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以实验用E.ashbyiAs2.481为对象,研究了菌种特性,并对发酵培养基配方及摇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发酵培养基以葡萄糖、蛋白胨、玉米浆为主要原料;发酵起始PH=6.8;500ml和250ml三角瓶最佳装液量分别是60~70ml和20~30ml;接种量为10%,在振动次数100r/min,振幅8~10cm的摇床上进行摇瓶。以豆油或油酸钠为促生因子,核黄素产量从0.1g/L提高到0.6g/L.  相似文献   

2.
探讨糖厂酒精车间发酵废液(COD〉4000mg/l)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经石灰絮凝,Z氏培养基系列稀释的400ml糖蜜发酵酒精废水,在一定的光强下通气培养螺旋藻,约两周后可获得最高生物量达1g干重/l,叶绿素达3.56mg/l,同时糖分去除率达81%,COD去除率达74.3%。实验表明,螺旋藻在50%稀释度废水中的生理活性与100%Z氏培养基中的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3.
短梗霉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正交试验确定产短梗霉多糖菌体A45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的(g/L),葡萄糖50,酵母膏0.3(NH4)2SO40.3,K2HPO42.0,MgSO4.5H2O0.2。并优化了发酵条件,在该条件下发酵多糖产量达34.6g/L,生物量为16.7g/L,残糖浓度8.8g/L,并获得了A45的菌株的发酵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4.
中国根霉12菌株抗生物质产生条件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根霉(RhizopusChinesis)12能产生一种对芽孢菌属细菌有独特抑制作用的抗生物质。其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培养基(豆饼粉酶解液80ml、玉米粉水解液20ml、葡萄糖2g、pH自然)和最适发酵工艺条件(种龄18h、接种量1%、发酵培养基初始pH6.0~6.5、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160r/min、28~30℃培养48h)下,R.chinesis12菌株产生的抗生物质的抑菌圈直径为21.5mm,抑菌面积309.36mm2,是对照少孢根霉(R.oligosporus)IFO8631菌株的6倍。该物质可被胰蛋白酶所破坏,由纸电泳和茚三酮反应等实验结果判定该抗生物质为碱性多肽或蛋白质性质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菌丝体深层发酵小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适合深层发酵的羊肚菌WY-1菌株,经深层发酵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6-7,温度22℃,接种量为10%的条件下,发酵4天,羊肚菌干菌丝体的产量高达1.5-1.84g/100ml。  相似文献   

6.
葛向阳  张广勇 《酿酒》1997,(2):30-32
黑曲霉F27是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发酵工程室选育一株有产较高的β-葡聚糖酶及酸性蛋白酶的菌株,本研究利用黑曲霉F27固体曲作为复合酶制剂用于啤酒糖化,从而提高原料糖化利用率,改善麦汁组成,提高啤酒质量。结果表明,以二级麦芽为原料,利用该固体曲,原料利用率提高5.14%,10^Bx麦汁的α-氨基氮从163mg/L提高到20mg/L,还原糖从7.6g/100ml提高到8.1g/100ml,麦汁发酵情况正  相似文献   

7.
以球形节杆菌作出发菌株,经化学和物理诱变,选育出优良新菌株89A-21。采用最佳种子培养条件和发酵工艺,使该新菌株2-酮基-D-葡萄酸产率达20.43g/100ml。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F27是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发酵工程室选育的一株能产较高的β—葡聚糖酶及酸性蛋白酶的菌株。本研究利用黑曲霉F27固体曲作为复合酶制剂用于啤酒糖化,从而提高原料糖化利用率,改善麦汁组成,提高啤酒质量。结果表明,以二级麦芽为原料,利用该固体曲,原料利用率提高5.14%。10°Bx麦汁的α-氨基氮从163mg/L提高到20mg/L,还原糖从7.6g/100ml提高到8.1g/100ml,麦汁发酵情况正常,成品酒经农业部食品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及国家和湖北省评酒委员品评,其理化指标全部符合有关国家标准,风味上与正常工艺生产的啤酒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关于蛹虫草菌多糖发酵及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英臣 《中国酿造》2005,(10):29-31
研究了蛹虫草胞外多糖发酵过程,分析不同因素对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获得了比较适宜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蛹虫草胞外多糖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2%,玉米浆2%,酵母膏2%,硝酸钾0.45%;发酵培养条件为:pH值6.5,温度20℃。此条件下蛹虫草胞外多糖得率为1.188g/100mL,菌丝体干重为1.221g/100mL。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营养因素对金针菇液体发酵的影响,提高金针菇菌丝体产量,为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和液体发酵产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试验采用6种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并分别测定其对金针菇液体培养菌丝体干重的影响,进一步选取了良好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作为4个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试验。供试碳源中的玉米粉、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是金针菇菌丝液体培养的良好碳源,供试氮源中的黄豆粉、麸皮和酵母粉培养效果优于其它供试氮源。影响金针菇液体培养中菌丝体干重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碳源和氮源。试验确定了适宜的金针菇液体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麸皮3%、MgSO_4 0.05%、V_(B2) 0.01%。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FV_(8812)菌株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FV_8812(Flammnlina Velutipes)菌株是我们从国内外收集到的25株菌株中,经筛选获得的一株适合深层发酵的高产优质菌株。本文报道了该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条件及50升发酵罐的扩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其适宜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5.0%玉米粉、3.0麸皮、0.1%KH_2PO_4、0.05%MgSO_4·7H_2O、10μg/100ml VB_1、50μg/100ml VB_2;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0~25℃培养基起始pH6.0~7.0,摇瓶装量500ml,装100~160ml,种子培养时间3~4天,接种量10~15%,摇瓶转速120~200rpm添加消泡油不少于0.1%为宜;经50升发酵罐扩大试验,菌体干收率3.94%(W/V),达到了工厂化发酵生产食用菌菌丝体的要求,因而具有工业投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4种补料培养方式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补料可以明显地促进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和灵芝三萜的合成,同时,不同的补料方式对菌丝体生长和灵芝三萜合成有不同的影响。采用指数补料方式可获得较高的菌丝体干质量,并提高灵芝三萜含量,与传统的发酵方式相比,采用此补料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酵终点灵芝菌丝体干质量达到17.68 g/L,灵芝三萜含量达到4.58 g/100 g干菌丝体,分别比分批发酵提高了65.70%和100.88%。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蒲公英内生真菌产抗菌活性物质的能力,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最佳的碳源、氮源组成,以添加蒲公英汁模拟宿主内环境提高产抗菌物质的能力;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G23产抗大肠杆菌活性物质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在马铃薯浸出液的基础上,添加葡萄糖2.5%(w/v)+豆油0.5% (w/v)为碳源,添加玉米粉0.1 5% (w/v)为氮源,添加8% (v/v)蒲公英浸汁模拟体内环境.优化后的蒲公英内生真菌PG23的发酵液提高了产抗大肠杆菌的能力,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达到了26.7mm,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9%.同时发现,蒲公英内生真菌能单独利用豆油作为碳源促进抗菌活性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取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营养芹菜汁饮品。方法芹菜渣为芹菜榨汁的副产物,含有芹菜中几乎全部的膳食纤维,利用灵芝发酵产生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发酵液,并对影响其发酵的因素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水:芹菜渣为260%(v/w),初始pH5.0,黄豆饼粉1.5%,FeSO4.7H2O 0.008%适于芹菜渣的发酵,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可达30.76g/L以上,固形物40.23g/L以上,pH5.0左右,适合与芹菜汁勾兑。结论灵芝发酵芹菜渣所得发酵产品可以弥补芹菜汁中膳食纤维的不足,可获得全营养芹菜汁产品。  相似文献   

15.
浓香乳菇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浓香乳菇液体发酵的试验结果。研究了 7种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应用正交试验得到了发酵培养基 ,确定了摇瓶发酵条件 ,进行了 3L发酵罐培养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其适宜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麸皮汁 4%、土豆汁 30 %、玉米粉 5 %、KH2 PO40 3%、MgSO40 1 5 %、VB1 0 0 5 % ;适宜的发酵条件是 2 4℃、培养基起始 pH 4 0、摇瓶装量 80mL/30 0mL三角瓶、接种量 1 0 %、大号玻璃珠 1 0个 /瓶 ;产菌丝干重 1 95 g/1 0 0mL左右。  相似文献   

16.
冠突散囊菌的分离及其液态发酵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茯砖茶中分离冠突散囊菌并研究其液态发酵特性。通过分析不同培养基组分对冠突散囊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得出液态培养基最佳组成:蔗糖6%、黑茶浸提液0.8%。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0℃,孢子接种量为1.5%(孢子浓度5.0~6.0×10~8个/mL),摇瓶转数为12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优发酵条件下摇瓶培养96 h,菌丝体干重可达0.3998 g/L。  相似文献   

17.
用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A0901产几丁质酶抑制剂的发酵条件,以提高几丁质酶抑制剂的产率。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采用两水平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产几丁质酶抑制剂有重要影响的3 个因素:可溶性淀粉、ZnCl2和培养温度,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利用SA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可溶性淀粉3.76 g/100 mL、NaCl 0.05 g/100 mL、KNO30.1 g/100 mL、K2HPO4·3H2O 0.05 g/100 mL、MgSO4·7H2O 0.04 g/100 mL、ZnCl2 0.024 g/100 mL、FeSO4·7H2O 0.001 g/100 mL、初始pH 6、温度28.54 ℃、转速250 r/min。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发酵液对几丁质酶的抑制率达到67.58%,较原发酵培养基的几丁质酶抑制率提高36.8%。  相似文献   

18.
羊肚菌胞外多糖发酵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羊肚菌胞外多糖得率,对羊肚菌液体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优碳源为玉米粉,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佳生长因子为麸皮;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羊肚菌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0.3%,麸皮2%,MgSO40.2%,KH2PO40.2%;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确定了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5℃,摇床转速96r/min。在发酵罐扩大实验中,对胞外多糖含量进行了监测,其中发酵108h时胞外多糖含量达1.145g/L。  相似文献   

19.
茶树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摇瓶发酵法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茶树菇菌丝体干重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菇深层发酵最适的碳源为玉米粉,最适的氮源为酵母粉,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设计对巨大口蘑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巨大口蘑液体发酵最佳条件为:装液量179mL、摇床转速165r/min、发酵温度28℃、初始pH6、接种量为4片直径1.2cm的菌丝块,干菌丝量达到0.8626g。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巨大口蘑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今后巨大口蘑液体菌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