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绿色水性油墨的历史使命 在保护环境、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及循环利用和安全生产的呼声中,我国包装印刷的水性油墨在短短的20年里以其35%的用量排在了其他包装印刷油墨之首.纵观一个辊筒可用于印刷各种不同尺寸的信息图文,从而去除了对许多种不同周长印刷辊筒的需求;水墨自动泵入的给墨方式,结束了调墨、输墨装置对油墨粘度的丢失…….越是高档的尤其是水性印刷油墨,它的印刷特性就越强,适应范围也就越窄.特别是它的印刷功能性质在于宣传引导一种包装印刷新潮流,而并非畅销的油墨商品,专用印刷油墨如果换上另一种包装承印载体特征,这种油墨也许比其他油墨质量高级.  相似文献   

2.
包装印刷油墨颜色调配的基本常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油墨颜色 印刷油墨的颜色取决于颜料的选择和组成.人类为了商品及商品包装的需要,开发了新油墨颜色品种和改进了传统的颜色色相的质量. 承印物上油墨色彩往往受到它本身色度的制约及环境光线的影响.如在标准光源下是绿、红、白色等.但如果环境光线或照射条件改变了,如红光射入白色油墨墨膜上会使白色的包装印刷油墨带上红色.任何一种包装承印物体的表面装潢颜色并非一看即知.应该依据颜色色度等知识,不断研究油墨墨膜色彩变化的规律,才能印出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日本:印刷不能太花哨 日本《食品卫生法》明确要求,食品包装不能太花哨,而且印制食品包装时必须用醇溶油墨取代甲苯油墨,这种油墨比较稳定,不容易挥发产生有害物质。另外,儿童食品的包装颜色不能太多,这也是为了控制油墨使用量,并且包装内层要有一个隔离膜。  相似文献   

4.
包装印刷上常常先印专色打底色以烘托图文装潢的高品质而追究商品的高附加值。为了实现底色鲜艳亮丽的目的,一般在印刷时将墨层印得很厚或重印一次或加大印压,燥油也加得较多。虽然墨层完全遮盖了承印载体,因干燥过快而导致印刷油墨成膜后表面成为十分光滑的墨膜层,好像玻璃一样难以套印精良。其现象多为当后印上去的油墨印得不平或完全印不上去,罩(叠)印上去的油墨在底下一个颜色上呈现珠子状或一块块的颜色很弱的印刷品,油墨连结得很差,有的甚至可以擦掉,对此印刷界统称为墨膜晶化或玻璃化或镜面化等。  相似文献   

5.
《上海包装》2005,(2):38-39
能够应用于包装领域的纳米技术:纳米油墨、纳米纸、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PNMC)、纳米抗菌包装、纳米塑料包装、纳米粘合剂、纳米防伪印刷、纳米军品防护包装、纳米绿色包装、纳米磁印刷等。1、纳米油墨纳米技术在颜料上给油墨制造业带来一个巨大的变革,使油墨不再依赖于化学颜料而是选择适当体积的纳米微粒来呈现不同的颜色,如TiO2、SiO2的纳米粒子是白色,Cr2O3是绿色,Fe2O3是褐色。若加入油墨中可以大大提高墨膜的耐磨性。纳米级碳磨具有导电性,对静电具有很好的屏蔽作用,防止电信号受到外部静电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包装印刷过程中,偶尔也会遇到印刷出现条痕或色彩浅淡的现象,这种被称为不下墨和墨脱辊的故障,是因包装印刷油墨体系的颜料、填料发胀导致油墨整体胶化所致。从理论的角度去解释:油墨的屈服值太高,油墨太短而成了乳酪状。从实用的角度讲:油墨中的颜料、填料太多,才使油墨胶化或在贮存过程中水进入了油墨体系而导致部分絮疑。长期以来,人们针对发胀或胶化采取不断搅拌墨斗中的油墨,或者在墨斗中安装—个搅拌器,也有在墨斗的油墨上放—个铁棍,将油墨推向墨斗辊,以保持包装印刷油墨的流动性。操作工大都喜欢采用中、高粘度…  相似文献   

7.
在BOPP薄膜的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薄膜间的摩擦而产生静电作用,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或其它脏东西,不仅影响到薄膜表面的美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相互粘结,影响正常生产,另外由于静电的存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为此在BOPP薄膜的加工过程中加入对抗静电或抗静电母料来降低并消除静电。  相似文献   

8.
我国包装标签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熙隆 《中国包装》2006,26(6):83-86
传统包装标签存在的问题 1.目前市场上的包装产品特别是薄膜类包装,多采用丝网印刷和柔印的印刷方式,不仅加工工艺复杂,较难掌握.而且时效性较差,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9.
在正常的包装印刷中,往往会因印刷图文的墨膜浮色和发花而令操作者大费周折,也使其印刷制品的质量大打折扣。这种故障主要是因印刷油墨体系里含有一种以上颜料或填料造成的。虽偶尔的出现不均匀的颜料分离现象,可在批量的包装印刷过程后,以从油墨  相似文献   

10.
1薄膜防伪技术 在卷烟生产中综合利用薄膜和其他的一些安全措施,就可以起到防伪的目的。例如印刷薄膜就很难仿造。世界著名的卷烟包装材料公司——UCB公司总裁托里先生说:印刷薄膜在欧洲已使用了数年,起到了促销和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印刷薄膜的工艺愈完善、质量愈高,仿造者就很难仿造出与正品卷烟完全一样的卷烟用包装薄膜。  相似文献   

11.
一、UV油墨的展望 UV油墨是泛指采用紫外线光固化的平版、柔版、凹版、丝网版等印刷油墨的简称.人们在近30年中通过不断地努力、改进、尝试、作为绿色包装印刷油墨这门崭新的边缘学科,由于污染小,干燥快,耗能少,已成为当今国际新时尚.但真正能够高速、全自动、图文网点层次逼真的胶印,尤其能在非吸收的非极性材料上的UV油墨实属很少.其原因是:成本太高,附着牢度差,低温流动性差(一般靠加热),成膜过程,甚至成膜后光子可能分解(自由基)等等而受到了应用范围的限制.其次是膜脆,在PVC静电薄膜上印刷的网点容易丢失或经摩擦墨粉脱落已成为一大难点/靠UV上光油去弥补其缺陷往往白白浪费工时而影响正品率的提高.非吸收静电膜材料上的紫外线光固化胶印的承印物上能否突破一直在左右该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配合我国包装印刷油墨涂料产品(走向无毒化)向环保型方向的转变,江苏省扬州仪征天扬化工厂日前推出了纯环保又价格低的固体A8、液体B8水溶剂油墨涂料助剂。其新品最大特点是:既能降低油墨涂料的表面张力,又能提高光泽度及抗水性,既原料来源广泛价低,又完全无毒,既能在连结料合成中加入,也可在印刷涂饰时添加。该助剂的问世是环保型油墨涂料助剂一大突破。因为水性油墨、涂料生产往往因该体系里的着色颜填料发胀墨性差,它能有效克服水墨涂料因分散、粘度等而产生气泡使墨膜或涂膜针孔,甚至难以流平,出现白点。避免使用含有有害人身健康的磷酸酯、二甲基硅油等类型的消泡剂。  相似文献   

13.
傅强 《包装世界》2002,(4):38-39
薄膜材料是一种非吸收性材料,表面能量(表面张力)低,如表面不经过某种预处理、提高表面张力,使用一般的油墨无论应用哪一种方式印刷,油墨很难达到理想的润湿状态,即油墨很难达到很好的牢固度,墨层脱落无法避免。为此,印刷工业为提高薄膜材料表面油墨层的牢固度,普遍采用电晕处理或在其表面预先涂布亲油墨涂层的方法来保证油墨的牢固度。经表面预处理后,薄膜表面油墨层的牢固度大大提高,按照印刷工业通常的检测方法,无  相似文献   

14.
王能友 《中国包装》2004,24(6):74-74
在包装印刷过程中,偶尔会遇到印刷出现条痕或色彩浅的现象,这种被包装印刷界称为不下墨和墨脱辊的故障,是由印前油墨体系的颜料、填料发胀导致油墨整体胶化所致。  相似文献   

15.
油墨的粘度和粘性与印刷适性和成本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日常的包装印刷生产中,由于大多只偏重粘度的测定,而忽视了对粘性的检验(而不是仅指粘结过程中拉出的丝头长短,而是粘结时的力),结果不是出现印刷油墨的附着牢度不好或糊版,或色浓度越印越差,或无法提高印刷速度,就是后一色将前一色的印刷墨膜拉掉,导致印刷图文墨膜的脱落、染色、串色后正品率的降低。因为我国几乎占80%以上的包装印刷油墨是一个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6.
质安 《包装世界》2009,(1):49-49
日本是世界上最讲究包装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环保概念深入人心,日本在商品包装方面也开始追求简洁和绿色化的要求。现在日本的食品包装已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原料,同时包装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在日本,凡是食品包装,必须采用醇溶油墨取代甲苯油墨,这种油墨比较稳定,不会挥发产生有害物质。另外,儿童食品的包装颜色不能太多,这是为了控制油墨的使用量,并且要求包装内层要有一个隔离膜。  相似文献   

17.
戴春 《广东包装》2004,(2):18-18
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大因素:机器、印刷原材料、操作方法。在印刷原材料中,油墨的影响足最大的,印刷薄膜的影响是次要的,也是较少发生的,也正因如此,所以容易被忽略,导致一出现印膜影响印刷质量时往往  相似文献   

18.
凹版印刷由于油墨中使用较多的VOC作为溶剂,造成了更多的大气污染,会对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造成极大损害,VOC还会与空气中的氢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及烟雾。因此,研发具有环保要求的凹印油墨势在必行,如何实现薄膜凹印油墨环保呢?  相似文献   

19.
晶点是聚烯烃薄膜加工工业普遍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晶点明显影响透明薄膜的外观。对要求印刷品质较高的薄膜来说,晶点是造成印刷“白点”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大面积的薄膜印刷,晶点所造成的“白点”废次品,是薄膜工业生产工艺上一项占较大比例的损耗。因此,使用高科技第三代加工助剂PEA-3S/3HSE控制晶点的产生,消除晶点的成因,是提高薄膜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工艺环节。  相似文献   

20.
刘家聚 《包装世界》2003,(4):44-45,50
目前,有包装印刷中油墨迁移、墨脱泛黄、印刷白点、回粘和粘连、变色和褪色、墨脱浮白、针孔和缩孔、转移不上墨、咬色(俗称串色)和褪色、光泽差(泛白)等10天重要技术难题长期困扰着人们。已直接阻碍着我国包装印刷生产的正常进行,严重地降低了包装印刷制品的质量。笔者从分析问题和预防措施的角度提出一些预防和解决上述故障的办法,供油墨生产同行参考。1 确良油墨的迁移(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