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半主动变阻尼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新设计的一种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建立了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将阻尼器安装在一1:6三层钢框架结构模型上,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采用被动和半主动控制方法,输入不同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了振动控制研究,了解半主动变阻尼结构的动力特性。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在输入不同地震波时,被动控制的减振效果变化较大,而半主动控制对结构在不同地震波输入下均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另外,磁流变阻尼器在结构中的安装位置不同对结构的减振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论文对比研究了被动控制结构和半主动控制结构动力反应试验结果及弹塑性分析结果,试验与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张贺然  金蕾  孙倩 《四川建筑》2009,39(4):145-146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半主动控制可有效的减小结构的地震作用.不同的布置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抗震效果.通过对设置磁流变阻尼器的8层框架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和磁流变阻尼器的优化设置,得出使用阻尼器数目较少且对结构的减震效果也非常好的工况.  相似文献   

3.
磁流变阻尼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伟 《山西建筑》2009,35(20):65-66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力一位移的滞回曲线和力一速度曲线,并分析了影响阻尼力的各种因素,从而总结出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性能。  相似文献   

4.
建筑结构在外部激励下的振动控制一直以来是振动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半主动控制策略包含了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优点,能更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减轻其在动力作用下的反应及损伤。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策略也有很大的发展,在实际工程中已有所应用。磁流变阻尼器的主要性能取决于磁流变液成分。综述国内外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在建筑结构减震控制中的应用,展望其在建筑结构减振控制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磁流变体的力学特性 ,以及由它制成的磁流变阻尼器的构造与性能。通过对磁流变阻尼器性能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导出了其力学模型———Bingham模型的有关参数公式。然后 ,在此模型下利用半主动双态控制算法 ,对磁流变阻尼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半主动控制能产生良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橡胶隔震垫作为一种被动控制装置,存在最优控制范围窄的局限性。将磁流变阻尼器与橡胶隔震垫相结合,组成智能基础隔震系统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中,数值模拟分析了在地震力作用下原结构,普通隔震结构,隔震层附加MR阻尼器在Passive—off状态,Passive—on状态和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智能状态下结构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在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智能状态下控制效果最优,能有效克服被动隔震最优控制频带窄的缺点,其相对一般被动隔震装置,能同时减小隔震层位移,上部结构层间位移和各层最大加速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小自锚式悬索桥的地震响应,基于桥梁结构地震动力方程及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建立桥梁结构—磁流变阻尼器减震系统并将其程序化,对某主跨350 m的独塔自锚式悬索桥进行减震控制研究,讨论了磁流变阻尼器输入电流、数目及安装位置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磁流变阻尼器能够有效地减小自锚式悬索桥的纵向地震响应;随安装在塔梁之间顺桥向的磁流变阻尼器输入电流的增大及数目的增加,塔顶和主梁的纵向位移逐渐减小,结构的内力响应也得到有效控制;将全部磁流变阻尼器安装在塔梁之间顺桥向时减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试验研究,考查了其常规性能与疲劳性能,得到了阻尼力与电流、速度的关系曲线,给出了阻尼力随电流、速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以某斜拉桥拉索的减振控制为背景,模拟了脉动风荷载作用下拉索的动力响应,并对安装磁流变阻尼器后的减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性能稳定,疲劳次数能达到百万次以上;采用磁流变阻尼器能明显减小拉索的振动,提高拉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鉴于冲击压路机的滚动冲击压实轮和路面冲击对牵引主机平顺性的影响,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研究.在原有的被动减振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置模型.将传统的驾驶室被动橡胶减振系统与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合理的控制,半主动悬置下驾驶室加速度及俯仰加...  相似文献   

10.
设置磁流变阻尼器的高层钢框架支撑体系的地震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流变(MR)阻尼器是一种性能十分优秀的减振装置,具有构造简单、调节驱动容易和反应迅速等优点,能有效减小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和风振反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安装MR阻尼器的高层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的抗震性能。在介绍了MR阻尼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MR阻尼器-支撑框架系统的地震反应基本方程,并且采用了基于最优主动控制力的“开关-耗能”半主动控制策略对MR阻尼器实施控制。应用本文方法对一栋20层的高层钢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安装了MR阻尼器的框架支撑体系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纯框架支撑体系,是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减振系统。  相似文献   

11.
提高工程车辆平顺性的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民 《建筑机械》2005,(2):65-67,71
工程车辆采用半主动油气悬架可较好地缓和因路面而产生的冲击振动,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以行驶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为控制目标,将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应用于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的控制。与被动油气悬架系统相比,簧上质量加速度、车轮动载荷、悬架动挠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表明对油气悬架的振动控制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控制高层建筑的地震响应,消除控制机构驱动时产生的“时滞”现象,提出了由MR阻尼器构成的半主动控制系统STMD。根据MR流体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同向变化的磁流变效应,通过外加磁场的变化来改变MR阻尼器的阻尼力,以实现对ITMD控制力的调节。根据瞬时最优控制的原则,采用了基于Hrovat控制律和“开关”控制律的改进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对MR阻尼器的参数进行调节。对一栋8层框架结构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STMD能够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3.
赵有泽 《山西建筑》2010,36(17):50-51
通过对结构振动控制的概述,介绍了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现状,探讨了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工程应用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指出了半主动控制工程应用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工业建筑》2006,36(3):33-37,62
根据瞬时最优主动控制的原则,提出了同时控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最优主动控制策略,并利用磁流体阻尼器,对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的脉动风振反应进行了半主动控制,表明磁流体阻尼器控制结构的半主动控制能显著减小主次框架的振动加速度,能有效地降低主框架的振动位移,其控制效果优于被动控制。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变刚度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但是,现有的变刚度装置仅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改变结构的周期,而且也不利于抑制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主动变刚度(ISAVS)控制系统,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按照主动控制力的大小数值来确定桥梁半主动控制阻尼器位置的方法,并通过一座大跨桥梁纵向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分析和总结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桥梁减震控制中阻尼器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霍海亮 《山西建筑》2009,35(4):99-100
通过综合国内专家所研究的阻尼器在减小结构地震和风振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种阻尼器减小风振反应的效果,阐述了通过阻尼器来减小结构的风振反应这种更为经济和适用的新方法,以推广阻尼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可哥 《安徽建筑》2010,(2):158-159,161
详细介绍了在土木工程抗震和抗风设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结构振动控制方法,阐述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四种方法的原理与应用研究概况,并说明了结构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