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以相变蜡和水性聚氨酯为主要组分制备蓄热调温整理液,采用浸轧-烘焙方式制备蓄热调温棉织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光量热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热红外成像仪和智能风格仪表征整理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貌、热性能、调温性能、手感和透气性能。结果表明:经蓄热调温整理液整理后,棉纤维表面附着一层明显的相变薄膜,聚氨酯通过成膜形式包覆相变蜡;蓄热调温棉织物在30.14℃左右存在明显的吸热峰,相变潜热约为19.64 J/g,热稳定性良好,且在26.1℃~27.89℃范围内蓄热调温性能明显;相比于原棉织物,蓄热调温棉织物手感和透气性仍高达17.05 J/g;经5次洗涤后,蓄热调温棉织物的相变潜热略有下降。该蓄热调温棉织物在调温被、调温座垫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相变微胶囊后整理法制备蓄热调温纺织品时存在制备工序繁杂、效率低等难点,开发了一种简便快捷的后整理法。选用相变蜡、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乳化剂和水性聚氨酯为主要组分,经高剪切乳化制备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剂,利用浸轧—焙烘方式对棉织物进行整理。优化乳化剂用量、相变蜡与聚氨酯配比及焙烘温度,并测定整理后棉织物及背心的蓄热调温性能。结果表明:当OP-10质量分数为5%,相变蜡与聚氨酯的质量比为1.5∶1,焙烘温度150 ℃时,整理剂在纤维表面原位成膜形成包裹纤维的蓄热调温薄膜,从而赋予棉织物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后棉织物具备蓄热调温功能,由其所制作的背心具有显著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相变材料蓄热调温纤维、阳光蓄热保温纤维以及远红外蓄热保温纤维的调温原理,并阐述了蓄热调温纤维在非织造材料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智能调温毛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秀琛 《毛纺科技》2007,(11):33-35
采用微胶囊纳米技术开发智能调温毛织物.选取石蜡作为芯材,双酚A作为壁材,制备具有持久性的相变材料微胶囊,采用浸渍法用该相变材料微胶囊整理毛织物以使其具有智能调温性能.分析了相变材料微胶囊处理后的毛织物的智能调温作用机理,建立了智能调温毛织物的理想吸热模型.对影响毛织物整理效果的相变材料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毛织物根据调温作用大小所需相变材料微胶囊用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壁材,相变材料正十八烷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配制相变微胶囊涂层液,采取干法涂层工艺将微胶囊涂覆在非织造布上,制成蓄热调温功能材料。针对新型调温壁纸研发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温仪、织物透气量仪等测试手段,探讨相变微胶囊整理工艺对材料厚度、透气性和调温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干法涂层工艺使微胶囊均匀地附着在壁纸表面,壁纸的厚度不发生明显变化,壁纸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良好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温NaOH/尿素溶液溶解微晶纤维素及增强纤维脱脂棉,通过粒子滤沥法制备了纤维素多孔材料,并与聚乙二醇通过交联剂复合制备具有蓄热调温性能的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变组分聚乙二醇对复合材料孔结构、密度、吸水性、保水性及相变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 发现,随着聚乙二醇用量的增加,纤维素基多孔复合材料孔壁粗糙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智能相变调温纺织品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品,是将相变材料与纺织品织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双向调温的功能。介绍了智能相变调温纺织品的作用机理、相变材料的特点及制备方法,探讨了人体运动时智能相变调温纺织品对人体的影响,提出应进一步研发用于运动服装领域的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适合更多不同运动项目的智能相变调温运动服,并加强对此类新型材料的性能测试以及该类服装对运动带来的影响的研究,以拓展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相变材料的独特性能可制备具有智能调温功能的纺织品.分析了调温纺织品对相变材料的要求,讨论了用于调温纺织品的相变材料应具备的条件,介绍了适用于智能调温纺织品的相变材料种类,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工艺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技术在蓄热调温整理上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相变材料和微胶囊技术生产蓄热调温型智能纺织品将在改善人类穿着舒适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简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从调温机理、整理方法、性能评价等方面对蓄热调温整理的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礼服保暖性能的要求,运用微胶囊覆膜技术制成针织覆膜面料,赋予面料蓄温储热功能,使其达到调节内衬温度的目的。内衬里外两侧使用缎面材料,中间层为具有储热功能的针织覆膜面料,增加了相变材料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蓄热调温内衬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相变潜热为38.7 J/g。与普通内衬相比,蓄热调温内衬具有显著的调温效果。随着整理液中相变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大,内衬的透气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纤维医用敷料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程 《纺织学报》2006,27(11):100-101
为了研制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医用纺织品,采用高压水力缠结的方法成功开发了壳聚糖纤维医用敷料。对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和探讨,最终成功试制出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壳聚糖医用敷料,同时结合对医用敷料使用现状所做的分析,说明壳聚糖医用敷料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医用敷料用海藻酸盐纤维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论述了该类型海藻酸盐纤维的物质构成、形态结构和加工工艺,总结了海藻酸盐纤维的优异性能,并指出了相关敷料的缺陷及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海藻酸纤维医用敷料的制备及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海藻酸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在医用敷料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敷料相比,海藻酸敷料吸湿性高,止血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复愈后可无疼痛地揭除。主要介绍了海藻酸敷料的物化性能及制造工艺,各种海藻酸敷料和海藻酸与明胶、胶原、壳聚糖共混敷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从相变材料的基本概念、控温机理等方面阐述了相变材料各方面的特性,列举了相变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分析了尚待研究的问题,对相变材料及其在纺织品中应用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传统医用敷料在患者伤口护理中出现的易感染、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结合生物质原料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等特点,以及部分生物质纤维良好的吸湿性、抑菌性和一定的生物活性等性质,介绍了生物质纤维作为医用敷料的优势.概述了用于医用敷料的不同生物质纤维的制备方式,提出不同伤口定制化处理时适用的生物质纤维.归纳了近...  相似文献   

16.
医用壳聚糖敷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壳聚糖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阐述了改进壳聚糖性能的化学、物理方法以及多种形状医用壳聚糖敷料、载药类壳聚糖敷料和医用壳聚糖衍生物敷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甲壳胺非织造布及其在医用敷料方面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介绍了甲壳胺的来源、性能及发展 ,概述了甲壳胺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对医用敷料使用现状和甲壳胺医用敷料市场的分析 ,说明了甲壳胺纤维用于医用敷料有非常好的前景 ,并对甲壳胺非织造布的深加工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含银医用敷料的抗菌性能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06,27(11):113-116
 为了开发新型具有抗菌性能的含银医用敷料对银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银离子的抗菌原理以及它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介绍了在伤口上使用含银医用敷料时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局部和系统毒性。 结果表明银是一种对人体毒性很低并且具有优良的广谱抗菌性能的材料在伤口上使用含银医用敷料可以控制伤口上的细菌避免伤口的感染和病区内的交叉感染并且可以促进慢性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上,伤口很容易感染而不易愈合,这是由于伤口表面一般有一个温暖而且潮湿的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在伤口上很快繁殖引起的.为了控制伤口细菌的繁殖,防止伤口感染,大量医用敷料被广泛应用于伤口覆盖保护,并在医用敷料使用的同时考虑加入抗生素或各种各样的抗菌材料,以协助控制止血、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吸收分泌物、保持体温和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调温纺织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开发具有调温性能的新型智能纺织品,研究了2种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热性能,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相比较,筛选出复合物的最佳配比。采用涂层法将复合相变材料用于调温纺织品的研发。详细探讨了涂层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过程等因素对织物调温性能的影响;对处理后织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处理后织物具有较理想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焓,调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