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某矿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联合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华南  古德生 《黄金》2010,31(6):23-28
针对某矿倾斜—急倾斜厚矿体应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的采矿效率低、损失率高、采场顶板管理复杂等问题,在35#矿体试验应用了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联合充填采矿法。试验结果表明,该采矿法各项指标良好。采用嗣后废石与尾砂胶结联合充填处理采空区,不仅有效利用了大量堆弃于地表的废石,避免了矿山分级尾砂产量不足的瓶颈,而且同时为矿柱回收提供了便利。因此,试验采矿方法在该矿倾斜—急倾斜厚矿体开采中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铜矿主矿体500 m水平西区域复杂难采矿体,提出了进路式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脉内凿岩出矿巷低分段空场小步距回采嗣后充填法及脉外凿岩出矿巷低分段空场小步距回采嗣后充填法三种可行开采方案,并对三种采矿方案的采场布置、采切工程、回采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比分析三种采矿方法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指标,优选出进路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进行开采。该采矿方法回采过程中采用浅孔爆破,能较好地保护上盘不稳定含砂层,工人作业环境安全性高,且其采切比、贫化损失相对较低,出矿品位较高,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新锰矿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适用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的新工艺。设计采用分段垂直中深孔落矿法回采,中深孔凿岩爆破,电耙连续出矿工艺,崩落顶板围岩充填空区。通过采矿方法的合理应用及机械设备的使用,充分回收矿产资源,达到安全高效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八家子矿区南区缓倾斜中厚矿体的赋存条件,提出了沿矿体倾向布置凿岩巷道的分段空场法,详细介绍了该种采矿方法的结构参数和回采工艺。研究表明:改进型分段空场法能够较好的适应缓倾斜中厚矿体,且生产工艺简单、可实现探采结合、生产效率高、矿石损失贫化小、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谦比希铜矿东南矿区是一个大型沉积矿床,矿体大部分为缓倾斜中厚矿体,为实现较高的生产能力,采用何种采矿方法进行回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及矿岩性质的分析,提出了房柱法、分条空场法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三种主要采矿方法作为未来矿山开采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厚以下倾斜或急倾斜矿体,受破碎影响,采用空场法、充填法无法开采时,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进行矿石回采的技术。实践表明,在破碎窄小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可以使作业人员、采矿设备从传统的采空区作业转入窄小的巷道内作业,巷道容易维护且能更好的运用机械设备,使工人作业安全。在中小矿山推广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分段中深孔落矿留矿法在急倾斜中厚矿体中应用广泛。广西大新锰矿部份矿体为急倾斜中厚矿体。介绍在设计时注重考虑采矿方法、矿柱回采、采空区处理之间的关系,选择合理回采顺序,以及矿柱回采和处理采空区方法。结合矸石充填采空区的处理方法,达到稳定地压,消除采空区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鹤庆锰矿中厚矿体开采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利平 《中国锰业》2001,19(2):27-30
论述用人工柱锚杆房柱法开采缓倾斜中厚矿体的适用条件、采矿工艺的效果,重点介绍了人工柱的设计、施工、检验方法;应用进路分层干式充填法和分层崩落法开采急倾斜矿体的经验,并介绍了采准布置和回采工艺的特点,同时提出了本矿今后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9.
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我国工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点,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合理可靠的采矿方法不仅可以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和人民带来财产和生命的保障。本文基于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提出了一整套图纸化管理机械化开采的采矿方法,该方法与其他采矿方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将回采矿房上分层脉内采准高帮提前掘进至底板,这样做可以有效解决回采缓倾斜中厚矿体底板三角矿过程中面临的施工困难、回采率不高问题,避免了矿房回采过程中的矿石冒落风险,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加了矿房回采过程中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大大提高了矿石回收率,加快了矿房回采进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九杖沟金矿矿床赋存于区域构造带内,矿体走向上表现为中间矿体宽厚,向两端逐渐变窄的透镜状呈脉状产出,沿倾向呈舒缓波状,矿岩稳固性差。依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对中厚矿体缓倾斜矿体采用分段充填法进行开采,分段采准,连续回采工艺;分段凿岩,采用上向中深孔落矿,铲运机出矿,嗣后充填,通过现场进行工业试验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为类似矿床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三山岛金矿-600 m以下中厚矿体采矿强度,采用上向中深孔分段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进行开采。首先,在采场上盘和顶柱下方分别施工支护巷道,进行长锚索预支护,有效保证了上盘围岩及采场顶柱的稳固性;其次,在分段采场开采分次爆破过程中,通过上分段上盘支护巷道进入采场,随后进行顶板处理,保证了采场顶板安全;最后,分段采场回采完毕,立即进行充填,缩短了采空区暴露时间,减少了围岩移动。实践证明,该采矿方法具有生产能力大、安全高效及采矿成本低的优点,满足了矿山生产规模扩张的需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九西矿区矿体开采受到产状和胶结程度差的上盘破碎带的影响,破碎带垮塌堵塞中深孔分段崩落法采场爆破通道和爆破补偿空间,造成无法放炮崩矿,且二次贫化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选择720中段已有采准、切割工程的10线E采场进行回采优化试验。优化设计仍用中深孔分段崩落法,利用原凿岩平巷和扇形孔。考虑到原切割槽与采空区贯穿,难以避开破碎带,为防止破碎带再次影响回采,暂留3.6m宽间柱将原切割槽内的废石隔离;在矿体南帮预留2m宽矿柱隔离破碎带,防止破碎带坍塌;在顶板预留4m厚顶柱隔离原全面法采空区,即所谓“三面合围”法,用矿柱将采场上、西、南进行隔离。实践证明,“三面合围”法预留矿柱,起到了隔离破碎带(或采空区)的作用,回收了矿产资源,降低了矿石贫化率和损失率。  相似文献   

13.
某铅锌矿急倾斜薄矿脉赋存于软弱的绢云母千枚岩岩层中,且矿岩产状基本一致,开采技术条件极为不利。应用浅孔留矿法回采时,围岩极易冒顶片帮、采场回收率低、存窿矿出矿困难以及地压活动频繁等问题凸显。为维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实现向深部矿体开采的过渡,围绕采场岩层有效控制,采用阶段下行式、中段双翼后退式开采顺序,合理规划多层矿脉开采方式 ;根据采准工程增加率适当减小采场跨度,无轨铲运机替代有轨装岩机出矿,增大出矿进路间保护墩厚度,应用预裂爆破控制采场轮廓,对浅孔留矿法工艺进行了改进。现场工业试验表明 :改进措施使得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初步实现急倾斜薄矿脉“安全、高效、经济”开采。  相似文献   

14.
苏卫宏 《黄金》2010,31(9):30-32
针对冬瓜山铜矿大团山矿体23#矿柱开采工程背景,进行了23#矿柱安全高效回采技术可行性论证,详细介绍了矿柱回采顺序及中深孔分段空场采矿法回采工艺,可为矿山今后残矿回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尹格庄金矿1#矿体-496 m中段北区矿体为典型的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落矿时,存在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和矿石损失率高等问题。为保证采场作业安全,实现高效生产,提出小规格上向水平进路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地压得到有效控制,并就其回采工艺、爆破工艺和充填接顶等关键问题进行改进,矿山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改进采矿方法后盘区综合生产能力为372 t/d,月出矿量为11 000 t,与原采矿方法基本相同,但采矿损失率由15%降低至5.7%,资源回收率或回采率显著提高,工业试验表明:新采矿方法具备安全高效的生产特点,满足技术经济指标要求,其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矿山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成国内首个井下无人采矿示范区,在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选取-630 m中段至-645 m中段作为试验采场.通过工程地质调查,结合矿床地质、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基础资料以及无人采矿设备的应用,提出采用下向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连续采矿法.该采场方法的各个开采中段与主斜坡道相通,设备可在各个中段之间按照开采计划进行调度;中段通...  相似文献   

17.
黄志伟  张利君  陈庆发 《黄金》2004,25(4):20-22
鑫汇金矿属高品位缓倾斜至倾斜中厚矿体,矿体变化很大,主要采用两步骤回采的房柱采矿法回采,采后用尾砂充填。该法在回采矿体顶板破碎、矿体倾角较大时,贫化损失较大。为此,根据该类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可用的几种采矿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认为,分层充填采矿法能较好地适应矿体的变化,提高采矿的安全性、降低采矿贫化损失,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文中介绍了该分析研究过程及推荐方案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获各琦铜矿5勘探线以西铅锌矿体位于铜矿体下盘,受上盘铜矿体回采及充填水的影响,矿体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矿岩稳固性大大降低,同时矿石品位较低,回采难度大。经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推荐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回采该范围内中厚以下矿体,采场生产能力250 t/d,采矿损失率16%,矿石贫化率8%~10%,采矿成本84.43元/t。以该矿1630中段为例,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能创造利润总额2 709.45万元。  相似文献   

19.
郭金峰 《中国锰业》1992,10(4):18-22
以斗南锰矿戛科矿区急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试验研究为例,详细介绍了包括矿块布置、中段高度、矿柱规格在内的采场结构参数和削壁充填法的回采顺序、凿岩爆破、采场通风、采场搬运、放矿、溜井以及顶底板管理等的工艺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矿体厚度<0.6m的条件,采用削壁充填采矿法是合适的。采场生产能力达到30.8t/d,矿石回采率为83·2%,废石混入率为9.6%。需要进一步研究快速铺底的办法以减少粉矿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