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祖昌  许雯  王洪 《热处理》2013,(3):1-11
5钢中板条马氏体的晶体学上述的表象理论已能很成功的预示计算许多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征,包括钢中惯习面为(259)的片状马氏体在内,但不能很好说明钢中板条马氏体和{252}片状马氏体的晶体学特征[34,37]。对低碳低合金钢淬火至室温得到的板条马氏体而言,其相应的亚结构不是孪晶而是高密度位错。  相似文献   

2.
3.4总形变量和晶体学关系的计算 当xi和ni(i=1~2)求得后再应求两者的转动。分别建立R1、R2和R3坐标系:R1坐标系基矢为x1,P2和u(u⊥x1。和x2);  相似文献   

3.
4马氏体相变晶体学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的研究和转变机制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一直在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晶体学表象(或唯象)理论的提出。尽管它至今还不能用于预测和计算板条马氏体和(225)γ马氏体—晶体学特征。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的研究会提供马氏体发生相变时晶体结构的变化过程,从而对揭示相变的物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基于马氏体相变产生的浮凸和在母相中预先刻制的直线变成在相界面上连续的折线,提出了以切变为基础的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不变平面应变"的概念。随后,以该概念为基础建立了马氏体相变晶体学表象理论(PTMC)。然而,刘宗昌等基于相同的实验,即马氏体相变后的直线刻痕仍为直线和浮凸形态为帐篷形,分别在2010年和2013年《热处理》杂志上发表文章,否定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进而否定马氏体相变的"不变平面应变"。如所周知,否定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就是否定"不变平面应变",因此刘宗昌等于2013年发表的文章彰显出他们的轻率。本文作者已在3篇文章中列举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驳斥了他们的错误观点,至少可以说,他们没有理解我们文章中的实验和理论。为此,本文再次引用Yang和Wayman的透射电镜实验结果,即单变体马氏体使预存在的层错迹线(直线)变成折线,而自协调的多个马氏体可使迹线仍为直线;单变体马氏体的浮凸为N形,但多变体马氏体的浮凸可以是帐篷形或更为复杂的形态,由此可以说明刘宗昌等错误观点的原因。最近,本文作者及其合作者基于PTMC计算了Mn80Fe15Cu5热弹性合金马氏体相变的惯习面,并与实验结果相符,由此确认了"不变平面应变"是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特征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顾新福  张文征 《金属学报》2011,47(2):241-245
基于界面错配可以通过一组缺陷松弛的假设, 发展了一种简易矢量分析法来计算界面包含一组缺陷的系统的相变晶体学. 通过该方法可以方便地求解惯习面的取向. 本文运用该方法求解了fcc/bcc系统中经典马氏体表象理论对应的相变晶体学, 所有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 并根据矢量分析方法求解了满足上述假设条件惯习面取向的一般表达式. 这一结果对系统地研究fcc/bcc中无理取向的惯习面提供了简便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进展(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对马氏体相变基本特征认识的进程,以及与马氏体相变密切相关的形状记忆材料的发展。对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动力学、晶体学、形核-长大、非线性物理模型以及形状记忆效应、伪弹性和伪滞弹性研究进展作了总结。对马氏体相变的继续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全文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7.
邱冬  张文征 《金属学报》2006,42(4):341-349
相变晶体学是对工程材料进行组织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沉淀相变晶体学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个模型的使用前提、适用条件、求解思路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分别进行了评述;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在求解能力方面的差异,指出采用。线模型和近重位位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为理解相变晶体学特征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8.
以相变晶体学为主要原则对Mg-Sn-X合金进行优化设计.在对现有镁合金系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Mg基体与析出相的相变晶体学匹配关系,提出2条相变晶体学判据来判断可能沿Mg基体[0001]α方向择优生长的析出相.根据这2条相变晶体学判据结合相图分析推测在Mg-Sn-Mn系统中可能得到沿Mg基体[0001]α方向择优生长...  相似文献   

9.
三评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热力学、晶体学、表面浮凸等方面逐一对切变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及试验观察分析,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分析了马氏体切变机制存在的缺陷。研究发现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缺陷:①各种晶体学切变模型的切变过程需要极大的切变能量,在208~320 kJ/mo之l间,为相变驱动力所不及。切变机制的相变阻力太大,约2.335 kJ/mol,相变驱动力难以克服相变阻力完成切变过程;②各种晶体学切变模型均与实际不符;③表面浮凸是试样表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一种普遍表象,马氏体表面浮凸跟珠光体、贝氏体的浮凸比较,没有特殊之处,呈帐篷形,不具备切变特征。表面预先划痕在马氏体形成后出现断裂、弯曲,并非连续的折线,呈非N形。马氏体切变机制应予摈弃,建立马氏体相变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切变型的,无成份改变的,无扩散的和无热激活的位移型相变.马氏体是应用于物理冶金上表示无扩散相变产物的通称.在铁基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和一些非金属晶体材料中都会发生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是许多重要工程材料进行强化的极其重要手段,因而受到极大的重视.马氏体转变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吸取近一二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1.
刘宗昌等学者近几年相继在国内杂志发表了有关马氏体相变非切变机制的论文,并将这些论文作为他们2012年出版的《马氏体相变》一书中的主要创新内容予以强调。他们否定已被国际公认的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的主要依据有两条:1)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缺乏实验基础,即缺乏现代实验技术,如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实验证明;2)根据他们的计算,马氏体切变能太大,相变驱动力无法克服切变能。本文作者首先结合马氏体晶体学表象理论(PTMC)给出论证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的TEM和AFM实验;随后介绍徐祖耀提出的计算马氏体相变切变能的方法;最后评论刘宗昌等的论断和切变能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宗昌 《热处理》2012,27(2):1-4
对马氏体相变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而粗浅的评价,指出,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并不成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应开展新的关于马氏体转变机制的研究,开创马氏体相变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利用MATLAB5.3对马氏体相变表象晶体学B-M理论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TLAB5 3对马氏体相变晶体学表象理论中的B M理论做了计算。结果表明 :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偏差小于 4°。更重要的是 ,它的编程比C和FORTRAN语言要简便得多。  相似文献   

14.
运用马氏体相变拓扑模型研究了Ni2MnGa合金中相界面位错结构及马氏体相变晶体学,并将计算结果与马氏体相变唯象理论进行了对比.当选择相变位错b+1/+1D1和晶格不变应变位错bL=0.186[111]M作为吸收共格应变的界面缺陷,且扭转角ω=3.2°时,惯习面HP(2)的晶面指数为{0.691-0.117 0.713}P,与台阶台面的倾角为42.000°;两相的位向关系为:(111)P偏离(101)M 0.317°,[110]P偏离[111]M约3.200°.上述计算结果与基于马氏体相变唯象理论的估算值非常接近,表明Burgers矢量长度较小的界面缺陷在相变过程中更容易被激活,由此计算所获得的理论结果也更符合马氏体相变唯象理论基于不变平面的假设.另外,还用马氏体相变拓扑模型计算并获得了马氏体相变唯象理论所无法获得的相界面缺陷网结构参数,说明这种模型比唯象理论更普适、更优越.  相似文献   

15.
4.3马氏体转变晶体学表象理论计算示例[10,17,41]应用BM方法,对Fe-31wt%Ni合金fcc→bcc马氏体相变进行计算。4.3.1已知条件(1)按Breedis和Waymann在1962年测定该合金奥氏体f和马氏体b在室温的点阵常数为:  相似文献   

16.
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位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介绍《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一书(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一次印刷,1981年第二次印刷)再版(1998)的缘起及内容以及作为该书的跋(后记)、述及作者创作后的附言。  相似文献   

18.
马氏体相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祖耀 《热处理》1999,54(2):1-13
对前人所下的马氏体相变定义和所作的分类进行了总结,将马氏体相定义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的和不均匀的形变)由此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一长大型的相变,马氏体要变按动力学分为变温相变和等温相变,按热力学和界面动态分为弹性相变,近似(半)热弹性相变和非热弹性相变,热弹性相变的判据为(1)临界项相变动动力小,热滞小;(2)相界面能往复(正,逆)运动;(3)形状应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Cr21NiSTi双相不锈钢γ相在0℃以下的马氏体相变,着重测试和分析了相邻板条马氏体间位向关系。结果表明: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之间的位向关系(K—S或N—W关系)决定了相邻板条马氏体间的位向关系,K—S或N—W关系条件下板条马氏体变态使得相邻板条马氏体间呈多种位向关系。交替排列的互为孪晶的马氏体板条间不存在残留奥氏体,这是马氏体自协调形成的结果,这一孪晶位向关系与K-S关系马氏体变态的孪晶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相变出发,结合母相对称性建立相变与变体位向差之间的定量联系,详细介绍了如何计算相变矩阵和以之为基础的变体间位向差,并以fcc→bcc相变系统为例,运用相变矩阵和对称操作矩阵计算了N-W位向关系下变体间位向差,结果与前人从位向关系出发计算结果一致.本文方法有助于理解位向差的成因,特别有助于开展对无理位向关系引起的变体间位向差的分析.文中还进一步运用点群理论讨论了立方系N-W,K-S,Bain位向关系下独立存在的变体数目,并且推导了相变矩阵与位向关系矩阵之间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