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不同退火时间对0Cr13Mn机械性能的影响,不同淬火温度对0Cr13Mn组织、性能影响的实验,确立了0Cr13Mn不锈钢的合理热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2.
在Q345钢的基础之上,添加不同含量的Cr元素,得到3种不同Cr含量的实验钢。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不同含Cr量对钢材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Cr含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珠光体的含量并且细化了铁素体晶粒尺寸,当Cr含量为0.55%时,拥有最好的力学性能。获得了3种不同含Cr量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由CCT曲线可以发现,Cr元素的提高扩大了贝氏体相区。  相似文献   

3.
Cr12型模具钢锻造内部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茹 《山西冶金》2004,27(1):28-29
基于Cr12型钢种的特点,归纳了Cr12钢锻造时内部裂纹的类型,分析了内部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友毅 《特钢技术》2001,9(1):20-21
0Cr11Ti铁素体不锈钢是我厂为取代0Cr13、1Cr13不锈钢而开发的新钢种,它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板材试制过程中半成品及成品采取何种热处理工艺才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技术要求,本文从罩式炉→辊底炉以及辊底炉→辊底炉两套方案进行试验和探讨,最终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热处理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5.
溅射参数对SmCo/Cr薄膜铬底层晶面取向及磁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SmCo/Cr薄膜磁记录材料,通过改变Cr底层制备过程中的功率、靶基距、溅射压强和溅射时间,得到了磁性能不同的SmCo/Cr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Cr底层晶面取向和磁控溅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改变溅射参数,使沉积cr原子获得较大的能量,则有利于Cr底层最终以(110)晶面择优取向。本实验中Cr底层以(110)晶面择优取向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溅射功率在50~70w左右,靶基距为6cm,压强为0.5Pa,溅射时间为15min。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SmCo/Cr薄膜的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如果Cr底层能以(110)晶面择优取向,所得到的SmCo/Cr薄膜的磁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郭琳  杨建文 《稀有金属》2005,29(3):261-264
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存在下TiO2光催化还原Cr(Ⅵ)过程中不同对羟基苯甲酸浓度、Cr(Ⅵ)初始浓度及溶液初始pH值对Cr(Ⅵ)光降解速率的影响,认为TiO2悬浮体系能有效地光催化还原水溶液中的Cr(Ⅵ)离子,并得出TiO2光催化还原Cr(Ⅵ)过程符合L—H动力学模型。反应体系中的Cr(Ⅵ)初始浓度及初始pH值对TiO2光催化还原Cr(Ⅵ)过程的速率有较大的影响。酸性条件有利于Cr(Ⅵ)的光催化还原。对羟基苯甲酸具有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殊结构,对TiO2光催化还原Cr(Ⅵ)过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Ti、Cr元素粉末为原料研究了Ti-20%Cr和Ti-30%Cr两种合金^ 的机械合金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Ti-Cr粉末颗粒、晶粒逐渐细化,层状结构越来越薄,Ti和Cr的X射线衍射峰均出现宽化和强度下降,同时发现球磨40h以前Cr衍射角连续左移减小。球磨至100h时,其XRD谱显示出非晶特征,颗粒尺寸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新型不锈轴承钢6Cr14Mo冲击韧性与显微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等硬度下,新型不锈轴承钢6Cr14Mo(%:0.64C,13.6Cr,0.62Mo)的冲击韧性ak比9Cr18不锈轴承钢(%:0.94C,18.6Cr)高14—30J/cm^2。从碳化物电镜复型分析可见,6Cr14Mo钢淬、回火组织中主要为细小、弥散分布的二次碳化物,一次碳化物较少,而9Cr18钢组织中一次碳化物较多。新型不锈轴承钢6Cr14Mo的基体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并有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中的碳化物主要为M23C6以及弥散析出的Mo2C和ε-Fe2C。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拟发了20Cr合金结构圆钢的工艺设计,并进行生产实践;轧制后对各项性能及高低倍组织的分析表明轧制的20Cr合金结构圆钢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GB/T3077-1999的要求,成功研发生产了新钢种.  相似文献   

10.
微合金元素Cr对高碳钢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合金元素Cr对高碳钢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以及Cr元素的合理加入量,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Cr的加入优化了材料组织构成,减少了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加了索氏体含量,使线材抗拉强度增加75—100MPa,综合性能得到提高,Cr元素合理加入量应控制在0.18%-0.24%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王培智 《山西冶金》2004,27(1):26-27,45
电罩退火因时间长造成钢板表面不易酸洗,为了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改善1Cr13表面酸洗质量,通过试验,确定了利用常化炉各段温度合理调整,进行1Cr13热处理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2.
向天虎 《铁合金》2006,37(3):5-8
对高碳铬铁炉渣进行大量统计分析表明,渣中Cr2O3含量与渣型有关。从渣型入手分析了影响渣中Cr2O3含量的因素,探索降低渣中Cr2O3含量,提高铬回收率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粉末锻造Fe–Cu–C–Cr合金中C、Cr的质量分数,研究C、Cr含量对合金组织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Cr的情况下,合金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渗碳体,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随C含量的增加小幅增加,C含量对合金最终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大;添加Cr元素后,合金密度降低,组织也较为复杂,合金硬度随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HRA68.6。C和Cr共同影响合金高温抗拉强度,Fe–2Cu–0.5C–5Cr抗拉强度最高,为378 MPa。合金摩擦系数随Cr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Cr质量分数为10%时,合金最终摩擦系数为0.195,磨损方式为氧化磨损和少量的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低碳钢、低合金钢以及含Cr的合金钢不同温度时的氧化情况,测量铁皮厚度并对铁皮进行物相分析,发现含Cr的合金钢线材在850℃氧化时,容易生成Fe3O4,且缓冷时铁皮又以Fe2O3为主。正常轧制时,含Cr的合金钢线材在850℃吐丝以及缓慢冷却时容易生成以Fe3O4为主要成分的铁皮,对后续的酸洗除鳞不利。提高吐丝温度到900℃以上,并且吐丝后开启保温罩,可以提高FeO的含量,从而改善氧化铁皮的除鳞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粒径—48 μm零价铁粉作为参照物,对比研究Fe78Si9B13非晶条带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非晶条带的去除过程满足伪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25 min后,零价铁粉的Cr(Ⅵ)去除率仅为88%,非晶条带的去除率可达99.8%。对试验后反应产物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零价铁粉仅通过吸附去除Cr(Ⅵ),而非晶合金条带去除Cr(Ⅵ)的过程不仅有物理吸附,也发生了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CDC处理对Cr12Mo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12MoV钢在950℃及碳的质量分数为1.0%碳势条件下做CDC处理,材料表层细小碳化物的数量明显增加,细小碳化物颗粒的平均尺寸为400nm;材料显微硬度提高了Hm400左右,硬化层厚度为100μm。与常规处理的Cr12MoV钢相比,洛氏硬度提高HRC3,材料的耐磨性是常规处理的两倍以上。经实际生产考核,使用寿命是常规处理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黄臣 《特钢技术》2013,(4):20-23
攀长特公司焊管钢丝厂普通400 mm热轧窄带钢生产线,通过采取选取适宜的坯型,合理的加热工艺、热处理工艺及科学的操作等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成功开发出了30Cr13、20Cr13、5Cr15MoV等刀具用不锈热轧窄钢带。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特钢厂4机4流连铸机生产的2Cr13、3Cr13、4Cr13铸坯表面凹陷、纵裂缺陷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工艺措施解决了Cr13型马氏体不锈钢铸坯的表面凹陷和纵裂问题。采用预熔型保护渣,其中SiO2和CaO均为28%~31%、Al2O3为6%~9%、Na2O为7%~10%、F-为3%~6%,以及综合配碳,尤其是增加炭黑的加入量,总C含量为15%~18%。保护渣碱度控制在1.0左右,熔化温度为1130~1150℃,1300℃时黏度为0.40~0.55 Pa·s;保护渣转折温度为1140~1180℃,结晶率约为48.8%。控制中间包内2Cr13钢液过热度≤30℃,3Cr13和4Cr13钢液过热度≤35℃;连铸过程中采用自动加渣方式,控制适宜的渣层厚度并保持液面稳定。  相似文献   

19.
赵峥  吴拓  张延玲 《钢铁研究学报》2019,31(11):971-975
摘要:冶炼不锈钢或高温还原法处理不锈钢工业典型固废时,渣金反应终点渣中残Cr含量 (w(Cr)slag)的高低是评价还原操作经济性以及残渣是否无害的关键参数。借助热化学软件FactSage,计算了Fe-Cr-C熔体中[Cr]的活度、反应体系的氧势及CaO-SiO2-MgO-(Al2O3)-CrOx-O2熔渣的等活度图,并构建了残Cr预测模型,综合讨论了平衡态时金属成分([Cr]、[C]含量)、熔渣成分(二元碱度、MgO、Al2O3)以及温度对渣中残Cr含量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渣中残Cr含量的极限值。实验室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兴澄特钢公司在12Cr1MoVG钢方面的部分实践,阐述了连铸过程对夹杂物的影响。通过在浇注环节采取控制夹杂物的措施,改善了兴澄特钢12Cr1MoVG钢的实物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