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纯  黄森 《川化》2005,(1):19-20
公司日产600t合成氨装置的工艺冷凝液,用中压蒸汽汽提后,冷凝液送入脱盐水系统处理作锅炉给水,汽提气作为工艺蒸汽与一段转化炉的原料气混合,预热入一段转化炉。  相似文献   

2.
王付生  王磊 《中氮肥》2023,(2):24-27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 kt/a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CO2汽提工艺。2021年11月7日每日例行检测发现CO2汽提塔加热器排出蒸汽冷凝液电导率及NH3含量严重超标,基于汽提塔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及尿素装置蒸汽和冷凝液系统工艺流程,结合蒸汽及冷凝液检测数据,经分析确认为汽提塔加热器泄漏所致。在做好泄漏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并制定好处理方法后,2021年11月13日尿素装置停车检修汽提塔,确认汽提塔上花板存在一处针雾状漏点,随即进行了补焊处理,2021年11月17日尿素装置重启后,迄今汽提塔加热器运行状况良好。并从CO2汽提塔加热器泄漏事故中总结了汽提塔的运行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贾克辉 《中氮肥》2009,(6):59-60
1 流程概述 来自煤浆制备工序的水煤浆同来自空分装置高纯度的气态氧气在高温高压下的炉内进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以CO和H2为主要成分的粗煤气。生成的粗煤气和熔融态的灰渣进入激冷室,激冷室与碳洗塔底部的黑水经减压阀减压后送至高温热水塔和高温热水器进行减压减温处理,高温热水塔、高温热水器产生的高压气体混合后流经灰水加热器,将高压灰水加热至160℃,气体则被冷却到170℃(压力0.8MPa)。换热后的气液混合物进入高压闪蒸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8000m^3/h的闪蒸汽进入变换岗位的汽提塔,作为汽提工艺冷凝液的热源。  相似文献   

4.
杨涛  夏礼鹏  尹安阳  任天赐 《中氮肥》2023,(6):23-25+43
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1 765 t/d氨汽提法尿素装置中压分解器(E102A/B)上部E102A壳侧由增压蒸汽加热,下部E102B壳侧由氨汽提塔来的蒸汽冷凝液和中压过热蒸汽加热,正常生产中,中压过热蒸汽无需使用,仅用增压蒸汽和蒸汽冷凝液即可满足其温度控制要求(一般控制在158℃以上)。但自2021年11月开始,中压分解器温度开始逐渐下降,中压系统甲铵分解率下降,导致负荷后移,低压系统压力上涨,蒸发系统和水解系统蒸汽消耗增加。经分析与排查,最终确认系E102A疏水器故障与中压分解器列管结垢所致。采取相应的处理/调控措施后,问题得以解决,保证了尿素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 kt/a CO2汽提法尿素装置每生产1 t尿素产生约0.60 t的氨水,需在解吸水解系统中处理成NH3含量<5×10-6、尿素含量<5×10-6的合格废液排出。传统尿素装置氨水处理采用外来加热蒸汽直接加入解吸塔底部的方法,加热蒸汽冷凝液与解吸废液混合在一起造成解吸废液排放量大、蒸汽冷凝液难以回收利用等弊端。为此,六国化工对尿素解吸水解系统进行了解吸废液减排技改——在第二解吸塔底部外置蒸汽发生器,部分解吸废液经蒸汽发生器壳侧中压蒸汽间接加热产生二次蒸汽以加热第二解吸塔塔底解吸废液,中压蒸汽冷凝液则回收至蒸汽冷凝液系统循环利用,由此实现了降低解吸废液排放量、减轻企业环保压力、无污染高品质蒸汽冷凝液回收利用的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尿素装置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6.
《大氮肥》2004,27(3):214-214
工艺冷凝液回收利用情况:①合成工艺冷凝液2 0 0 0年采用辽河集团设计院设计的中压汽提工艺,处理后的冷凝液一部分直接做为中压锅炉补水,剩余部分送脱盐装置精制后回收。②尿素装置冷凝液主要有蒸汽冷凝器冷凝液、框架水、水解装置冷凝液3部分,既可直接做为中压锅炉补水,也可以送脱盐装置精制后回收。③目前回收的合成、尿素、空分等装置冷凝液1 70t/h左右,反渗透装置产水成本按3元/t计算,每年可节省4 40万元。凉水塔维修、更新改造情况:①冷却塔为玛利6 0 0型木结构双向横流冷却塔,1 995年9月至1 998年5月采用玛利公司的技术及产品对老塔进…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我厂是国内第一套引进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的生产厂家,经过近10a的发展,目前有3套气化装置,两开一备,气化装置后配套120kt/a合成氨、100kt/a甲醇两套生产装置。气化装置送来的水煤气汽气比为1.1~1.3,合成氨、甲醇装置的变换系统有大量的蒸汽冷凝液产生(约65t/h)。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己内酰胺生产中羟胺肟化装置外排废水中总磷含量偏高的原因,重点探讨了汽提塔工艺对装置外排废水中总磷含量的影响,以汽提塔顶部气相冷凝液中磷酸根(H_2PO_4~-)含量来表征外排废水中总磷含量并作为控制指标,提出了汽提塔工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汽提塔无机液液位、蒸汽加入量、塔顶压力是影响汽提塔顶部气相冷凝液中H_2PO_4~-含量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中,在稳定控制蒸汽加入量为11 t/h时,通过稳定羟胺肟化装置无机液总量液位来调整汽提塔进料负荷,汽提塔顶部压力(表压)控制在120~125 kPa,无机液液位控制在40%,塔进料无机液时连续补加脱盐水0.8~1.0 m~3/h,可以有效降低汽提塔顶部气相冷凝液中H_2PO_4~-含量,实现HPO装置外排废水中总磷含量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甲醇生产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等。由于甲醇为小分子和强极性物质,易与水混溶,因此离子交换和活性炭吸附等物理方法均不能很好地将其除去。我公司400kt/a甲醇装置采用中压过热蒸汽汽提的方法对甲醇精馏产生的含醇废水进行处理。本文运用ASPENPLUS软件对中压蒸汽汽提处理含醇废水的流程进行了模拟,考察了加入中压蒸汽量和精馏废水含醇量对汽提后底水中含醇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氮肥》2017,(6)
针对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600 kt/a醇氨联产装置变换汽提塔冷凝器泄漏的问题,结合装置运行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将汽提塔冷凝器从汽提系统中切除的运行方式后,汽提后的变换冷凝液中NH3含量低,系统运行稳定,为变换冷凝液汽提系统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江平 《大氮肥》2006,29(1):56-58
分析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富岛二期化肥合成氨装置分子筛再生加热器(183-C)中压蒸汽冷凝液就地排放,不能按设计回收的原因,介绍改造后的甲烷化炉加热器(172-C)高压蒸汽冷凝液回收流程,实现了合成氨装置加热用蒸汽冷凝液的全部回收,评价技改实现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2.
赵连友 《中氮肥》1995,(3):48-49,51
我厂化工生产中蒸汽冷凝液的回收利用赵连友(黑龙江化工厂齐齐哈尔市,161041)我厂化肥、精苯、焦油、硫铵等生产装置,由于生产区蒸汽采暖、生产设备伴热、间接加热等系统蒸汽冷凝液不回收,就近排放,再加上疏水器漏汽严重,造成地沟、下水井到处冒蒸汽,生产区...  相似文献   

13.
赵姗 《氯碱工业》2009,45(2):43-45
介绍了氯碱企业蒸汽冷凝液(包括隔膜法烧碱装置蒸发系统的一次冷凝液、氯乙烯装置的冷凝液和聚氯乙烯装置的冷凝液)处理为一级脱盐水的工艺过程,经分析计算,年创效益达982.15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公司富岛一期合成氨装置采用ICI—AMV工艺,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能力1000t/d。该装置低变气经脱碳后进入甲烷化工段。甲烷化工段由甲烷化炉(06R001)、3台换热器(06E001A/B、06E003、06E002)、2台分离罐(06F001、06F002)组成。从CO2吸收塔(05C001)出来的CO2含量小于0.1%的工艺气与甲烷化出口工艺气换热,升温至300~315℃,如果热量不足,由开工加热器06E003补充供给,然后进入甲烷化炉进行甲烷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斯那姆氨气提法工艺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以来,国内已有近30套氨气提法尿素装置,但国内的氨气提法尿素装置全部采用的是传统的单高压甲铵冷凝器流程,而在国外双高压甲铵汽凝器流程已广泛使用。介绍了单高压甲铵冷凝流程和双高压甲铵冷凝器流程的工艺特点;对比了2种流程的蒸汽平衡及中压蒸汽消耗。结果表明,采用双高压甲铵冷凝流程配置,其吨尿素中压蒸汽消耗比单高压甲铵冷凝器流程低150.31 kg,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山东某大氮肥厂的400kt/a二氧化碳汽提尿素装置进行节能增产改造,通过增加中压分解吸收系统等技术,使该尿素装置的生产能力增加了50%。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技术中的关键设备——中压汽提塔,并对其高效的汽提分解作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硝酸磷肥装置氮磷蒸发和硝铵蒸发工序产生的工艺冷凝液处理系统,即汽提装置运行不稳定的情况,通过实践摸索,工艺优化,减少进入汽提装置的NH4 N;改进汽提装置加碱方法和外排水pH检测位置等措施,实现了工艺冷凝液的达标排放,工艺冷凝液排放中的NH4 N由1.16%降为0.0044%,氮回收率达99.6%,年回收氮价值达758万元。  相似文献   

18.
王中 《贵州化工》2013,38(1):8-11,24
冷凝液电导率频繁超标,迫使近100t冷凝液排放,不仅能耗增加且对环境造成影响,为了降低冷凝液电导率,通过提高烟气温度、优化流程走向,提高低压系统蒸汽量方法,增强增湿-汽提系统处理能力,从而将冷凝液电导率控制在10μs/cm回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煤化工》2017,(4):37-40
分析了焦炉煤气18·30装置的工艺特性,结合该装置变换冷凝液的现状,从技术、经济、处理的可靠性上,探讨了膜法处理工艺、中压汽提处理工艺、部分蒸发处理工艺等工艺的可行性,并对几种变换冷凝液处理方案进行了试验,认为中压汽提处理变换冷凝液工艺合理可行且处理彻底。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碱厂轻灰煅烧炉、沸腾流化床等装置生产运行中所使用的3.2MPa中压蒸汽由热电锅炉产主蒸汽经减温后获得。由于企业技改扩产后产能的不断增加(原设计60万t/a,现产能120万t/a),加上中压蒸汽管线(DN300)较长(约850m)流速增大,造成管路上压力损失过大,蒸汽到达用汽设备侧时达不到设计指标要求,因而制约了装置生产能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