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电滨河厂址与滨海厂址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仅从规划的角度,从非居住区边界、厂坪标高、取排水方案、规划用地和大件运输等方面来论述其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某待建滨海核电厂址事故冲洗因子计算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参照当前国内外常用导则给出的估算事故扩散因子的模式,提出了一套估算事故冲洗因子的确定论模式与概率论模式,并根据我国东部某待建滨海核电厂址的实测气象资料,分别估算了事故后各时段(0~8h、8~24h、1~4d和4~30d)的冲洗因子(确定论模式)和事故概率冲洗因子以及相应的沉积外照射剂量。结果表明,对事故后0~8h时段而言,由确定论模式给出的冲洗沉积外照射有效剂量分别为相应的干沉积外照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在我国东部沿海某拟建核电厂址进行的大气扩散试验的概况和主要结果,包括现场试验和风洞模拟实验。现场试验主要有:百米气象铁塔四个高度整年风、温逐时观测;地面风场、海陆风及热内边界层的观测与分析;SF6示踪试验与湍流测量等。在现场试验基础上尝试提出了计算滨海核电厂址年均大气扩散因子的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向岸流与离岸流的区别,又考虑了混合层与热内边界层、混合释放与扩散参数随陆距变化等综合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滨海复杂地形核电厂址高斯烟羽模式有效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在福建惠安核电厂址和江苏田湾核电厂址所作的SF6野外示踪试验结果验证了在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广泛应用的高斯烟羽模式的有效性。惠安核电厂址于2002年7月进行了15次SR示踪试验,其中释放高度为70m的5次、30m的6次、10m的4次,释放时大气稳定度B-C、D、E类各为5.9、1次。田湾核电厂址于1997年8月共进行了10次SF6示踪试验,释放高度皆为90m,天气类型皆为D类。对示踪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各采样点SF6地面浓度的模式计算值和示踪试验实测值在其比值为0.25至4.0范围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 《核安全》2004,(3):35-40
风暴潮引起的灾害是中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滨海核电厂址中设计基准洪水的主要起因事件。本文介绍了风暴潮评价的两种方法:确定论法和概率论法,并结合中国已有的工程实践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决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国际上大多数核电国家的选择。由于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物质排放量大,环境敏感度高,因此,后处理设施的选址问题比核电厂的选址更复杂,更敏感,不仅要考虑厂址的环境特征,还要考虑乏燃料、高放废物固化体的运输条件,更要考虑社会环境特征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 《核安全》2011,(2):47-52
介绍和对比了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美国和法国的滨海核电厂防洪设计标准,总结了目前大陆运行和在建12座滨海核电厂厂址的设计基准洪水和防洪设计及防护措施现状,并基于多年的核安全审评经验对滨海核电厂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和防洪设计提出了一些审评见解和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