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铀矿碳酸盐浸出液采用离子交换法得到高浓度铀的淋洗合格液。淋洗剂由NaCl和NaHCO3组成。淋洗合格液沉淀黄饼后所产生的沉淀母液中尽管ρ(Na2CO3)可达到80g/L以上,但由于ρ(Cl-)较高,使得沉淀母液难以回收利用。通过对淋洗及沉淀黄饼工艺的优化,将沉淀母液中ρ(Cl-)控制在满足返回利用的要求浓度范围,为沉淀母液返回浸出再利用创造了条件;同时结合实际应用对某铀矿碳酸盐浸出沉淀母液的回收工艺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某地浸采铀矿山采用离子交换工艺回收浸出液中的铀,在回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艺废水。通过对吸附尾液循环回用、饱和树脂冲洗水净化回用、再生树脂转型液回用、贫液与沉淀母液配制淋洗剂技术的研究,实现废水减量的目的。现场应用表明,采用废水减量技术后,95%的工艺废水得到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肖志海  向秋林  刘书衡 《铀矿冶》2004,23(4):187-191
研究了从高浓度铀溶液中回收铀的工艺。采用了新型离子交换塔,对工艺的操作和控制进行了一些改进,主要采取了优选高容量离子交换树脂、提高吸附原液的吸附质量、强化离子交换工序的脱液和采用新的淋洗操作方法等措施。经过2a多生产实践,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几项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较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赵春 《矿冶》2020,29(6)
我国某铀矿山废水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污染成分为铀,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处理铀,并进行了相关条件试验,条件试验内容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型号选择、树脂吸附、淋洗和合格液沉淀等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该铀矿山废水中铀,工艺可行,处理后废水中铀浓度≤0.3mg.L-1,且废水中铀得到回收利用。试验用408(II)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用1M NaCl + 5 g.L-1 NaHCO3作淋洗剂进行淋洗,淋洗效果好;树脂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8 mg U.mL-1R,淋洗合格液中铀浓度峰值>20 g.L-1,贫树脂残余铀容量<0.5 mgU.mL-1R,沉淀回收得到的“111”产品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李建华  王红英  程威  邓锦勋  李红 《铀矿冶》2012,31(2):100-102
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动态吸附法研究了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简称纤-Ⅱ)对含铀矿井水的吸附行为,测定了接触时间、床层高度对吸附和淋洗的影响,以及铀在溶液和离子交换纤维中的平衡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纤-Ⅱ比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速度和淋洗速度快,吸附容量与201×7树脂相当;Na2CO3+NaHCO3作为淋洗剂淋洗效果好.纤Ⅱ可以从含铀矿井水中回收铀,并使处理后的矿井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为了回收铀铍浮选尾矿中的铀,同时降低铀产品中铍的含量,采用工艺矿物学方法分析了某铀铍浮选尾矿中铀、铍的赋存状态,采用硫酸浸出工艺浸出尾矿中的铀,考察了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以及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铀、铍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探索了从浸出液中回收铀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铀铍浮选尾矿中的铀较易被硫酸浸出,铍不易被浸出,采用离子交换法能够回收铀并实现铀铍分离。  相似文献   

7.
张建国  陈绍强  齐静 《铀矿冶》2002,21(4):191-194
对开发利用大孔离子交换树脂深度净化铀矿山及其水冶厂工艺废水技术进行了研究。用硫酸和硫酸盐从低负载铀树脂中淋洗铀时 ,采用多分部淋洗技术 ,可大大提高合格液中铀质量浓度 ,合格液体积为 1个淋洗床体积 ,合格液铀质量浓度提高 2倍多 ,可达 10 .1g/L。与常规淋洗方法相比较 ,可节约淋洗剂约 5 0 %。而且 ,合格液酸度低 ,有益于后续的沉淀过程中回收铀。  相似文献   

8.
某铀矿碳酸盐浸出液离子交换工艺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铀矿采用离子交换工艺回收碳酸盐浸出液中的铀,由于吸附原液含有大量固体不溶物,平均浊度达500 NTU,导致吸附工序出现吸附流量降低、树脂床反冲洗次数增多、树脂铀负载容量降低等问题.结合该铀矿生产实际,对碳酸盐浸出液离子交换回收工艺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氯化铵溶液将SLD-225b树脂吸附的硫酸铀酰,转为氯化铀酰、水淋洗、碳酸氢铵沉淀工艺。与常规的硝酸铵溶液淋洗工艺相比,此工艺省去贫树脂转型,得到铀浓度较高的淋洗合格液和脱水、过滤性能良好的铀产品。用4倍树脂床体积氯离子质量浓度为179.8 g/L的氯化铵溶液转型、用3倍树脂床体积的水淋洗,贫树脂含铀<1 mg/g,淋洗效率>99%,试验条件下合格液铀质量浓度>30 g/L。  相似文献   

10.
用离子交换法去除贫铀溶液中硝酸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根茂 《铀矿冶》2004,23(2):73-77
由于铀溶液中的硝酸根对阴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较强的亲合力,相当低的硝酸根就足以干扰硫酸铀酰离子的吸附。利用一种高效吸附硝酸根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溶液中的硝酸根,再用NaOH溶液解吸,淋洗合格液中ρ(NO3^-)达60g/L左右。试验结果表明,用N-3树脂对铀溶液中的硝酸根进行吸附,可以实现从铀溶液中回收硝酸根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硬岩铀矿生物堆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要综述国内铀矿采冶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氟铀矿石生物堆浸、表外铀矿石生物堆浸及细粒铀矿石微生物搅拌浸出试验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了述评,结果表明将生物技术应用于硬岩铀矿生物堆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4.
钱二块铀矿岩性为高碳酸盐、富含黏土矿物的低渗透砂岩型,在地浸采铀过程中经常发生地层堵塞现象.根据地浸采铀的机理,针对钱二块采铀的注液特点,选用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除采铀注液中可与CO2-3和HCO-3结合而形成沉淀的主要阳离子Mg2+和Ca2+,从而避免了MgCO3和CaCO3沉淀的生成.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效果良好,可以达到地浸铀矿层防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陈润羊  花明  李小燕 《中国矿业》2012,21(10):41-43,48
铀资源的稳定供应事关国家国防安全和能源安全,进行铀矿业清洁生产研究可为铀矿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依据.在分析了铀矿业推进清洁生产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当前铀矿业清洁生产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清洁生产是铀矿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技术途径;进行试点示范是当前铀矿业清洁生产的重点工作;推进清洁生产审核是当前铀矿业清洁生产的着力点;清洁生产审核要突出铀矿业的行业和类型特性;清洁生产要与末端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啤酒酵母菌和其他微生物对废水中铀的吸附特性,综述其影响因素、机理、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酸法浸铀过程中含矿含水层的地球化学堵塞机理,运用PHREEQC模拟软件的化学形态和溶解度模拟,分析酸法浸泡试验中浸出液化学反应的化学组成成分,确定含矿含水层化学堵塞矿物的类型,得到含矿含水层发生化学堵塞的原因以及形成条件。根据模拟结果表明:巴彦乌拉地下铀矿中碳酸钙和针铁矿的含量相对较高,当高浓度的溶浸液注入地下含矿含水层之后,溶浸液会溶解碳酸钙和针铁矿,使Ca2+、Fe3+的浓度大幅度上升;当Ca2+、Fe3+浓度反应条件指数大于0时,Ca2+会与SO42-发生反应,生成石膏沉淀,而Fe3+会与阴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铁矿物沉淀,导致孔隙率下降,渗透性降低,注液压力增大,注液流量减小,抽液量降低,地浸效益下降。基于以上研究,可为后续实际铀矿床的堵塞和铀的浸出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某地浸采铀矿山采区井场地下水中铀迁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俊文  徐乐昌  杨勇 《铀矿冶》2007,26(2):84-89
通过对某地浸采铀矿山井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建立该区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的二维水流、水质耦合迁移的数学模型。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铀浓度分布。10、20、40 a后地下水中铀最高质量浓度中心分别迁移至距井场中心约93、1403、02 m处;而最高质量浓度在10 a后,基本不变;20、40 a后由20.0 mg/L分别降至16.0、12.0 mg/L。利用监测结果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相山铀尾矿区典型场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铀在稻田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层稻田土壤中的铀含量高于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中所规定的铀含量,并随着深度的增加铀含量逐渐降低;铀含量在表层至20cm处下降快速都最快,说明铀元素易于富集在土壤表层;在采用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条件下,稻田土壤表层铀含量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可见稻田土壤表层达到了轻微污染的程度。因此,对铀矿床及尾矿库周边稻田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铀的分布特征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核电的发展,天然铀价格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我国企业在实施海外资源投资、贸易、海外矿山运营等业务时,国际铀市场变化趋势是关键的考量因素之一。准确把握未来市场价格,可以在控制和降低成本方面获得收益。本文旨在从铀产品供需和成本角度解释和预测未来铀价变化趋势。由于全球铀矿潜在供应较充足,加之存在大量的二次供应,两因素决定了未来10年市场将处于供大于需的态势,铀价大幅上涨的概率降低,国际铀价总体将呈缓慢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