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对陈环先生能在百忙之中指出拙文中存在的许多漏洞和问题表示由衷的感谢 ,针对陈先生的真知灼见 ,有必要做简短的陈述。( 1)墙前被动区土压力的计算较为理想的方法应该是根据壳体结构和土体的相互作用来处理 ,确定土压力和壳体位移的关系式后再代入平衡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但这样处理很复杂 ,当时笔者没有去进一步试探。 ( 2 )基坑工程的土压力问题确实相当复杂 ,它不仅与墙体结构的刚度有关 ,还和土层性质、地下水、支撑设置等因素相关 ,且土压力的变化贯穿于整个开挖过程。有幸的是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 ,许多学者归纳了多种土压力分布模式 ,这些模式可供条件类似的工程设计参考。除此之处 ,对由经典土压力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开口圆柱壳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  言 进入 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许多城市在密集的楼群间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建筑 ,随之而来的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问题成为了我国岩土工程界人士广泛重视的课题 ,目前已经探索出许多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开挖深度的新方法、新工艺 ,并且对各类支护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机理有了深入的研究。上海、深圳等地已编制了地区性的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相应规范、指南 ,这对减少工程事故、平衡工程造价、积累地区经验等方面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具体形式随着场地工程条件的变化并无定式 ,如何充分发挥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 ,如何尽可能地降低支护费用 ,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薄壳支护结构最  相似文献   

3.
刘晓全 《建筑知识》2014,(1):381-381,390
随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与需要,我国不断加深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研究,其已成为了岩土工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先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研究现状,再进一步介绍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监测的研究进展状况,提出了目前我国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基坑支护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Mindlin厚板理论,建立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以上海某深基坑为工程原型,利用所编制的计算程序,详细探讨了分步开挖深度、基坑开挖宽度、边界约束条件、地基流变等因素对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时空效应的影响,揭示了各种因素对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影响的规律,其结论可为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及周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陆余年  沈磊  岳建勇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Z1):1365-1369
结合上海软土地区长峰商城逆作法施工超大深基坑的实际工程,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分析比较,探讨与地下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超大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规律及内力特征。  相似文献   

6.
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分析的程序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 ,介绍了相应的计算程序TSEF的实现过程 ,提出了土压力的修正方法 ,给出了主程序计算框图及荷载向量计算子程序框图 ,说明了程序的功能和特点。通过检验和算例分析 ,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该程序可模拟基坑分步开挖过程、支撑方式的变化、地基的流变效应 ,可以计算挡墙上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内力与变形 ;可为深基坑支护、开挖设计及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杭州市区某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针对基坑开挖阶段出现的南面道路沉降、塌陷以及附近2层建筑物严重倾斜等情况,通过对基坑开挖不同时期的支护桩顶及桩身的水平位移、混凝土内支撑的轴力、基坑外地下水位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总结基坑变形规律并提出基坑在开挖阶段提高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措施,以期对今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考虑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的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和编制的PILE程序对支护结构的插入深度、支护结构刚度、支撑位置、坑内土体加固和支撑刚度等因素对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感谢平扬先生对“基坑支护桩结构优化设计”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的浓厚兴趣与关心。就你所提出的疑问 ,现答复如下。( 1)将圈梁作为安全储备 ,可能使得支护桩偏于不安全。以悬臂支护桩为例 ,不考虑圈梁约束 ,以非开挖侧单侧受拉为主 ;考虑圈梁约束 ,就象悬臂梁变为一端固定 ,一端有弹性支座的梁 ,开挖、非开挖侧均有部分区域受拉 ,而多支点支护结构的情况比较复杂 ,这里不详细讨论。显然 ,以不考虑圈梁效应的计算结果对支护桩进行配筋 ,除非是对称配筋 ,否则开挖侧抗弯不一定安全 ,二者的具体计算数值偏差 ,则要视具体工程实际而定。( 2 )公式中的效应系数结合增量法计算。正如平扬先生在问题 (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土压力与支护结构变形的规律,假定了一种土压力分布模式,使土压力与结构变形相关联,并给出了这种土压力模式下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的解法。  相似文献   

11.
支撑体系对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工程实例出发,分别从支撑体系的位置、支撑体系的刚度以及支撑预加力三个方面对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说明了支撑体系对基坑支护结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平扬 《岩土工程学报》2001,23(5):646-647
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2期的“基坑支护桩结构优化设计”一文 (作者莫海鸿 ,周汉香 ,赖爱平 ,以下简称“原文”) ,对圈梁 -支护桩体系的优化设计理论进行了探讨 ,但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与澄清。yh( 1)关于圈梁的作用原文在前言中提到将圈梁作为安全储备 ,可能使得支护桩偏于不安全 ,这一点颇令人费解。假定土压力大小及型式沿计算宽度方向保持不变 (这一点后面还将讨论 ) ,一般来说 ,圈梁将在桩顶起约束作用 ,达到减小所有支护桩桩体位移的作用 ,同时减小了桩身受到的最大剪力及弯矩[1] 。对于非均布的土压力分布 ,圈梁将起变形协调作用 ,从而减少受土压力影响较大的桩的位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文献[1](以下简称原文),笔者颇有收获。原文的工作和成果值得充分肯定和祝贺。在学习原文过程中,笔者被几个问题所困惑,现提出来讨论,以促进共同进步。(1)何为地下水位及地下水位的确定问题。地下水位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原文没有对此进行明确说明,只是根据埋设深度为40m的SW5号孔的观测数据来确定坑外土体的地下水位及其变化。根据地下水水力学基本原理,当含水层中的水流基本上水平流动时,等势面是竖直的,这时,观测井的测压水面与测压管敞口的埋深位置是无关的[2]。对于基坑降水工程,坑边的等势面一般不是竖直的,此时敞口的高程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测压面。原文以SW5号孔测得的测压水头作为坑边土体的地下  相似文献   

14.
以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土数值分析FLAC 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开挖和支护实际工况,分析了双排微型桩复合土钉支护下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破坏和支护结构受力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坑壁水平位移总体上呈现基坑顶部小、基坑中下部大的形式,位移等值线呈鼓肚状;基坑基底隆起量较大,随着距基坑壁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基坑边坡竖向沉降较小,最大沉降量出现在支护结构之后;土钉轴力分布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形式,离基坑底部越近,土钉的最大轴力点越靠近基坑开挖面,且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土钉轴力初始增长迅速而后发展较为缓慢;前排微型桩弯矩大于后排,微型桩最大弯矩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且不断下移,开挖完成后弯矩最大值位于基坑底部以下2 m深度处;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中监测点的位移时程曲线和塑性区分布区域说明基坑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在坡顶后缘出现拉张塑性区,基坑壁浅表层和基坑底角部位出现剪切破坏区,在施工中应对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保护;该研究成果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动态演化过程认识和变形破坏防治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振兴 《市政技术》2022,(8):153-158
在广州地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常会遇到花岗岩残积土地层,花岗岩残积土遇水容易软化崩解,除了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也常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支护结构变形过大,进而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酿成事故。以某基坑的实际监测数据为例,结合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情况下导致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拜读了《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第7期申永江博士等撰写的"桩排距对双排抗滑桩内力的影响"一文,原文作者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桩排距条件下前后两排抗滑桩的受力情况,并通过一监测实例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成果的合理性[1]。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上海市区31个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深基坑工程的实测变形资料,从统计角度探讨了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最大侧移介于0.1%H和0.6%H之间,平均值仅为0.25%H,H为开挖深度;且围护结构的最大侧移一般位于开挖面附近。进一步分析了墙底以上软土层厚度、围护结构插入比、支撑系统刚度、坑底抗隆起稳定系数及首道支撑的深度位置等因素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和土压力”的讨论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坑设计中侧压力计算时水土压力是分算还是合算以及抗剪强度指标如何选用成为近年来岩土工程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第2期上发表了陈愈炯等的文章“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和土压力”(以下简称“原文”),对以上问题提出明确的观点。我们对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疑问,特向作者请教。1 关于抗剪强度指标选用的问题 *(1)原文提出有效应力法s=c′+σ′tanφ′=c′+(σ-u)tanφ′(原文式(1))既适用于粘性土和无凝聚性土,也适合任何工况。对此我们存在以下3点疑问:①对于软土来讲,尽管其天然含水量很大(如天津港区软土的天然含水量达50%以上),但有效摩擦角φ′仍可达28°~30°,这样计  相似文献   

19.
学习了贵刊 2 0 0 1年第 5期发表的“遗传算法在土钉支护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作者 :贺可强 ,阳吉宝 ,王胜利 ,以下简称“原文”)一文 ,颇受启发 ,有些疑问提出与原文作者讨论。 (1)关于最小稳定系数问题边坡等的最危险圆弧滑动面位置一般由三个参数确定 ,即圆心位置的两个坐标及圆弧半径 ,而原文中却只用遗传算法求出了圆心位置的两个坐标 ,并没有求出圆弧半径 ,应该说此时圆弧滑动面并不能确定出来 ,如果圆弧滑动面仅由圆心位置确定 ,此时应作滑动面过边坡坡角等一些假设 ,而原文中没有。从原文图 1来看 ,原文中似乎隐含了圆弧滑动面过坡角的假设 ,如果是 ,那么此假设的依据是什么 ,是否  相似文献   

20.
李燕华 《广东建材》2012,28(11):74-75
本文通过总结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经验,吸取教训,探索支护结构的合理型式和寻找消除支护结构某些通病的方式.认为支护结构平面型式应尽量接近圆形,加强支护桩间的拉接与密封是改善支护结构性能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