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茶道源于我国的寺院茶礼,唐宋时代,日本的遣唐使、遣宋使以及留学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后来又把中国的茶礼和饮茶风习也带入了日本.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饮茶始于春秋,早在《晏子春秋》中便有茗茶的记载,以后,相继有《茶赋》、《茶经》、《茶道》、《茶养》等多部茶文化专著流传。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的许多文化与中国的古老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茶文化一经传到日本,便与日本大和民族的礼仪相结合,形成独具风格的日本茶道。 日本饮茶,最早是唐朝时从中国传入,在日本奈良时代天平三年二月八日朝廷召集僧侣讲经时,有关于赐茶一事的记载。公元801年,日本高僧空海、最澄来华留学,回国时不仅带回了中国的佛经等图书,而且带去了茶种和在华学到的饮茶知识,从此,日本开始种茶。至宋代,即日本的镰仓时代,日本僧人荣西于1168  相似文献   

3.
茶叶有解倦兴奋、解毒止渴、利尿明目、消食去痰、增加营养等效用。茶叶是一种久经考验和饮之有益的好饮料,在《神农食经》讲到:“常饮茶,令人有力悦志。”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茶叶在唐代时传入日本,于十七世纪传入欧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且比咖啡、可可,越来越受人们欢迎。食品科研部门和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饮茶习俗、茶籽的来源、制茶和种茶的技术均来自中国。本文从茶文化传播的角度对中外文化交流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饮茶习俗及其茶籽的来源、制茶和种茶的技术均来自中国,本文对茶文化的传播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外文化交流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茶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商贾市民、僧尼道众,无不饮茶品茗。我国的茶叶、茶种、制茶法和茶道传播世界各地,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种茶,120个国家地区从中国进口茶叶,全世界50多亿人口大多数喜欢饮茶,茶和茶文化覆盖了全球。茶在古代称为荼、木贾、茗、、皋芦等,曾作为珍贵的祭品、药品、贡品和馈赠亲友的礼品。茶叶发现至今已达数千年之久,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乃至多种茶类的发展过程。茶叶种类很多,以外形色泽或汤色分就有…  相似文献   

7.
<正>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其饮茶的历史是从唐代开始的,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至902年),唐代樊绰著《蛮书·云南馆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出,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它告诉我们茶源于银行城诸山,蒙舍蛮(南诏王室)等饮茶时加配料椒、姜、桂的饮茶方法。一直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有“一清、二甜、三蜜茶”的记载。我国文字巨著《红楼梦》里  相似文献   

8.
唐代宫廷饮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宫廷饮茶则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茶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由于唐代宫廷“认土作贡”,规定将全国各地的名贵特茶以贡品的形式定期向朝廷交纳,这就使得当时的宫廷饮茶集天下美茶佳茗于一体,极大地推动了唐代饮茶之风的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9.
斗茶     
“战”、“斗”意味我国的茶俗源远流长,时至唐、宋,饮茶之风兴盛,品饮之道相当讲究.这方面,堪称茶道之最的是一种“斗茶”,又叫“茗战”.顾名思义,这种品饮方式不免带点“战”、“斗”意味.古人以这类字眼评论茶的质地,对于今天安然自得饮茶的人们来说,似乎不大习惯.那么,从前又是怎样进行斗茶、茗战的呢?  相似文献   

10.
“茶之为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至今有4700多年,茶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了。据史料记载,饮茶兴盛于唐代,呈现出“滂时侵俗……以为比屋皆饮”之势,自然形成了清雅别致的唐代茶文化。  相似文献   

11.
老诚 《饮食科学》2010,(10):41-41
茶乃俗中雅物,世人皆可饮.而能从中饮出茶心境界者,却不多。饮茶饮到一定层次,往往花样也会繁复多变起来。譬如日本茶道,其外在形式早巳超越了吃茶本身.而成为一种茶的文化,它的精髓似乎更多地体现在循序渐进的饮茶方法.心平气和的饮茶态度、以及人茶合一的禅意上。  相似文献   

12.
也可清心     
茶乃俗中雅物,世人皆可饮,而能从中饮出境界者,却寥寥无几。饮茶饮到了一定层次,往往花样也会繁复多变起来,譬如日本茶道,其外在形式早已超越了吃茶本身,而成为了一种茶的文化,它的精髓似乎更多地体现在循序渐进的饮茶方法、心平气和的饮茶态度,以及人茶合一的禅意上。  相似文献   

13.
清饮与茶配     
郑启五 《美食》2004,(1):48-48
喝茶分清饮和茶配两类,清饮顾名思义.就是单纯地饮茶,专心致志地体味茶的韵味;茶配就是有点心相傍,边饮边吃。清饮茶配,各有其乐,我是兼而品之。清饮时有清饮的茶友,多为茶化的学人、寺院的高僧、台湾的友、端庄的茶艺师以及茶行业的老板,茶逢知己,长饮不醉。而茶配有茶配的食友,当年打工的工友、上山下乡的老三届“插友”、还有大学的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唐代,揭开彩色斑烂的新页。在唐代,我国也是世界的最早论茶专著陆羽《茶经》出版问世。陆羽从茶的性状、品位、产地到采制、烹饮,作了翔实的撰述,全面传播饮茶知识,当时人推尊他为“茶圣”。与此差不多时候,诗人卢全发表了《玉川茶歌》,抒写他连饮七碗好茶的效果:“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饮到七碗,  相似文献   

15.
倡导茶为国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苑》2005,(2):1-1
茶,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饮茶盛于唐、宋,卢仝七碗茶歌广泛流传;唐代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宫廷帝王,个个时兴饮茶。到了现代,举国上下,大江南北,几千万的茶农,几亿人喝茶,茶其实已成为举国之饮。  相似文献   

16.
三、日本茶道的演变真正懂茶的人,讲究选茶、蓄水、烹煮、择器与行茶、品味,这是“茶艺”.饮茶又讲人品、意境、思想精神、美学观点和一定的礼节,这与茶艺相结合形成“茶道”.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有各阶  相似文献   

17.
正提起茶馆,许多人并不陌生,一些电影、电视剧中茶馆浓郁的氛围和京腔京韵早已让人们领略过茶馆的神韵。如今,茶馆开始在城市的街巷蔓延开来,悄然复兴着"茶"文化。茶道曰:"福者享茶,禄者用茶,寿者饮茶,喜者乐茶。"说起茶的饮用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2700余年的神农时代了,它是中国人的国饮。茶是由中国佛教僧人当作药物介绍到日本的,而把喝茶提  相似文献   

18.
我国饮茶习俗古已有之。早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认识到了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故有“以煮茶代羹饮”之说。唐代《本草拾遗》中云:“茶为万病之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饮茶有这些好处呢?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茶一跃成为当今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可可)之首呢?  相似文献   

19.
<正> 1 中国茶叶向外的早期传播 中国茶叶的外传、有记载的最早是从我国的西北。据考证,在公元473—477年,土耳其商人以蒙古边界为中界地,通过以物易物方式,与我国进行茶的贸易。隋唐以后又与西边互市不绝。在唐代开始大量以马易茶,称为“茶马互市”,中国茶继续向西方传播,输往西亚和阿拉伯国家,其数量不比输往东方邻国少。唐时,中国商船独占广州至波斯湾的运输业。李隆基开元2年(公元714年)在广州特设市舶司管理商务,当时茶是商买商卖、“豪商”经营者甚多,阿拉伯,波斯等国外商人常把茶运回各地。但因东方的日本、朝鲜等国有学僧人来华,在保留佛教文化交流材料时,也保留了有关饮茶和种茶技术传播  相似文献   

20.
古今茶话会     
茶话会,是一种以清茶或茶点接待客人的集会,源于古代的茶宴、茶会。茶宴,即以茶来宴请宾客。茶会,是旧时文人约见朋友吟诗作赋、切磋技艺的一种集会。“茶之饮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渊远流长的茶文化,奇葩朵朵,精采纷呈。在唐代,茶宴、茶会成为一时风尚。文人学士相聚庭院,举行茶宴、茶会,饮茶赋诗作文。据《茶事拾遗》载:“钱起,字仲久,与赵莒为茶宴,又尝过长孙宅与郎上人作茶会”。钱起,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写过不少有关茶宴、茶会的诗。其中“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