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9)
以废弃离子树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热解温度(350℃、360℃、380℃、400℃、450℃)及升温速率(1℃/min和3℃/min)对离子树脂热解过程和产物的影响,并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从380℃到400℃,废弃离子树脂的热解有明显变化,颜色从亮黑色变为黑灰色,收率从89.3%降至80.6%,粒径从586μm降至564μm;热解温度越高,升温速率对热解产物的粒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
李飞舟 《陶瓷》2009,(2):24-27
以PAA-NH4与阿拉伯树胶为分散剂,采用有机泡沫浸渍和凝胶注模工艺制备了不同气孔率的氧化铝陶瓷。探讨了工艺参数对坯体的干燥和烧结状况的影响,以及有机泡沫的压缩比对多孔陶瓷的气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坯体干燥最佳的升温速率为0.5℃/min;坯体的排胶温度为200~600℃.此时升温速率为0.5℃/min。大于600℃时.升温速率为10℃/min左右;可以根据有机泡沫的压缩比例,设计多孔陶瓷的气孔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钙钛锆石基玻璃陶瓷制备及其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析纯的SiO2,H3BO3和天然的锆英石等为主要原料,高温1200℃熔融制备了钙钛锆石基CaO-ZrO2-TiO2-Al2O3-B2O3-SiO2玻璃陶瓷。采用TG-DTA分析确定了玻璃陶瓷的核化温度和晶化温度分别为737℃和912℃,以升温速率10℃/min进行核化晶化。XRD分析表明玻璃陶瓷相组成为钙钛锆石。SEM观察到样品中有大量粒径在10μm左右的枝状微晶粒析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凝聚、洗涤分离、干燥等后处理工序。结果表明,用凝聚剂破乳、离心分离的PVDF乳液后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凝聚效果明显,凝集粒径达到了28~32μm;离心分离完全,洗涤母液的电导率小于5μS/cm。制得的PVDF制品色泽纯白。合适的后处理工艺条件为:凝聚剂硝酸铝质量分数为1%、凝聚温度大于或等于60℃、凝聚搅拌转速为100r/min、树脂干燥温度115—120℃、树脂干燥时间24h。  相似文献   

5.
采用TGA热重分析仪考察了温度、CO2浓度、升温速率及分解温度等操作条件和粒径对吸附剂吸附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粒径的最佳吸附温度不同,粒径60~80μm吸附剂最佳吸附温度为650℃,吸附率达到75%;粒径1~1.8mm吸附剂最佳吸附温度为700℃,吸附率为67%。研究表明:对粒径60~80μm和1~1.8 mm的两种吸附剂,在CO2浓度分别高于30%、20%的情况下,提高CO2浓度不能提高CO2的吸附率。升温速率和分解温度对吸附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实验得到的平均粒径为0.55μm和2.5μm的α-Al2O3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烧结曲线出发,以Johnson恒速升温烧结动力学公式为基础,研究了升温速率及颗粒尺寸对有效激活能的影响。发现两种粒径样品的有效烧结激活能不是定值,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两种升温速率下,0.55m样品有效激活能具有一致性,而25μm样品只在高温阶段具有一致性;相同升温速率情况下,粒径小的样品的有效激活能受升温速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凝聚、洗涤分离、干燥等后处理工序。结果表明,用凝聚剂破乳、离心分离的PVDF乳液后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凝聚效果明显,凝集粒径达到了28—321μm;离心分离完全,洗涤母液的电导率小于5μS/cm,制得的PVDF制品色泽纯白。合适的后处理工艺条件为:凝聚剂硝酸铝质量分数为1%、凝聚温度大于或等于60%、凝聚搅拌转速为100r/min、树脂干燥温度115~120℃、树脂干燥时间24h。  相似文献   

8.
《无机盐工业》2008,40(6):62
本发明涉及利用苦卤制取硼酸镁晶须的方法,包括苦卤预处理、配料反应、喷雾干燥、烧结熔融、洗涤和干燥等工艺步骤。将预处理的苦卤加入硼酸、氯化钠和水,再加入氢氧化钠和品种制成悬浮液,喷雾干燥此悬浮液得到粉体,将粉体程序升温至800~850℃,在此温度区间反应2~3h后,经冷却、洗涤、干燥得硼酸镁晶须。  相似文献   

9.
通过Li_2O稳定、原始化学组成(wt%)为9.6%Na_2O,0.72%Li_2O和89.68%Al_2O_3的β″-Al_2O_3陶瓷的制备过程,研究了升温速率与陶瓷致密化的关系;并探讨了烧成和退火制度对所制得的β″-Al_2O_3陶瓷的钠离子电导率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在快速升温和1600℃烧结5min以后,在低于1510℃的温度下再经过适当时间的退火,可以获得相对密度>98%,晶粒尺寸在20~30μm的均匀显微结构的烧结体。其β″-Al_2O_3相几近100%,Na~+离子电阻率约为6.5Ω·cm(350℃);在275~420℃的温度范围内,Na~+离子的电导活化能为5.63kcal/mol。  相似文献   

10.
用中位粒径20μm的粗石英和石灰石为原料,配制成Cao/SiO2摩尔比1.0,水固比20的料浆,倒入3000L的反应釜内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197℃,时间3h,合成的晶体料浆经XRD、SEM和TEM检测确认为由针状硬硅钙石缠绕组成的中空二次粒子球。球直径为30~100μm,球壁厚2~4μm。在料浆中加入纤维等辅助材料压制成型干燥后.即为容重小于130kg·m-3的超轻硬硅钙石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11.
将平均粒径0.3μm的3Y-TZP粉料经200MPa等静压成型后,于800℃,900℃,1000℃,1100℃预烧结,1500℃, 1550℃及1600℃完全烧结。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预烧结瓷块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及烧结体的机械性能,对试样断口进行了SEM观察。结果表明,预烧结瓷块在9000℃时加工性能良好,可以达到理论密度的50%以上,完全烧结试样在1550℃时的断裂韧性最高达14 MPa·m1/2。三点弯曲强度与1600℃烧结试样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将比表面积分别为30 m2/g和1 m2/g的纳米(50 nln)和微米(2 μm)金红石TiO2陶瓷坯体在高温热膨胀仪中自室温至1200℃进行恒速无压烧结,升温速率为1℃/min,3℃/min和5℃/min,热膨胀仪自动记录烧结收缩.为阐明比表面对无压烧结初期致密化行为的影响,研究了氧化钛陶瓷的烧结收缩行为.同时,利用Arrhenius曲线研究了纳米和微米氧化钛陶瓷的烧结激活能.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增加,比表面积的增加加速了致密化速率;纳米和微米氧化钛的烧结激活能分别为115±10 kJ/mol和302±15 kJ/mol;对于纳米氧化钛,当烧结体的瞬时相对密度为70~80%时,出现最大致密化速率,而对于微米氧化钛陶瓷,最大致密化速率出现在相对密度为75~85%.  相似文献   

13.
公布了一种多孔结构碳酸钾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1)取粒径在100~1000μm的碳酸氢钾晶体,在100~500℃下焙烧;2)同时通入露点在0℃以下CO2干燥气体,气体温度为10—50℃。反应物在外加热式转窑中持续焙烧,以防止生成的碳酸钾和碳酸氢钾粘连。生成的多孔结构碳酸钾孔径在0.1~1.0μm,孔容≥0.08mL/g。  相似文献   

1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空成型用填充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括45~90重量份的聚丙烯树脂1,熔融指数为1.5—5.0g/10min;5—90重量份的经涂覆处理的无机填料,其粒径为1.0~10.01μm;0.2~0.5重量份的抗氧剂。本发明组合物适合于中空吹塑成型工艺,采用该组合物制备的中空制品比传统的聚丙烯中空制品具有更高的刚性、更低的成本以及更短的成型周期;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X射线荧光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3种不同产地的氧化硅微粉在常温和800~1200℃热处理3h后的形貌、粒径分布、相变和熔融行为。常温下3种氧化硅微粉均为粒径小于1μm的圆球,可分辨的圆球粒径为30~50nm,部分小球黏附在大球表面。圆球粒径大小不同,粒径大于1μm的多为团聚体。所有氧化硅微粉热处理至800℃都为非晶态,至900℃热处理后开始方石英化,1 200℃热处理后生成鳞石英。800℃热处理后,部分氧化硅微粉出现轻微黏结现象,随温度升高出现变形和熔融软化,在1 200℃热处理3 h后,所有氧化硅微粉均呈熔融状。不同氧化硅微粉的相变和熔融行为与粒径分布和Na2O、K2O的含量有关,含ZrO2的氧化硅微粉经900℃热处理3h后出现t-ZrO2,温度继续升高后未观察到进一步相变。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于 X 射线荧光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 射线衍射仪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 3 种不同产地的氧化硅微粉在常温和 800~1200℃热处理 3h 后的形貌、粒径分布、相变和熔融行为。常温下 3 种氧化硅微粉均为粒径小于 1μm 的圆球,可分辨的圆球粒径为 30~50nm,部分小球黏附在大球表面。圆球粒径大小不同,粒径大于 1μm 的多为团聚体。所有氧化硅微粉热处理至 800℃都为非晶态,至 900℃热处理后开始方石英化,1 200 ℃热处理后生成鳞石英。800 ℃热处理后,部分氧化硅微粉出现轻微黏结现象,随温度升高出现变形和熔融软化,在 1 200 ℃热处理 3 h 后,所有氧化硅微粉均呈熔融状。不同氧化硅微粉的相变和熔融行为与粒径分布和 Na2O、K2O 的含量有关,含 ZrO2的氧化硅微粉经 900 ℃热处理 3h 后出现 t-ZrO2,温度继续升高后未观察到进一步相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煤粉锅炉用户提供煤粉优选理论依据,以煤粉锅炉主要用煤神府煤制备的煤粉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对煤粉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煤粉及升温速率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升温速率提高,TG、D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煤粉的着火温度升高,最大质量变化速率增大,最大失重温度提高,燃尽指数增大;随着灰分和粒径改变,升温速率为10或20℃/min时,煤粉的着火温度变化不显著,燃尽指数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有影响。灰分减小,粒径不变时,D煤粉的综合燃烧指数为1.51,优于粒径74μm、灰分9.5%的P煤粉。  相似文献   

18.
对采用粉末注射成型技术制备的金刚石制品的烧结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观测金刚石制品的形貌、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分析了烧结温度、烧结气氛、保温时间及升温速率等对金刚石制品烧结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烧结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提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金刚石制品的相对密度线性增大后趋于平缓,抗弯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下降趋势;在真空气氛中烧结有利于制品烧结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提高;过高的升温速率会引起金刚石制品的烧结变形,过低的升温速率会造成金刚石制品处于加热过程的时间过长,影响制品性能。优化的烧结工艺参数为:烧结气氛为真空烧结,烧结温度为920℃,保温时间为10min,升温速率为5℃/min。  相似文献   

19.
温度制度对尾矿烧结砖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鄂西赤铁矿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烧结砖,研究了升温速率、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样品的性能、相组成以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是影响样品性能和结构的主要因素,升温速率从2 ℃/min到10 ℃/min变化对砖体性能影响不大.XRD和SEM分析表明:新的结晶相α-鳞石英、钙铝黄长石和钙长石在1000 ℃左右开始形成,同尾矿中原有的α-石英和赤铁矿等晶相一起构成烧结砖的矿物骨架,赋予其强度;液相量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不断增多,晶体颗粒被熔融的玻璃质所包裹胶结形成整体,有利于强度的提高和吸水率的降低.最适宜的温度制度为升温速率6 ℃/min左右、烧成温度980~1030 ℃、烧成保温时间2~3 h,在此条件下烧制的尾矿烧结砖各项性能均达到<烧结普通砖>(GB/T5101-2003)中MU20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松木慢速热解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松为原料,从升温速率(5、10和15℃/ min)、生物质颗粒粒径(120~180、180~380和380~830 μm)以及试样量(4、6和8 mg)等3个影响生物质慢速热解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粒径和试样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生物质的热失重曲线略向高温方向偏移;在试样量和升温速率一定的情况下,反应速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