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西北不同分布区中所采到的种、亚种和类型的沙棘种子、果肉、果渣和果汁漂浮物的含油率、沙棘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等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各地沙棘油的提取加工和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灌木或亚乔木。沙棘属植物因具有活性强的根瘤和串根萌条生长的特性,因而是改良土壤和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四十年代以来,苏联等国的大量研究发现,沙棘又是一个经济价值很高的树种。这主要是由于其种子油和果肉油,果汁、皮和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种类达百余种(主要是各种维生素、磷脂、黄酮类和生物碱等)。特别是沙棘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多、含量高。沙棘油的生物学效用主要是含有类胡萝卜素、生育酚等脂溶性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等。而其果汁中主要是以维生素C为主的水溶性维生素。  相似文献   

2.
油松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油松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籽含油率为30.37%,酸值1.6(KOH)/(mg/g),皂化值188.7(KOH)/(mg/g),碘值93.1I_2g/100g,乙酰值26.3(KOH)/(mg/g),羟基值3.7(KOH)/(mg/g)。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4.59%、硬脂酸2.07%、油酸21.20%、亚油酸42.92%、亚麻酸0.36%。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与羟自由基(·OH)法评价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含棕榈油酸(35.945%)、棕榈酸(34.108%)、油酸(18.357%)和亚油酸(6.19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501%;沙棘籽油主要含亚油酸(38.958%)、亚麻酸(29.327%)、油酸(20.859%)和棕榈酸(7.6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965%;沙棘果油、沙棘籽油和BHT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25.68、17.29μg/mL和27.61μg/mL;清除·OH的IC50分别为29.32、25.48μg/mL和33.60μg/mL;表明沙棘籽油与沙棘果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沙棘果油。  相似文献   

4.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茶叶籽及油茶籽的外观、含仁率、含油率等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及油茶籽外观相差较大,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在折光指数、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等理化性质上较接近。脂肪酸组成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中含量最多的三种脂肪酸,油酸含量分别为52.13%和73.67%,亚油酸24.32%和11.09%,棕榈酸17.36%和10.63%。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4.12%和75.7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4.55%和11.39%。茶叶籽含油率为19.88%,茶叶籽油潜在年产量可达15余万t。其必需脂肪酸含量是油茶籽油的2.15倍;不皂化物含量为0.77%,比油茶籽油高出22%;茶叶籽油脂肪酸比例均衡,适于人体的吸收,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对茶叶籽及油茶籽的外观、含仁率、含油率等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及油茶籽外观相差较大,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在折光指数、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等理化性质上较接近。脂肪酸组成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中含量最多的三种脂肪酸,油酸含量分别为52.13%和73.67%,亚油酸24.32%和11.09%,棕榈酸17.36%和10.63%。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4.12%和75.7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4.55%和11.39%。茶叶籽含油率为19.88%,茶叶籽油潜在年产量可达15余万t。其必需脂肪酸含量是油茶籽油的2.15倍;不皂化物含量为0.77%,比油茶籽油高出22%;茶叶籽油脂肪酸比例均衡,适于人体的吸收,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东北地区宝石红、秋福、哈瑞太兹、菲尔杜德、欧洲红5种红树莓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树莓籽油,对不同品种的红树莓籽油进行了理化指标测定,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红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同时进行了欧洲红红树莓籽油的稳定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5种红树莓籽油酸值2.13~8.54 mg/g、皂化值125~168 mg/g、过氧化值0.27~2.72 mmol/kg、碘值123~148 g/100 g,属干性油;5种红树莓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主要为亚油酸(45.38%~51.06%)、α-亚麻酸(26.42%~32.31%)和油酸(10.09%~14.00%);欧洲红红树莓籽油稳定性受光照、氧气、温度和抗氧化剂影响,其中温度和氧气是主要影响因素,高温加氧气会极大地促进红树莓籽油的氧化;(63±1)℃下21 d后红树莓籽油氧化程度是常温组的7.21倍;常温下21 d后有氧组红树莓籽油氧化程度是无氧组的6.20倍;光照条件下21 d后的氧化程度是避光组的2.12倍。抗氧化剂能一定程度地延缓其氧化进程,3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之间效果差异不显著,α-生育酚效果不如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文冠果种子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文冠果种子油,对文冠果种子油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56.4%,相对密度(d20)0.912 4,折光率(n20)1.466 5,水分及挥发物含量10.13%,酸值0.93mg/g(以KOH计),皂化值167.46mg/g(以KOH计),碘值101.32g/100g (以I计).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7.87%、硬脂酸5.25%、油酸33.93%、亚油酸48.34%、亚麻酸4.6l%.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莴苣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按照国家标准对莴苣籽油的酸值、皂化值、碘值、折光率以及相对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莴苣籽油由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等10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达75%以上,其中亚油酸53.18%,油酸17.22%,棕榈酸11.58%。研究结果为莴苣籽在食品及药品领域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鸵鸟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在陕西养殖的鸵鸟油,室温分离得到液体油和固体脂.采用化学方法和气相色谱仪测定了两者常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鸵鸟液体油和固体脂除碘值外其他理化指标稍有不同,其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也有差异.液体油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3.96%,其中油酸含量最高,达到42.23%;固体脂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93%,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为45.23%.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6,(4):56-57
测定了黑诃子、金诃子和毛诃子的粗脂肪含量及相应油脂的酸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毛诃子的含油率最高,为3.50%。三种诃子油的酸值为7.95、6.27、9.07 mg KOH/g;皂化值为267.0、222.8、261.1 mg KOH/g;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三十碳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60%,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使诃子油成为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开发新油脂和提高经济价值角度出发,研究乌榄仁油的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压榨温度下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乌榄仁的含油量高(65.71%);其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随着压榨温度的升高,色泽加深,气味更加愉悦;脂肪酸组成共有10种,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63.47-67.15%,随着压榨温度升高,除亚油酸外其他脂肪酸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油脂脂肪酸的对比中发现其优点是亚油酸含量高;结论:乌榄仁的含油量高,脂肪酸成分好,亚油酸含量略有优势,具有开发前景,可为乌榄仁油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栝楼籽油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索氏提取法从栝楼籽中提取栝楼籽油,采用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栝楼籽油的理化特性、主要脂肪酸组成及甘三酯组成。结果表明,栝楼籽全籽含油量高达29.9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6.955%,其中栝楼酸含量高达16.15%。  相似文献   

13.
对蕤仁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蕤仁粗脂肪含量42.9%,蕤仁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及皂化值分别为3.77mgKOH/g,133.6g/100g,10.6mmol/kg,209.5mgKOH/g。蕤仁油主要由9种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7.03%)为主,其次是硬脂酸(2.17%)和花生酸(1.32%);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51.7%)和油酸(36.6%)含量较高;蕤仁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60.0%)和油酸(37.2%)组成。蕤仁油甘三酯组成中,β-OLL含量最高,为20.71%。  相似文献   

14.
沙棘和银杏黄酮对沙棘油的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相同添加量(0.02% )的槲皮素、沙棘黄酮、银杏黄酮、BHT对沙棘油进行了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沙棘黄酮、银杏黄酮都可作沙棘油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榧子粗蛋白、粗脂肪、饼粕总糖及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48.3%、14.6%、37.6%和68.3%。香榧子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及皂化值分别为0.95 mg KOH/g、131.3 g/100 g、8.76 mmol/kg、137.9 mg KOH/g。香榧子油主要由12种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以山嵛酸(12.2%)为主,其次是棕榈酸(9.95%)和十七碳酸(0.18%);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41.9%)和油酸(26.0%)较高,还含有3.51%的共轭二烯酸——顺-11,顺-13-二十碳二烯酸;长碳链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达18%。香榧子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46.5%)和亚油酸(45.3%)组成。香榧子油甘三酯组成中分布比较均匀,主要为β-LOL(7.51%)、LLL(7.32%)、β-LOBe(6.28%)和β-LLBe(6.12%)。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白萝卜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杰  陈月坤  乔路 《中国油脂》2014,39(4):100-101
研究了安徽、辽宁、江苏、美国俄勒冈州4产地白萝卜籽的粗脂肪含量、白萝卜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生育酚和莱菔素含量。结果表明:4产地白萝卜籽的粗脂肪含量及其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和生育酚含量无显著差别;白萝卜籽的粗脂肪含量为37.0%~42.6%;白萝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左右,以芥酸(C22∶1)(≥33.49%)居多;白萝卜籽油中生育酚总量在600 mg/kg左右,其中γ-生育酚含量(≥514.3 mg/kg)最高;白萝卜籽油中莱菔素含量为40.4~82.8 mg/kg。  相似文献   

17.
以木香籽为原料,采用压榨法提取木香籽油,分析木香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香籽油的酸价13.73 KOH mg/g、过氧化值0.06 g/100 g、皂化值174.38 KOH mg/g、碘值143.61 g/100 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0.13%、相对密度0.89 g/mL;木香籽油中主要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09%,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含量分别为72.90%和15.80%,是1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保健用油。  相似文献   

18.
对谷子的基本组成和谷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为13.9%、5.6%、66.5%和63.7%。谷子油的酸值(KOH)为11.9 mg/g,碘值(I)为132.9 g/100 g,过氧化值为30.9 mmol/kg,皂化值(KOH)为194.4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2.73%。谷子油主要由10种脂肪酸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6.81%,主要为棕榈酸(7.87%)、硬脂酸(6.17%)和花生酸(2.0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3.26%,其中以亚油酸含量(65.30%)最高,其次为油酸(14.20%)和亚麻酸(2.93%)。因此,谷子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9.
华山松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山松籽为我国特产,该文对华山松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测定,该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90%,γ-亚麻酸含量达15.79%,系为γ-亚麻酸很好来源。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购置的沙棘油的主要理化指标及感官指标进行全面分析检测:折光指标(n20)1.471;密度d20200.915 6,d4200.914 0;水分及挥发物0.64%;酸价(AV)15.77 mgKOH/g;碘价(Ⅵ)1922.皂化价(Is)1923 mgKOH/g;过氧化值(PV)12.3 me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