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针对飞行器负载模拟器在加载过程中的出现强位置干扰影响加载精度,甚至使加载系统不能运动的特殊问题,设计了一种同步马达位置补偿校正的负载模拟器,这种结构的负载模拟器把舵机位置干扰转化了为一外力扰动,有效地控制了舵机位置干扰的不良影响。位置补偿校正驼达的输入采 用舵机的输入信号,从而使负载模拟器对不同刚度的舵机加载时都能运动起来,为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负载模拟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该文构建了由比例阀控缸实现的气动伺服加载系统实验装置,研究了其特性和控制策略.在分析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前馈加分段PID控制器.运用Matlab的实时工具箱,实验测定了1 Hz,2 Hz,5 Hz三角波给定信号下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动负载模拟器在低频段有较好的力跟随特性. 相似文献
9.
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的双8098单片机控制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安敏,吴盛林,张立勋,刘庆和,郑学明一、前言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简称负载模拟器)是进行飞行器姿态控制地面模拟试验的重要设备之一。由计算机控制的负载模拟器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可实现快速、多变及丰... 相似文献
10.
负载模拟器的DRNN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增强负载模拟器的自适应能力以抵抗系统的非线性、时变参数及运动扰动的影响,特提出利用对角回归神经网络(DRNN)与PID的并联进行控制与调节的控制方法。PID保证了系统的初始稳定性,由于神经网络引入了速度信号作为参考输入,使系统具有了很好的自适应消扰能力,减小了多余力的影响。仿真和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收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以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的电动负载模拟器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采用机理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方法辨识了系统数学模型主要模块的频响特性,为对系统的特性作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盲插技术在雷达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安装板的设计过程中,轴向和径向配合尺寸是盲插连接器可靠连接的关键。某安装板上固定有两型盲插连接器,连接器安装密度大,数量多,因而安装板受力大,易变形。文中根据安装板的结构形式特点,在分析影响插拔可靠性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精度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安装板的有限元模型,对安装板进行了静载荷分析,其仿真结果与实物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针对安装板刚度差、变形大的问题,运用有限元法进行进一步优化,按分析结果选取最优的解决方案,满足了工程应用要求。这为相似构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值得借鉴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抑制电动负载模拟器中存在的多余力矩,增强加载系统的非线性抑制能力,提出小脑模型(CMAC)神经网络与经典PID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CMAC网络用于前馈控制,经典PID实现反馈控制,能够快速实时地消除多余力矩对系统的干扰。将存储单元的先前学习次数作为可信度,提出基于可信度分配的权值更新算法,来消除常规CMAC网络的过学习现象。建立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流程。经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有效地抑制了系统的多余力矩,提高了系统的加载精度。 相似文献
20.
In allusion to fatigue life of a tracked vehicle torsion bar, a virtual prototype model of the tracked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including a flexible torsion bar was built based on dynamic simulation software—ADAMS. Node force and stress results
of the torsion bar from last step simulation were acquir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fatigue life of the flexible body of the torsion bar was predicted. Engineering results can be acquired through the
contrast of the result of virtual test and statistical fatigu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2006, 20(1): 44–47 [译自: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