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放射性废树脂热态超级压缩处理技术,并利用非放树脂开展了工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经过10 h干燥,废树脂含水率可达1.4%,热态超级压缩后压饼24 h体积反弹0.56%,24 h后无体积反弹。放射性废树脂热态超级压缩处理技术实现了废树脂减容处理,减容比可达2,满足放射性废物管理最小化原则,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废树脂热态超级压缩技术以其成熟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减容效果明显备受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减容效果和彻底解决废树脂压缩桶饼回弹,研磨工艺被成功地引入废树脂热态超级压缩技术中。以田湾核电站废树脂热态超级压缩技术为例,介绍了研磨工艺的流程、工艺特点及优势,探讨了研磨工艺在废树脂热态超级压缩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核电厂低中放废树脂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核电厂废树脂的来源,阐述了废树脂需要稳定化处理的必要性。对核素分离法、水泥固化法、氧化分解法、高完整容器、热态超级压缩法等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废树脂的热态超级压缩工艺的成熟性和规范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核安全》2017,(3)
废树脂是核电厂运行产生的主要放射性固体废物之一,如何妥善处理值得关注。本文在介绍了核电厂废树脂的来源、特性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废树脂稳定化处理的必要性。结合水泥固化技术、高整体容器技术、热态超压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着重阐述了不同处理技术减容效果、安全性、易操作性和经济性等。综合分析表明:热态超压技术和高整体容器技术,作为新的处理技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必将取代旧的水泥固化技术,今后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同时,现有放射性废树脂处理技术应进一步结合全生命周期理论开展相关分析,以期为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从国外引进并首次应用于国内核电站的低中放废树脂有效减容处理技术--热态超压(超级压缩)处理技术,探讨了该技术在处理核电站低中放废树脂中的优势和今后需进一步关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AP1000压水堆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水通常是采用树脂进行处理的,因此,比起其它类型核电站来,AP1000所产生的湿放射性固体废物中,放射性废树脂所占比例更高。针对放射性废树脂,工艺上将采用高整体容器固定的方式来实现废物的最终处置,本文围绕该工艺流程,对放射性废树脂高整体容器处理处置过程中可优化的节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某核设施运行单位的放射性废树脂水泥固化处理设施,采用界面测量的体积计量法对放射性废树脂进行计量,在调试中多次出现废树脂界面不稳定,造成计量不准确,甚至出现液位计卡滞导致无法正常计量的现象。为实现放射性废树脂准确计量,改为采用定容式体积计量法对废树脂进行计量,并设计了一套定容式体积计量系统。本文对定容式体积计量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废树脂计量槽进行了设计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废树脂计量槽具备进料快速、计量准确且下料完全的特点,计量的最大误差仅为1.6%,可满足放射性废树脂准确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稳定化处理技术现状,研究了适合现阶段我国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水泥固化的工艺,并利用XAD和SEM分析技术探讨研究了废树脂水泥固化体的结构和性能及采用新型ASC水泥作为固化基材的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程娟  李全伟 《同位素》2012,25(2):124-128
简要介绍了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以下简称废树脂)的来源、特点和传统处理方法。概述国内废树脂氧化分解处理技术及其进展,重点论述湿法氧化分解的工艺原理、反应机理以及工艺流程的发展现状。分析评述废树脂分解液水泥固化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成果。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关西电力公司新闻网2002年1月11日报道】2002年1月11日,日本美浜核电厂完成了废树脂处理装置和杂项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安装工程。 工程概要如下: (1)废树脂处理装置的安装 安装概要: ① 安装废树脂处理装置,该设备用于洗提来自废树脂贮存罐的放射性废物。 ② 建造第二固体废物处理厂房。(与杂项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的厂房相同) 安装理由: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净化塔(装有离子交换树脂,用以除去冷却剂中的裂变产物及腐蚀产物)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降低后,就作为废树脂贮存保管于各机组的废树脂贮存罐中。据估计,美浜核电站1号机组和2号机…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上庚 《辐射防护》1992,12(5):398-404
本文介绍了核电站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的产生情况及其处理方法。废树脂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固化法(聚合物固化、水泥固化、沥青固化)、焚烧和湿氧化法、热压处理法、微生物转化处理法、高牢固性容器直接包装和洗脱处理等。文中对我国废树脂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放射性废树脂应急接收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压水堆一回路放射性废树脂应急接收的源项特点,针对安全性、轻型化以及接口配套等需求,提出放射性废树脂应急接收的工艺流程,给出一体化放射性废树脂应急接收装置的设计,并提出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简介和比较核电站废树脂处理几种技术,认为芬顿湿法氧化技术和桶内干燥技术可以作为我国放射性树脂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自行研制了辐解气体收集器,对该收集器进行了密封性检验,并利用检验合格的收集器及气相色谱对废树脂水泥固化体的耐γ辐照试验及辐解气体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累积剂量为106 Gy时,可检测到6种辐解气体,其中H2占34.77%-49.75%.因此,当放射性废树脂及放射性废树脂水泥固化体贮存和处置时,必须关注贮存与处置期...  相似文献   

15.
核电厂废液处理产生的废树脂为颗粒状物质,经暂存衰变需输送到处理装置处理.废树脂和水的混合物属于液固两相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沉积在管道中造成堵塞,而且废树脂放射性水平较高,一旦在贮存和运输中发生堵塞难以维修和疏通.文章对各种不同的废树脂搅拌(水力喷射、压缩空气、搅拌桨等)和输送工艺(容积泵、水力置换、喷射器、水力冲...  相似文献   

16.
芬顿氧化法预处理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放射性废树脂进行预处理,使用芬顿试剂对其进行了氧化降解预处理实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实验操作的合理条件:当过氧化氢的初始浓度为4.0 mol/L、亚铁离子的初始浓度为20 mmol/L、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95 ℃、溶液的初始pH值为2.5时,该法对3种不同的含铀废湿树脂(50 g)均有理想的降解效果。反应进行2 h后废树脂被完全分解,残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达97%以上,由8.0 ~10.0 g/L降至0.2~0.3 g/L,且吸收液中铀含量无明显增加。实验结果表明,芬顿试剂对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有较好的氧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承担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优先发展项目“核电站废物最小化技术”之“浓缩液、废树脂干燥装置研究”课题研究中,三废治理研究所的高超等人采用国内放射性三废处理领域未用过的微波技术开展废树脂桶内干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模拟放射性树脂特种水泥固化提高包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ASC特种水泥固化放射性废树脂过程中增加树脂包容量对固化体强度、核素浸出率和水化热温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树脂包容量将使固化体强度有所降低,但当树脂包容量不大于60%的时候仍然可以满足废物处理和处置的要求;增加树脂包容量对核素浸出率影响很小,并且可使固化过程中的水化热温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湿法氧化处理方法的反应机理、工艺特点、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对酸煮解法、蒸汽重整工艺、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及芬顿湿法氧化法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工业应用情况,同时结合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及后处理难易程度,考虑到核安全及经济性,认为芬顿湿法氧化法处理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是较为可行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是核电站排出的主要放射性废物之一,国际上大多采用固化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的吸水溶胀性和化学活性,给所有固化技术都带来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树脂固化物容易碎裂。因此我们着重就离子交换树脂-水泥固化物的强度、配方和碎裂机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