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目前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研究生网络班级,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的新思路,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牟思 《硅谷》2011,(3):58-5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网络交互式教学正在逐渐改变以往教师和学生的单纯格局。因此将从一定的交互机制和教学理念出发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以期提高网络交互式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给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也带来了机遇和变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学习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高校师生而设计的一种新型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英语听力教学与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正在经历着重要变迁。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的结合促进了远程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以及其他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的出现,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呈现出许多传统学习模式不具备的新特征。此外,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对教育者、网络教育资源提供者以及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工程图学研究生应具有的图学素质,分析了工程图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探讨了有关工程图学研究生教育与工程图学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科研带动研究生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讨论也越来越多。研究生的培养质毓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任何培养单位对这项工作都应非常重视,这对社会培莽高质量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进入一个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新领域。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现代化同时也需要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学习模式。本文对“合作式”、“自主式”、“探究式”等新型的学习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西安体育学院利用各自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007年两校开创了我国第一个体育建筑管理新必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共同培养机制,有效地推动了这一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就该学科研究生共同培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促进体育新兴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的体育建筑管理人才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
周浩 《中国科技博览》2012,(26):420-420
生物工程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较早批准设立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依托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科优势,以培养生物医药行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针对生物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周浩  杨华 《中国科技博览》2009,(17):165-165
针对非学历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严把招生考试关、严把入学教育关、严把教育管理关、严把导师培养关、严把中期考核关、严把学位论文关等措施,以促进新形势下非学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管理系统方便了学生查询,同时也使教师容易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信息,有效地分担教务处的工作,使研究生处的工作简便、高效,管理部门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管理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13.
Internet模型与网络遥操作系统仿真环境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Internet进行不同地点、时间段和数据包大小的传输时延统计,得到了网络传输时延近似符合正态,指数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统计规律,根据Intetnet的统计模型建立了以Internet仿真器为基础的网络遥操作系统仿真环境。Internet仿真器提供统计模型的三种分布和与实测数据相同分布的时延,能够提高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灵活性和减少系统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产生、发展,网络对于大学生越来越具有亲和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此而产生的网络行为,不少大学生从现实人际交往走向网络交际。在心理学中,如何将心理学教学与大学生网络交际教育结合起来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网络环境在各方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产生着深刻影响,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理想教育效果的获得,必定源干坚持不懈地对其方法论研究的与时俱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追求,多层次、多视角的方法研究的执着;源于对“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6.
包装工程学科是应用型交叉学科,既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学理框架、研究方法和路径,也从其所属一级学科和相关支撑学科吸纳养分。本文在梳理包装教育发展历程和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学理上分析了包装学科的基本架构和主要研究方向。其基本架构和研究方向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反映在不同的学校里,必然形成自身的培养模式和特色。  相似文献   

17.
18.
汪永明 《影像技术》2009,21(4):21-23
影像技术的发展也对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改善,传统的银盐感光材料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会排放一些有害的气体和污水,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虽然一些大型的企业会建立专门的环保设施,处理排放的气体和废水,但是一些小型的用户就很难做到。基于CCD和CMOS的新型数字影像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一般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但是拍摄以后加工成照片时,不管是采用传统彩色相纸,或者喷墨打印,也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须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整合物理、数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科技与临床应用的跨领域工程科学,培养能够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发展需要、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对生物医学产业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研究型、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符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对于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以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通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找出优化的研究生培养规律和教育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揭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方法,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re critical to solving the most pressing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Despite the proliferation of graduate programs to fill this need, there is little archival literature identifying learning outcomes, learning experiences, or benchmarks for evaluating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 learning. Purpose (Hypothesis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how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academics conceptualize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education in order to identify common practices and recommend improvements. Questions generated by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framework guided the analysis: what desired outcomes, evidenc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are currently associated with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education? To what extent are these components constructively aligned with each other? Design /Method Cont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130 funded proposals from the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 Integrative Graduat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raineeship (IGERT) program. Results Four desired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were identified: contributions to the technical area, broad perspective, teamwork,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skills. Student requirements (educational plans) addressed these outcomes to some extent, but assessment/evidence sections generally targeted program level goals—as opposed to student learning. This lack of constructive alignment between components is a major weakness of graduate curriculum. Conclusions Current practices are promising. Further clarific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outcomes, coupled with closer alignment of outcomes, evidenc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faculty members are: define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enlist assessment/evaluation expertise, and constructively align all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