴炉上模拟高炉软熔带料柱结构,考究了高钛型高炉熔渣在焦炭层中的透过性。研究了气体流量、TiO2含量、TiO2还原度和渣-焦界面性质对熔渣在焦层中的堵塞与液泛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炉软融带的位置和形状对高炉内的热交换、还原过程以及透气性能有极大的影响 ,针对此提出了将模糊矩阵的知识应用于高炉软融带的形状预测模型 .该模型通过构造模糊矩阵和隶属函数 ,计算隶属度的方法 ,将各个参数归一化 ,充分利用综合信息 ,为高炉软融带的形状预测提供了较为准确而有效的手段 .经过检验 ,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炉降焦潜力与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我国高炉焦比现状、降低焦比的意义和潜能,提出了当前降焦主要途径与措施,对采用"双高"焦炭、预还原金属炉料、改善喷吹条件等降焦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加熔剂条件下的简易配料计算式。  相似文献   

10.
大喷煤量高炉冶炼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钢高炉为背景分析高炉喷煤降焦的特点,以及实现圆煤200kg/t,焦比〈300kg/t的目标应采用的冶炼方针;指出未燃煤对高炉的利弊与减少燃煤生成的途径,并以国内外高炉的实践研究了大圆煤量以后炉内的变化规律及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全精矿球团烧结中焦粉内配比例、焦粉粒度、烧结矿碱度的选取,另外,还进行了配加生矿粉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雅满苏铁精矿全精矿球团烧结工艺明显优于普通烧结工艺.  相似文献   

12.
高炉冶炼通常要求焦炭具有较低的反应性和较高的反应后强度.但焦炭反应性过低不利于提高高炉反应效率.本文对焦炭在高炉内消耗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高炉炉身焦炭消耗量与铁矿石直接还原度相关,炉身消耗的焦炭量是比较稳定的,现有焦炭热强度评价方法存在不足.为了避免焦炭反应过度,应调整焦炭热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如改变反应气氛或根据焦炭失重量确定反应时间,使测定结果能够合理反映炉内焦炭消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对竹纤维(bamboo fiber, BF) 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一定温度烘干后, 通过熔融挤出 制备了竹纤维/聚丙烯(BF/PP) 竹塑复合材料。采用示差同步扫描热分析仪(TG-DSC)、红外光谱(FTIR)、X 射线衍 射仪(XRD) 和扫描电镜(SEM) 等对预处理前后BF 的结构进行表征, 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改 性后BF 的热稳定性升高, 形成疏松的纤维束;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其中用3% 的NaOH 溶液改性BF 制 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冲击强度较纯PP 可提高100%, 屈服强度提高14.8%。复合材料冲击断面SEM 显 示, 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改性可以明显提高BF 与PP 基体树脂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宝钢高炉锌平衡及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宝钢2BF、3BF的原燃料、重力灰、集成灰、生铁、炉渣、污泥、污水、煤气进行取样,测定各试样中的锌含量,结合高炉生产数据对2BF、3BF进行锌平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烧结矿锌含量是影响高炉锌负荷的主要因素;高炉污泥和重力灰带走的锌占2BF全部锌支出的88.11%;而3BF中的锌主要由渣铁(包括集成灰)带走。  相似文献   

15.
攀钢4号高炉从1994年5月开始采用中心加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高炉顺行,改善了中心料柱的透气性,发展了中心气流,悬料次数明显减少,焦比明显降低,对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用两种不同含钡量的钡硅铁孕育处理的HT250的组织,发现Ba对铸铁中的各种组织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有利于A型石黑生成并改善其形态,增加共晶团数和基体中珠光体量,增加奥氏体枝晶数量并改善其形态和分布。作者认为孕育剂中含适量的钡有利于铸铁机械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The scratch behaviors of two high speed steels (HSS) for hot rolls were studied by a Micro-combi Tester, and the emphasis was placed on 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scratch resistance property of different H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scratch process, the carbides are embedded into the matrix,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different HS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matrix hardness, i.e., the higher the matrix hardness, the better the scratch resistance property; and in the matrix, the fine, dispersive carbides are beneficial to form steady friction between the indenter and the scratched materials, but the coarser carbides are easier to fall into pieces.  相似文献   

18.
充液弹性管束流固耦合系统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元件,弹性管束结构与管内流体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流固耦合系统.考虑流体的可压缩性,用有限元法的位移-压力格式对管束-流体耦合系统进行离散,建立了系统的振动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管束结构、管内流体和管束-流体耦合系统进行了模态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流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不但弹性管束结构和流体本身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发生改变,而且一个子系统的振动还会迫使另一子系统产生新的振动模式.不同密度的流体对结构频率改变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研究管内充液弹性管束的动态响应时必须考虑流体与管束结构的相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8 年一季度,马钢二铁厂4# 高炉风口大量烧损,严重制约了高炉的生产,一季度共烧坏风口39 个,是历年来少见的通过采用萤石、锰矿及空焦洗炉等措施后,风口烧损趋于缓解,生产基本转入正常  相似文献   

20.
对降低燃料比进行了论述。2号炉通过生产实践,强化设备保障、高炉精料、优化高炉操作、维持适宜的理论燃烧温度、稳定热制度和造渣制度、提高顶压、强化炉前出铁等措施,实现了高炉护炉期燃料比较比同期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