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含硫席夫碱试剂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氨基硫脲(HL)及其钒、铁的配合物.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新配合物的组成为[VOLCl]·C_2H_5OH 和[FeL_2]Cl·0.5C_2H_5OH.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一热重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复盐草酸合Fe(Ⅲ)、Cu(Ⅱ)酸钾标准生成焓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 -反应量热计 ,分别测定了 2 98.15 K时 [Fe Cl3· 6 H2 O(s) +3K2 C2 O4 · H2 O(s) ]和[K3Fe(C2 O4 ) 3· 3H2 O(s) +3KCl(s) ]在 10 0 .0 m L 4 .0 m ol/ L HCl溶液中的溶解焓及 [Cu SO4 · 5 H2 O(s) +2 K2 C2 O4 ·H2 O(s) ]和 [K2 Cu(C2 O4 ) 2 · 2 H2 O(s) +K2 SO4 (s) ]在 10 0 .0 m L 4 .0 m ol/ L HCl溶液中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得到三氯化铁和草酸钾反应的反应焓及硫酸铜和草酸钾反应的反应焓分别为 (- 78.5 5± 3.90 ) k J/ mol和 (- 2 6 .95±1.5 3) k J/ mol,进而计算出复盐 K3Fe(C2 O4 ) 3· 3H2 O、K2 Cu(C2 O4 ) 2 · 2 H2 O在 2 98.15 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4 2 11.2 2± 3.90 ) k J/ m ol、(- 2 72 9.0 6± 1.5 3) k J/ mol  相似文献   

3.
以2,6-二乙酰吡啶为原料合成了Ni[C5H3N(CCH3N—C6H5)2]2(PF6)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其组成.对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TG-DTA分析,研究了其热分解动力学,求得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反应机理为二级反应,机理函数f(a)=(1-a)2,活化能为155.22 kJ/mol.配合物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da/dt=Ae-E/RT.(1-a)2.  相似文献   

4.
用大环配体 L ( [( OPD) 2 ( DIEN ) 2 ] )与金属离子作用合成了 [Mn L ] ( Cl O4) 2 · 2 H2 O、[Co L ] Cl4·2 Me OH· H2 O、[Ni L ] ( Cl O4) 2 · 2 Me OH· 2 H2 O和 [Tb L ( Cl O4) 3 ( H2 O) 2 ]· 3 Me OH四种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鉴定 .并对其质谱裂解方式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喷雾质谱条件下比较稳定 ,而稀土金属配合物在质谱条件下不太稳定 .  相似文献   

5.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Cu(Ⅱ)的丙烯酸双核配合物[Cu2(C3H3O2)4].H2O和醋酸、2,4,6-三甲基吡啶三元配合物[Cu(C2H3O2)2(C8H11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测试表征了该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用溶解度、电导率测试等物理化学手段对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合成钯的三元配合物 [Pd(PIP)Cl2 ]·3H2 O ,其中PIP为 :苯基咪唑邻菲 口罗 啉 .通过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该配合物与DNA及其组成小分子腺苷三磷酸盐 (ATP2 - )和腺嘌呤 (Ade)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 ,求出配合物与DNA分子的结合常数KM,并确认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  相似文献   

7.
通过合成一种水溶性双核铜(Ⅱ)配合物[Cu2(BPH)2 Cl4]·CH3 OH(BPH为1-苯甲酰-1-苯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从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可以看出,两个[Cu(BPH)Cl]单元通过两个氯离子桥接,每个Cu(Ⅱ)离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利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是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结合.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在H2 O2存在的情况下,该配合物能有效切割DNA,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单线态氧与金属离子可能对切割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金属氧簇基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磷钼酸钠、五氧化二钒、氯化锰和1,2,4-三氮唑为主要原料,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得一种簇基杂化材料:{[PMo12O40(VO)2][V(C2N3H3)4]2}·H2O(1)(C2N3H3=1,2,4-三氮唑),采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对化合物1进行表征.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1是二帽Keggin型簇阴离子{PMo12O40(VO)2}8-经[V(C2N3H3)4]4+配合物阳离子连接成的具有新颖结构的二维层状簇聚物.此外,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研究了化合物1对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Pb2+作为模板离子,以2,6-二甲酰基对甲苯酚与2-羟基-1,3-丙二胺为原料通过[2+2]缩合反应,得到单核铅配合物[Pb(H2L)](ClO4)2(H2L为中性大环配体),进一步通过金属置换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希夫碱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ClO4)2,并对中间体大环单核铅配合物及其双核铜(Ⅱ)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水热法制备配合物[Co2(Htda)2(H2O)6·5H2O](Htda=1-氢-1,2,3-三氮唑-4,5-二羧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研究配合物[Co2(Htda)2(H2O)6·5H2O]的晶体结构.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方式,凝胶电泳及其光密度扫描结果证明了该配合物对HeLa细胞DNA(HC-DNA)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2-甲基咪唑与锌(Ⅱ)配合,合成一种新型配合物[Zn(tm-ba)2(meim)2](tmba为3,4,5-三甲氧基苯甲酸根,化学式为(OCH3)3C6H4COO—;meim为2-甲基咪唑),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及荧光光谱技术表征,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已由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该配合物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ca21,其中的四配位锌原子周围有两个甲基咪唑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tmba配体的两个氧原子围绕,形成四面体配位方式.除静电作用外,由N—H…O形成的氢键网络稳定了配合物的晶格.  相似文献   

12.
稀土氨基酸高氯酸盐[Nd2(pro)6(H2O)4](ClO4)6的标准生成焓数据未见有文献报道.用L-脯氨酸与稀土钕盐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L-脯氨酸配合物,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得知其组成是[Nd2(L-pro)6(H2O)4](ClO4)6.采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2 mol/L HCl作溶剂,NdCl3*6H2O、L-pro、NaClO4*H2O和NaCl作辅助物,测定了[2NdCl3* 6H2O 6L-pro 6NaClO4*H2O]和{[Nd2(L-pro)6(H2O)4](ClO4)6 6NaCl 14H2O}在298.15 K时的溶解热.利用Hess定律设计一热化学循环求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ΔrHm = - 20.840 kJ/mol, 由标准生成焓热力学数据求得配合物[Nd2(L-pro)6(H2O)4](ClO4)6(s)在298.15 K时的ΔfHm(298.15 K) = -6 523.496 kJ/mol.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成一种新型无机钒氧酸盐配合物[Zn2VO4(OH)]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V2O5、2,2'-联吡啶胺、ZnO和H2O为原料合成[Zn2VO4(OH)],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由简单的{VO4}3-单元构筑;配合物中含有Zn4O3OH立方体,且每个立方体均通过体外的OH官能团与其周围的6个立方体相连接并形成新型二维层;二维层之间再通过{VO4}3-桥连形成三维立体结构.{VO4}3-阴离子可以作为多齿配体,并可用来合成无机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二种新的异多核配合物[Mn(Phen)2]3[Cr(OX)2]3·10H2O(1)和[Co(Phen)2]2Cr(OX)3NO3·8H2O(2),Phen代表1,10-邻二氮菲,OX代表草酸根。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漫反射光谱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73.6~300K),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2)中的Cr(Ⅲ)离子与Mn(Ⅱ)离子,Cr(Ⅲ)与Co(Ⅱ)离子间均存在较弱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水和乙醇混合溶剂中,用2,5-二羟基-1,4-苯醌阴离子(DHBQ)为桥配体,首次合成了Mn(Ⅱ)、Cu(Ⅱ)的桥联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研究,可以确定两种配合物都应具有链状结构,组成分别为[Mn(μ-DHBQ)(H2O)2]n和[Cu(μ-DHBQ)H2O]n。  相似文献   

16.
金属配体[CuL](H2L=水杨醛缩甘二肽席夫碱)和MgSO4在水-甲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一个Cu(Ⅱ)-Mg(Ⅱ)杂核配合物[Mg(H2O)4 (CuL)2]·4H20.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标题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是P-1,晶胞参数a=7.537(1)(A),b=9.127(2)(A),c=11.728(2)(A),a=73.55(1)°,β=72.43(1)°,γ=84.29(1)°.  相似文献   

17.
[Cu(C12H8N2)(H2O)2]SO4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uSO4·5H2 O ,Na2 MoO4·2H2 O ,phen ,H3 PO4为原料,用中温水热合成技术制得了一种新型一维链状配合物[Cu(phen) (H2 O) 2 ]SO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线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 /c ,a =1.4 85 3(3)nm ,b =1.3811(3)nm ,c =0 .70 10 (14 )nm ,β=10 8.6 5 0°,V =1.36 2 5 (15 )nm3 ,Dc =1.832g/cm3 ,R1=0 .0 2 90 ,wR2 =0 .0 86 2 ,F(0 0 0 ) =76 4 ,Z =4。X射线单晶衍射和IR光谱结果表明,在固态条件下配阳离子与SO42 -之间存在氢键作用,Cu2 与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另外还进行了热性质研究,并对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β-丙氨酸、水杨醛和乙酸铜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双核铜(Ⅱ)-β-丙氨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Cu2(β-ala-sala)2.H2O].H2O,采用元素分析、IR、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用循环伏安法和抗菌活性实验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和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且具有比青霉素更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多吡啶钌配合物在光物理、电化学、核酸结构探测等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对2,9-二(2-咪唑并[4,5-f]邻菲咯啉)邻菲咯啉双核钌(Ⅱ)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报道,并利用氢-氢同核相关谱(1H-1H COSY)对该配合物的氢谱峰进行了详细归属.  相似文献   

20.
以Triton X-100/n-C10H21OH/H2O体系W/O微乳液为基础,分别以K8[Ce(Ⅳ)W10O33]·32H2O和SnCl2水溶液代替组分制备W/O微乳液,然后将两种微乳液混和,得到淡黄色沉淀的Sn4[Ce(Ⅳ)W10O33]·32H2O纳米粒子.经电镜分析所得Sn4[Ce(Ⅳ)W10O33]·32H2O纳米粒子为粒径30 nm的圆球状颗粒,并用TG-DTA和Raman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