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气雾化技术并结合模压成形方法制备Fe-3Si-2Ni-0.5Al-2Ti磁粉芯,通过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以及软磁交流测量装置表征和分析了绝缘包覆剂的热稳定性、磁粉芯的相组成、碳氧含量及磁性能,并探讨退火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由180℃升高至280℃,磁粉芯的矫顽力下降,磁导率增大,损耗降低;但进一步升高至380℃时,磁粉芯性能下降。升温速率过快(3℃/min)或过慢(1℃/min),均不利于磁粉芯性能的提高,较佳升温速率为2℃/min。当保温时间由60 min延长至90 min时,磁粉芯的矫顽力下降、有效磁导率增大、损耗降低;但进一步延长保温时间(150 min)对磁粉芯性能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制备纯铁磁粉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铁磁粉芯以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粉末的包覆方式和工艺参数同铁粉芯的磁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就包覆介质膜的理化特性,介质含量对磁性能的影响,成形压力和热处理温度对铁粉芯的磁导率和品质因数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该实验化学包覆液可以制取高性能的纯铁磁粉芯。  相似文献   

3.
对Fe74A14Sn2P10C2B4Si。非晶磁粉芯退火温度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60min的退火时间,随着退火温度的变化,磁粉芯电感及品质因数在不同温度阶段表现出各自的特性。从室温至300℃之间,磁粉芯件能随着温度的升高缓慢改善,在此区间磁粉芯磁导串提高约47%;当温度在300~400℃之间,磁粉芯性能随着遐火温度的升高显著改善,在此区间磁粉芯磁导率提高76%;当退火温度在400~44012之间,磁粉芯磁导率及1M比以下品质因数达到最大值;当退火温度接近初始品化温度468℃时,磁粉芯住1MHz以上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粉末颗粒对Fe-Ni-Mo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磁粉芯的形貌和组织结构。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FeNiMo合金粉末及其制品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气雾化球形粉末有利于绝缘处理;在压制中颗粒变形;由一定粒度配比的α固溶体合金颗粒构成的磁粉芯具有其特有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5.
树脂作为包覆剂包覆的铁粉,通过温压、热处理获得磁粉芯软磁复合材料(SMCs)。本文研究了树脂包覆剂含量、二次温压和热处理对在不同的频率下材料的磁导率和磁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SMCs的磁损耗是逐渐增加的,磁导率则是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包覆剂含量的增加,磁损耗和磁导率都逐渐降低;包覆剂含量约为1%是完全包覆的临界值。掺入SiO2纳米粉可以明显降低磁损耗。二次温压可以使磁导率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经500℃、1h热处理可以降低磁粉芯的磁损耗。二次加大压力温压可以极大地提高材料的磁导率,最高可达到688.19(f=50Hz,Hm=1200A/m,N1=10,N2=3,ρ=7.56g/cm3)。  相似文献   

6.
粘结剂对纯铁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纯铁磁粉芯,研究了粘结剂含量、组成对磁粉芯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剂含量为2.7%~3.6%,无机与有机粘结剂组成为3∶2~3∶1时,粘结剂的包覆效果较好,样品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抗压强度达到了480 MPa;粘结剂含量为2.8%~3.5%,无机与有机粘结剂组成为2∶1时,磁粉芯磁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Fe74Al4Sn2P10C2B4Si4非晶磁粉芯退火温度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60min的退火时间,随着退火温度的变化,磁粉芯电感及品质因数在不同温度阶段表现出各自的特性.从室温至300℃之间,磁粉芯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缓慢改善,在此区间磁粉芯磁导率提高约47%;当温度在300~400℃之间,磁粉芯性能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显著改善,在此区间磁粉芯磁导率提高76%;当退火温度在400~440℃之间,磁粉芯磁导率及1MHz以下品质因数达到最大值;当退火温度接近初始晶化温度468℃时,磁粉芯在1MHz以上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2Mo81Ni17Fe磁粉芯磁导率的工艺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氮气雾化2Mo81Ni17Fe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2Mo81Ni17Fe磁粉芯,测试了磁粉芯的磁导率.主要讨论了磁粉芯磁导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磁粉芯的磁导率随着绝缘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压制压力以及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9.
金属磁粉芯是以金属软磁粉末为原料,经绝缘包覆、加压成型和热处理等工艺处理后制备的软磁复合材料,其中绝缘包覆工艺是制备金属磁粉芯的关键技术。通过介绍金属磁粉芯有机、无机、有机-无机复合包覆工艺,对比磷酸、氧化物、铁氧体等包覆工艺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展望了包覆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磁粉芯包覆工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磁滞回线、损耗、磁导率及直流偏置特性来分析硅对铁基磁粉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磁粉芯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降低,纯铁粉芯的饱和磁感应强度最大;磁粉芯损耗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纯铁粉芯的损耗最大,FeSi6.5的损耗最小;纯铁粉芯的磁导率要高于铁硅磁粉芯,但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磁导率又缓慢上升;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磁粉芯的直流偏置特性DC-bias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纯铁软磁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将不同粒径铁粉压制成生坯,并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烧结。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铁粉混合有助于压坯密度的增加,适宜的压制温度可以有效地促进粉末流动,避免大尺寸孔洞的形成,优化组织。140℃、800 MPa温压条件下雾化铁粉压坯密度最高可达7.35 g·cm-3。对比常温压制,温压压坯烧结后孔洞分布均匀。烧结体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雾化铁粉压坯在1250℃烧结后密度最高可达7.47 g·cm-3。在一定范围内,软磁材料磁性能与密度成正比,混粉压制试样的密度接近理论值,但在混合铁粉中,较细的铁粉夹杂于粗粉中,阻碍磁畴壁移动,造成饱和磁化强度(Ms)偏小、矫顽力(Hc)偏大的现象,Ms为205.51 emu·g-1,Hc为7.9780 Oe。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e research, scientific, and organizational work of Academician I. N. Frantsevich in producing iron powders and materials based on them is analyzed together with advances in this research during the 1950s through to the present day.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Ukrainian Academy of Sciences, Kiev. 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s. 7/8(380), pp. 100–107, July–August, 1995.  相似文献   

15.
以Fe–2Cu–1C基粉为凸轮内层材料,并以此基粉为原料加入Cr、Mo、Si等合金元素,作为凸轮外层材料,采用粉末锻造工艺制备双层材料凸轮,研究合金元素和锻造工艺对凸轮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Fe–2Cu–1C–1.5Cr–0.85Mo粉体作为外层材料,采用1050℃热锻的凸轮在密度7.56 g·cm–3时,抗弯强度、硬度和摩擦系数分别为1400 MPa、HRB 100和0.35;锻态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屈氏体、合金块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16.
铁基粉末冶金结构零件以其独特的优点和巨大的竞争力已在汽车等行业获得广泛的应用.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目前仍然是应用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疲劳与失效行为的研究成果,包括成分、组织和制备工艺等因素对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疲劳性能、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机制的影响,以及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加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有利于促进粉末冶金学科发展和提升国内的粉末冶金技术水平,对拓展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粉末冶金技术》1984,2(4):51-53
本标准适用于粉末冶金制品用的还原铁粉。 1.名词术语还原铁粉——系指用还原法制得的铁粉。 2.品种和规格 2.1 还原铁粉按其使用要求,分成三种牌号。  相似文献   

19.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ies of powder titanium and nickel were measured over a wide range of porosities. the effect of consolidation during the sintering of conglomerates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investigated materials was determined. The dependence of magnetic properties on porosity was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a phys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properties in powder materials. Altai State University, Barnaul. 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s. 3–4(400), pp. 36–38, March–April, 1998.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