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物礁因具高孔隙度、高渗透率且富含大量的油气资源而得到广泛关注。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与火成岩体、火山锥、砂体、古潜山、泥底辟及岩丘等地质体极为相似,构造解释和识别相对困难。为此,以ZJ坳陷区生物礁为例进行地震地质综合识别研究,通过宏观地震相、地震属性、地震反演及沉积相等综合分析,正确地识别出了古隆起生物礁、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斜坡—盆地中孤立礁等3种类型生物礁,同时利用生物礁相模式对单个礁体进行解剖,准确识别礁体边界,共划分出7个生物礁有利区,解决了该区无井区生物礁识别问题,从而为勘探甜点区优选提供有利依据,大大提高了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川东二叠系生物礁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礁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岩性油气藏,由于其地质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生物礁的地震勘探难度很大。本文针对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的地质特点和资料情况,以生物礁气藏为研究对象,从已知井井震响应特征分析出发,通过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处理、地震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解释、多参数地震反演等多项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方法,建立了生物礁和生物礁储层的判别模式,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地震勘探配套技术。其中以伽马、补偿中子及声波为目标曲线的多参数地震反演技术对于预测和评价生物礁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生物礁识别基本形成了从有利相带、生物礁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到礁体刻画的成熟模式。但最近几年,不论是以生物礁为钻探目标的探井还是开发井,频频出现钻探失误,需进行侧钻才能钻到目标靶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对生物礁的地质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生物礁礁前、礁后及礁翼岩性具有各向异性,据此可利用地震叠前数据,按不同方位角进行叠加,分析不同方位角叠加剖面地震反射特征,预测有利相带和生物礁。研究证明,不同方位角叠加剖面比全叠加剖面更能有效反映有利相带和生物礁地质目标的各向异性特征特性,更准确地预测有利相带和生物礁的分布,提高生物礁钻探成功率。以此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台缘带和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突破原有的单纯从偏移剖面分析台缘带、礁前和礁后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提高了生物礁识别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徐敏 《天然气技术》2011,5(4):23-25
为研究不同类型生物礁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与地震响应特征的相互关系与可识别性,将生物礁储层的识别和预测从定性解释发展到定量研究,根据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组生物礁储层的地质特征,利用测井和岩石物理测试资料,分别对生物礁有储层发育及无储层发育模型进行了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结果获得了与实际地震剖面基本一致的模拟记录,也表明生物礁的特殊地质条件使其在地震剖面上出现了地震异常响应.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剑阁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埋深大、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地震反射多变和勘探难度大等特点。岩心观察结果表明,生物礁呈多期发育特征,优质储层多发育于晚期礁盖白云岩中。利用钻井及测录井等资料,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正演模拟,总结出剑阁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及礁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不同礁储层发育条件对地震响应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生物礁及礁储层地震识别模式,认为储层厚度及储层纵向发育位置是影响生物礁地震反射模式的重要因素。采用地质-地震紧密结合的研究思路为四川盆地礁滩气藏地震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生物礁、滩及灰泥丘实例分析,寻求三者的识别方法,建立地震识别标志。依据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其地球物理响应,提出“三角分类”方案,相应归纳出“点、线、面、体、时”综合地震识别法,其中“点”即分析单个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结构和构型,“线”即分析地质体的沉积环境,“面”即刻画地质体的平面分布,“体”即刻画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时”即解剖地质体的纵向旋回性。应用该方法在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共识别出了5类生物礁、3类滩和2类灰泥丘。其中生物礁具有低频、中-强振幅、中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反射构型,内部具有海侵-海退旋回,位于构造高部位,沉积于高能环境;滩呈低频、中连续、中-强振幅地震反射结构,席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构造斜坡带,形成于高能环境;灰泥丘具有低频、强振幅、非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斜坡相对底部位,沉积于低能环境。“点、线、面、体、时”识别方法将沉积特征、环境能量、地球物理响应及旋回分析有机结合,能可靠地识别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揭示出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局部发育生物礁,广泛发育碳酸盐滩。  相似文献   

7.
依据阿姆河右岸AS 区块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组不同岩性段的地质特征和电性特征,建立了生物礁的地质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生物礁模型的地震响应。研究区生物礁模型正演的地震响应特征为丘形和透镜状反射,礁的边缘反射波常出现上超及绕射地震反射现象,反射波有向上穹隆冲顶现象,生物礁顶部反射波为波谷弱反射,振幅变弱,波形不连续;生物礁反射波内部为杂乱或者弱反射,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的连续性与围岩有较大的差异,生物礁内部与两翼地层相比,反射波反映的厚度明显增大。这与本区含生物礁井的过井地震剖面特征一致,从而可根据生物礁正演模拟结果识别生物礁的地震特征并建立生物礁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8.
生物礁属于一类特殊的碳酸盐岩储集体,内部结构复杂,礁盖、礁核、礁基等礁体微相易发育形成薄互层地质架构,地震反射受主频低、频带窄等不利因素约束,难以实现高精度识别。基于地震反射的频率、相位、能量等动力学特征,优选出能量补偿、频带拓展、子波分解与重构等特殊处理方法,并将其组合应用,可以获得不同频段的重构地震数据和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体,从而突出生物礁的边缘轮廓和礁体外形丘状反射、顶部强反射、底部下凹反射、翼部上超反射等特殊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测井、地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综合资料,通过反演获得的纵波阻抗显示,优质储集层(礁盖)的阻抗较低、礁核和生屑滩的阻抗相对较高、礁滩复合体阻抗高低频繁跳跃等响应规律。该方法在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储集层的高分辨率储集层预测中,取得了较高的井震吻合率和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曲率体属性在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自普光和龙岗礁滩气藏发现以来,碳酸盐岩礁滩气藏成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在对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的研究中,如何识别、刻画生物礁是地质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生物礁等地质异常体的存在会使地层的岩性产生横向不均匀性进而导致地震反射信号的变化。在对四川盆地J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研究的实践中,应用曲率体属性分析地震道之间反射振幅的细微变化,能够很好地体现反射界面的弯曲程度,精细地反映生物礁的展布及刻画其内部结构,为进一步研究生物礁有利储层提供了帮助,同时可以为类似地区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元坝地区生物礁的识别与追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银 《天然气技术》2009,3(4):25-29
主要根据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来识别生物礁。元坝地区生物礁以云灰岩、石灰岩为主,顶部为弱波谷响应,底部为弱振幅波峰响应。元坝地区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呈丘状或透镜状凸起形态,主要表现为“低频、弱振幅、丘状杂乱反射”。在识别生物礁时,应防止火成岩岩隆、泥岩刺穿和古潜山假象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地震平面沉积相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在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岩性油气藏的 勘探研究则缺乏有效的手段。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地震平面沉积 相解释方法,它是在地震切片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属性融合成像、切片沉积相投影、平面沉积相 智能追踪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横向密集连续的特性,提高了地震-地质解释的效率 和精度,对地下规模较小的地质体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北部兴城地区火山岩地震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已成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但是由于火山岩复杂多变,岩相识别难度大,往往给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带来极大风险。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兴城地区火山岩储层的研究成果分析,利用由地震响应特征形成的火山岩相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并结合相关的钻井、测井及区域地质资料,将该区的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三种亚相;用延拓法可视化技术,精细地刻画出火山口的地貌。此种识别方法为该区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震道时频分析的地层结构解析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时频分析是通过对地震信号采用多种数学变换,实现从时频域角度对信号的局部特征进行分解,剖析信号细微特征所对应的地层结构。在应用地震时频分析技术过程中,人们对于这项技术能否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地质问题存在许多争论。本文从时频原理综合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地震道时频谱中各种频率特性参数和时频旋回直接转化成对地层结构逐级、分步的解析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时频分析原理不仅是对地震数据进行特殊数学变换,实现对信号的分解,而且充分利用了地层厚度的调谐效应及岩性调谐效应;时频谱与地质结构特征之间的良好响应关系为地震地质精细解释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质信息在焉耆盆地断裂封堵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焉耆盆地所开展的8条比较典型的开启或者封堵的断裂的研究入手,利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断面应力分析法”和“断面物质涂抹法”,发现该盆地内的断裂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开启或者封堵时的“临界值”分别为0.3333和5MPa,指出断裂的封堵性因其形成的时间、垂向上所在的部位和走向上所在的位置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结合断裂及断裂控制圈闭的各项地震地质条件,对该盆地无钻井的断裂进行了断裂的封堵性研究,为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同时指出,在探井资料比较少的地区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地质、地震资料来开展此项工作,并最终做出合理的、可信度较高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与勘探阶段相比,开发阶段的构造解释和储层研究更加精细,突出表现在对小断块、低幅度、岩性圈闭等目标的精细刻画和评价上。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主要从地震地质层位的精细标定、精细构造解释、精细井间油层分析和精细的圈闭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利用多信息优选出有利目标和井位,从而为油田的扩边挖潜提供地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复杂山地勘探走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复杂山地山前带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勘探领域之一。西部山地山前带具有地表类型复杂多变、地下逆掩推覆构造特征强烈的双重复杂性,给勘探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增加了难度。集中表现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构造精度差两个问题,也成为发展西部地震勘探的技术瓶颈。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攻关,已形成了一套复杂山地地震勘探经验,成功攻克了一些复杂山地构造,找到了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山前带的克拉2气田和迪拉2气田。但是,这种成功并不意味着西部其他山地勘探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由于我国西部复杂山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必须不断地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研发新技术、新装备,才能满足西部地区油气勘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滨里海盆地东缘巨厚盐岩区盐下构造的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滨里海盆地东缘隆起带下二叠统是一套巨厚的膏盐层,局部发育多个巨厚盐丘,厚度从200~3500m不等。由于盐丘与围岩(上二叠统碎屑岩)之间存在巨大速度差异,造成盐下石炭系目的层地震反射层在盐丘部位出现构造上拉的现象。如何通过盐下构造地震解释方法研究来准确恢复盐下构造形态,成为制约研究区勘探突破和增储上产的关键。经过多年对盐下构造解释方法的研究,本文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盐丘发育区及类似地质特征地区进行精细解释的方法,包括速度分析技术、模型正反演技术、古构造恢复技术等。这些技术对于恢复盐下地层相对真实的构造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胜利油田已经完成了189块三维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为了实现区带地质构造和油气富集规律的整体研究,有必要进行多块三维地震数据的连片处理。本文通过对实际连片处理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复杂地区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的基本流程。连片处理过程中针对各区块的非一致性,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手段,使得连片数据相位、极性一致性好,频率、能量(或振幅)区块间拼接带自然合理,超覆、不整合、断裂、尖灭等地质现象得到了较好的反映。从整个资料效果看,全区地质现象丰富,地层齐全,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连续性,为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精度和钻探成功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封闭结构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正演技术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各个环节,模型正演技术的基础是建立正演地质模型。本文提出封闭结构建模方法,以具有相同速度、密度属性的介质为单元,由包围它的界面组成封闭结构,彼此相连的封闭单元构建成具有封闭结构特性的地质模型。封闭结构模型同层状结构模型相比,最大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描述任意复杂的地下地质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层结构模型的特点,然后描述了二维和三维封闭结构模型的拓扑关系,并给出了相关的数学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