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接触法硫酸生产过程中,净化工段多采用电除雾器以净除冷疑酸雾。但是由于近年来对湍流洗滌器的研究日益深入广泛,在硫酸工业中已有部分厂用以捕集酸雾,并著有成效。本文的目的是对喉式管(湍流洗滌器)和电除雾器的除雾机理及效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喉式管是可以达到一级电除雾器除雾指标的。  相似文献   

2.
我厂硫酸车间共设有四台G式管型电除雾器,自从于1963年4月份大修自并联改为串联流程,和加强设备维护和操作管理后,电除雾效率显著提高,酸雾自0.02g/m左右降低到0.005g/m~3以下,二级电雾出口气体保持绝对透明,转化器及其它设备腐蚀情况大有好转,触媒层阻力亦稳定不长,生产稳定。现将其维护与管理工作简介如下(电雾串并联提高除雾效率见另文总结)  相似文献   

3.
玻璃纤维除雾器是一种新型的除雾设备。它是美国七十年代的专利项目。最近我国南京化工研究院亦已研制成功并投入试用。这种除雾器的特点是阻力降不大,但对于粒度较大的气溶胶却有很好的去除效能。并具有投资省、制作容易等优点。目前这种除雾设备在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气体净化上已逐渐得到应用。在硫酸生产中,酸雾的去除对于保证工艺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鉴于我厂酸雾指标较差,因而  相似文献   

4.
孔令亮  李丹  周凯 《硫酸工业》2021,(6):32-33,36
介绍了钠碱法脱硫技术的特点,分析了上海某石化公司钠碱法脱硫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通过对原脱硫塔进行技术改造,增设2层屋脊式折流板除雾段、1层疏松纤维除雾段、1层阻水层折流板除雾段,提高了脱硫塔脱硫除尘和除酸雾的效率.脱硫装置改造后烟囱出口烟气ρ(SO2)由原来的150 mg/m3降低到28 mg/m3,硫酸...  相似文献   

5.
我厂硫酸车间一、二系统原为一级电除雾器水洗净化流程,电除雾器为铅制、108管、G式两台并联。因设备陈旧,除雾效率较差,酸雾指标达不到要求,造成鼓风机带酸,鼓风机出口气道、冷热交换器下部有酸泥沉积,鼓风机叶轮和换热器腐蚀严重,转化器阻力上涨等。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蜂窝式导电玻璃电除雾器井在冶炼烟气制酸装置上进行了性能测试。电除雾器采用正六边形玻璃钢沉淀电极和NCH-2型电晖极线,沉淀电极之间没有死区,电晕极线极配性能良好。所选玻璃钢导电性强,阻燃性好,质量轻。试验结果证明,该电除雾器处理气量大、除雾效率高,当电场内气体流速为1.2m/s时,电除雾器出口气体中酸雾含量仍可达到生产控制指标,与同样电场和了条件下的铅制泛式电务器相比,出口气体中的酸雾含量仅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厂硫酸生产电除雾器除雾效率低,酸雾含量偏高,干燥塔出口炉气带沫严重,造成SO_3风机壳体内积酸,给生产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触媒粉化,活性降低;系统阻力上升,产量下降;设备腐蚀加剧,影响使用寿命等。针对这些问题,硫酸车间广大职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群策群力,在工艺、设备上作了一些小改小革,除雾除沫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郭凯 《硫酸工业》2014,(5):41-44
介绍了组合式除雾脱硫塔在烟气脱硫项目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组合式除雾脱硫塔的设备结构和运行优势.该脱硫塔将一段电除雾器通过法兰连接在脱硫塔的上部,通过电除雾器对烟气中的烟尘、酸雾、及砷、铅等有害杂质进行深度净化,以达到满足环保排放指标的目的.该脱硫塔可节约设备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厂职工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群策群力,在老装置上大闹革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硫酸车间电除雾器为板极式二电场,共四台并联使用。原用二台机械整流机供电,其除雾效率很低,二氧化硫鼓风机入口酸雾含量经常在0.03克/标米~3以上,鼓风机及其出口管路经常被酸腐蚀。一九七四年二月份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威顿(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尾气氨法脱硫后的气体进行除雾"消白"处理的生产实践。对比气体除雾"消白"的多种方法,技术人员采用低温等离子体除雾器对脱硫后气体进行除雾"消白"。处理后,排放气体ρ(SO_2)控制在6 mg/m~3左右,酸雾(ρ)远低于30 mg/m~3排放指标,排放气体透明无拖尾。  相似文献   

11.
电除雾器的高效恒流高压直流电源郎家骏(上海光机所激光电源设备厂201800)在硫铁矿和冶炼烟气制酸的净化工艺中,气体中的酸雾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指标。本厂生产的HL型恒流高压直流电源(以下简称恒流电源)经100多家硫酸厂在电除雾器上的应用,除雾率高达...  相似文献   

12.
据苏修化学工业杂志报道,苏修在采用玻璃纤维过滤器净化酸雾的过程中,制造了一种多孔网状过滤器。此种过滤器内的气流速度比一般的纤维过滤器快十倍,滤层厚要小一百倍。网织成层形薄网,因此过滤器比较紧凑,且材料用量少,滤层的放置和更换简便。薄网用的纤维直径为15—18微米,网厚为0.5毫米,网间用树脂粘合。用此种过滤器捕集气流中的酸雾。除雾率随过滤器薄网数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同时过滤器的阻力亦呈直线增加。  相似文献   

13.
车间四系统原采用两级电除雾器除雾,卧式焦炭过滤器捕沫。因阻力大,自1969年前将卧式焦炭过滤器拆除后,干燥塔出口气 体酸雾含量有时增高超过了指标,酸沫带入系统,损害触媒,腐蚀设备,最后导致系统减产,每年必须停车大修一次,更换新触  相似文献   

14.
我们车间硫酸生产的气体来源是冶金炉尾气,多台炉子周期性变化,送风量时大时小,矿粉成份又不固定,因此烟气条件变化很大。其工艺流程为:转炉、焙烧炉→风机→电收尘→第一洗涤塔(空塔)→第二洗涤塔(填料)→第一段电除雾→增湿塔→第二段电除雾→干吸工段。电除雾器为蜂房式M—134型,气体流速为0.7—0.9标米/秒,采用机械整流机组供电。由于烟气来源的工艺条件不稳定,酸雾颗粒细小而量大,导电性不良,经常产生电晕闭塞,电晕放电到火花放电一段距离极短,火花放电频繁。反映在机  相似文献   

15.
在20kt/a硫酸生产装置中,使用新型电除雾器阴极结构的试验表明:当电场气速为1.52m/s、二次电压在40kV以上时,电除雾器出口酸雾含量<0.005g/m~3,且生产操作稳定。在试验工况下,采用一级新型结构的电除雾器,除雾指标可接近或达到二级电雾的要求指标。与常规电除雾器比较,起晕电压降低10kV左右,比电流提高3~4倍。用于老厂扩产可使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左右,节约投资70%左右。用于新厂建设可节约投资50%。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的提出在硫酸生产中,要求一级电除雾器出口酸雾含量≤003g/m3,二级电除雾器出口酸雾含量≤0005g/m3,但是很多厂家达不到。我厂Ⅰ系统采用w(S)=35%的硫铁矿高温焙烧制酸,有4台146管电除雾器,电除雾器入口酸雾含量有时高达4~5g/m3。系统正常开车时,电除雾器的二次电压很高,而二次电流很小,除雾效果很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对电除雾器进行改造。2 改造过程根据对电除雾器设计原理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电除雾器的除雾效率,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电晕极线。电晕极线的…  相似文献   

17.
在南化公司研究院的邦助下,我厂在年产二千吨硫酸的小接硫吸收塔顶卫试用了玻璃纤维除雾器。经过近半年试用表明:该除雾器对于消灭“白龙”,保护环境,减少对风机的腐蚀具有良好效果。除雾器进口气体酸雾量66.86克/标米~3,出口气体酸雾量0.212克/标米~3,除雾效率99.6%,除雾器阻力210至290毫米水柱,使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即要更换玻璃纤维。但我厂从77年改用另一矿沅,发现玻璃纤维除雾田使用一周后即失效。吊出检查,发现玻璃纤维严重腐蚀穿孔,造成气体“短路”经测定除雾器进口气体中氟含量高达160毫克/标米~3,分析该矿氟含量为0.446%,确定是氟腐蚀所致,玻璃纤维作为除雾材料在上述条件下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接触法硫酸生产中,经过湿净法净化干燥后进入转化系统的气体,有两个重要的指标需要规定,即气体中水分和酸雾酸沫含量的限度。国外对水分规定的指标一般出入不大,但对酸雾的限度是从0.1克/米~3到0.0001克/米~3(指标准状况,下同),大小相差近千倍。因此研究这两个指标对设备及生产过程产生什么样影响,和制订足以保证设备安全操作但又较易达到的指标,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献上曾经指出,在气体露点温度以上时,气体中酸雾和水分对钒触媒无害。其实存在干气体中的酸雾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电晕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在硫酸工业、燃煤电力行业、肥料行业湿气体净化方面的应用情况和各自的性能指标、结构特点等。硫酸装置进电除雾器气体酸雾质量浓度一般在0.1~2.5 g/m~3,经过一级电除雾器除雾后酸雾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30 mg/m~3,经过二级电除雾器除雾后酸雾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5 mg/m~3。燃煤电力行业脱硫脱硝装置后电晕装置深度净化烟气ρ(SO2)≤100 mg/m~3,ρ(NO_2)≤100 mg/m~3,烟尘(ρ)小于或等于30 mg/m~3;氨法脱硫电晕装置净化烟气排放ρ(NH3)≤20mg/m~3。复混肥行业电晕装置净化烟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30 mg/m~3。  相似文献   

20.
气液分离器是丙烯腈生产装置的关键设备之一,用于除去气体产品中的酸雾. 分离器的出口结构是影响分离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研究借助通用流体分析软件PHOENICS对气液分离器内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增大液滴向器壁运动机会和减弱二次夹带效应均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基于此原则,对气体出口结构进行了优化实验,并提出了最佳的分离器双层套筒出口结构. 这种结构与其他几种结构相比除雾效果更佳,不管在低空速还是高空速下都能保持较高的除雾效率,操作弹性较好. 工业应用也表明,采用双层套筒出口结构的气液分离器具有较高的除酸雾效果,优于原分离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