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均匀化退火工艺对1100铝带材织构及制耳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研究和分析了均匀化退火对1100铝带材织构的影响;比较了(560-580)℃×16h、(520-550)℃×9h两种均匀化退火工艺下得到的铝带材的织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均匀化退火工艺改变了杂质铁在铝基体中的溶解度以及含铁析出颗粒的尺寸,从而影响了铝带材再结晶退火中产生的立方织构与R型织构、B/R型织构比例以及铝带材的各向异性及制耳率;(560-580)℃×16h处理后材料的各织构比较均衡,而各向异性较弱,制耳率较小,为1.8%,制耳均匀。  相似文献   

2.
在应变速率为5.56×10-5~5.56×10-3s-1的范围内,温度223~773 K,对3004铝合金进行了系列拉伸试验,探索其形变规律。结果表明:3004铝合金在形变过程中会出现动态应变时效现象;在给定的应变速率下,动态应变时效仅发生在一定的温区;在该温区内,应变速率敏感性出现了负值,强度出现了一个平台,加工硬化速率出现峰值,拉伸断口呈现脆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2024铝合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宇航结构材料之一。本文利用反极图研究了退火铝合金冷轧过程中织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退火铝合金具有{100}和{110}织构,经冷轧后{100}只构消失,只剩下{110}[112]织构,而且{110}[112]织构随进一步变形而加强。而且,随着组织的形成铝合金的显微硬度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冷轧无取向硅钢退火工艺的特点,研究了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成分为0.004% C,0.33% Si的冷轧无取向硅钢晶粒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α线上{100}织构密度明显减弱,取向从{112}〈110〉向{111}〈112〉大量聚集;适当增加保温时间有助于提高{100}〈hkl〉织构,900℃退火、保温180 s水冷得到的织构分布比较均匀,{001}面织构占有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的微铸轧增材成形技术和装置,在电弧熔积和微铸轧2种工艺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测试了增材成形的45钢试样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电弧熔积成形相比,微铸轧工艺将晶粒粒度由3.0级提升至9.0级,抗拉强度提高了31.3%,屈服强度提高了68.8%,平均硬度提高了10.9%;与熔模铸造相比,抗拉强度提高了58.4%,屈服强度提高了107.7%。因此,微铸轧增材成形技术将为低成本制造高强度钢零件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退火温度对IF钢织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宝钢生产的超低碳IF钢在退火过程中金相组织的观察、晶粒尺寸的测定,以及织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显著影响再结晶织构的发展。当T+8--850℃范围时,该钢具有很强的γ织构({111}∥ND),并形成细小而均匀的“饼形”晶粒。这种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深冲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9.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了冷拔高碳钢丝在600℃退火过程(0~4 h)中的织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此过程中钢丝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钢丝在600℃退火过程中,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显微组织由纤维状转变为等轴晶,硬度显著下降;不同时间退火后的织构与拉拔态的织构类型相同,以<110>丝织...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洁净器区薄带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分析并动态模拟了铸轧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分别模拟和分析了实现稳定铸轧所需的工艺参数范围,包括铸轧速度、浇注温度、熔池深度、铸轧压力、铸轧辊温度、冷却水流量及冷却水温度等重要参数,从理论上解决了铸轧奥氏体不锈钢薄带坯表面质量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方法对实际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厂采用GB1222—84中规定的65Mnφ6.5mm线材生产弹簧垫圈,在生产工序中,其中间球化退火工艺不仅要保证让辊压成方及盘制、切断时的延伸性、韧性和一定的硬度,而且要为淬火、回火作组织准备——使碳化物呈球状。过去采用传统的周期性球化退火工艺,虽能基本上满足上述要求,但存在着时间长、能耗高和效率低等缺陷,特别是脱碳严重,使弹簧垫圈的弹性  相似文献   

12.
6000系铝合金组织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介绍了6000系铝合金组织性能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时效析出过程及其合金元素的影响、提高合金烘烤硬化性的途径以及合金固溶处理再结晶织构与成形性的研究。对目前铝合金车身板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冷拔高碳钢丝在600℃等温退火过程中再结晶织构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并且探究了织构强度与钢丝形变量及钢丝抗拉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结晶织构继承了原来形变的〈110〉织构,并且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该织构强度先增加后减弱,并有〈112〉织构出现;形变量较大的钢丝其再结晶织构的强度也较高;钢丝的抗拉强度变化趋势与〈110〉织构强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2A12铝合金板焊接裂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Z状态的铝合金板在退火时退火工艺对机械性能和原始组织的影响,继而对焊接性能产生影响,以及焊接的连接方式对铝合金焊接性能的影响,分析了2A12铝合金板材在焊接时出现裂纹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研究和分析了退火对异步轧制高纯铝箔微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异步轧制的试样中产生较强的{001},〈110〉旋转立方织构和{102}〈uvw〉织构。异步轧制后退火的高纯铝箔试样中,立方{001}〈100〉织构组分的形成存在一个“阈值温度”,此温度与异步轧制的速比成反比,随着速比的增加,“阈值温度”降低,这与异步轧制提高高纯铝箔的形变储能有关。适宜的速比,相应的形变量和与之相匹配的退火工艺,可以获得强的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镀法在2024铝合金上制备了Ni-Fe合金镀层,随后对镀层在490℃进行2小时的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ω扫描技术对退火前后镀层织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退火后Ni-Fe合金镀层织构类型由退火前的单一(200)织构变为(111)和(200)织构并存;采用掠入射X射线法(Grazing incidence X-ray diffraction,GIXRD)测量薄膜的残余应力,发现未退火的Ni-Fe合金镀层中存在残余拉应力,退火后变为残余压应力,退火工艺对镀层残余应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姜岩 《大重科技》2001,(4):18-22
铸轧技术是连铸领域的最新技术,它是连铸近终形技术的核心内容。我公司在自行开发研制的弧形薄板坯连铸机上成功地开发研制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铸轧”技术,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同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介绍“铸轧”过程的力能分析,给出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为“铸轧”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疲劳损伤件中间退火修复后的微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40 Cr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的试样在恒应变ε=± 0 . 5 %下进行了疲劳寿命测定 ,并与相同加载条件下 ,不同疲劳损伤程度而经过中间退火修复后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对比 ,发现经过中间退火修复后 ,极限强度下降不超过 7% ,但疲劳总寿命是原来未经退火修复的二倍。修复效果和延寿效果与循环应变量和循环周次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含铒铝合金板材进行不同工艺的轧制及热处理,得到了具有不同织构的铝合金板材,再通过中心裂纹板材的高周疲劳试验,研究了织构对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板材中织构的含量与板材轧制变形量及退火温度有关;板材中疲劳裂纹总是倾向于沿Schmid因子较大的方向扩展;板材中织构越多,则晶粒间取向差角越小,疲劳裂纹偏折越小,裂纹扩展路径越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越快;板材中织构越少,晶粒间取向差角越大,疲劳裂纹偏折越厉害,裂纹扩展路径越长,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退火温度对铜铝铸轧复合板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铸轧成型工艺制备了铜铝复合板,并在250,300,350,400℃进行退火处理(时间均为3h),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结合界面组织、物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能促进复合板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且在铝板侧富集CuAl2相,铜板侧富集Cu9Al4,90°剥离和拉伸过程中的开裂都沿着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一定厚度的扩散层有利于复合板的界面结合;铜铝复合板的最佳退火工艺为300℃×3h,在该工艺下,扩散层可达2~3μm,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09.7MPa和3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