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般化的供热系统由燃料能释放与转移子系统、电量发生子系统、电能输配子系统、热量发生子系统、热量输配子系统和热用户子系统构成。利用“单耗分析理论”,分析了热电联产系统的能耗构成。以 200 MW供热机组构成的热电联产系统为对象,定量分析了环境温度、热网供(回)水参数、供热距离和供热抽汽参数对各子系统附加单耗和热电联产系统总能耗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于改善热电联产节能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燃煤热电联产系统是一种同时供热和发电的能源利用方式,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而被广泛采用。低碳要求日益严格增加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嵌入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对燃煤热电联产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燃煤热电联产系统的特点,首先从供热参数的优化设计、增设热泵系统的余热回收以及耦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提高系统效率的研究现状,然后从扩大热电比、增设电热转换装置以及耦合储能系统等三个方面评述了提高系统灵活性的应用方式,最后从灵活碳捕集和化学链燃烧技术应用于燃煤热电联产系统进行了展望。期望对未来燃煤热电联产系统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折合法确定热电分摊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过程中 所起到的作用,引入折合 的概念,建立折合 热电分摊比分析模型,对典型机组的实际运行工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并用特定参数对可用 在能量转化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量化,集中体现了不同机组不同用能过程的特点。根据可用 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结果,认为采用折合 法计算热电分摊比物理意义明确,较其它方法更为合理和实用。  相似文献   

4.
热电联产生产过程复杂。所需监控过程较多且分散(DCS、ECS、生产视频和热网供热等)。但热电联产企业机组规模较小,人员精简.如何根据热电联产企业生产特性已较低的成本实现生产全过程的信息集中监控。将DCS/ECS机炉电主设备生产过程参数的实时监控、对外供热所有管网蒸汽参数的实时监控以及生产区域现场视频信号的实时监控,集中在机炉集控室中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对热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行合理化管理和控制,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运核电站进行热电联产改造时,保证原有系统和供热系统之间的协调稳定控制,本文针对某压水堆核电机组热电联产改造后的解耦控制进行研究。采用主蒸汽抽汽的方案搭建对象模型,通过辨识方法得到各子系统传递函数。利用相对增益矩阵方法进行各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分析,采用单位阵解耦法设计解耦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解耦控制器对热电联产改造后的系统可以取得较好的解耦效果,实现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和供热系统的协调稳定控制。本文对其他类型核电机组热电联产后协调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讲述了企业锅炉房实现热电联产应该采用的技术方案,并且根据现行物价水平.以额定生产热负荷分别为20、40、60、80t/h的供热系统为例,详细计算和分析了企业锅炉房实现热电联产前后的经济性。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热电负荷情况和当地现行物价构成,使用该评估计算方法计算分析自己企业锅炉实现热电联产前后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北方城市供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效率低、环保措施差的分散燃煤小锅炉来完成的,加重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同时由于大量的大型热电联产供热机组承担着主要供暖任务,机组的电调峰能力下降,导致北方区域电网出现严重的弃风、弃核现象,使清洁能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采用燃煤电能替代是解决这一电热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对城市分散燃煤小锅炉的各种电能替代方案进行了比较,并推出了一种适合大面积推广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1、前言CFB是锅炉英文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循环流化床锅炉)缩写。因其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大、可在床内直接脱硫及实现低NOx排放、燃料制备系统简单、易于实现灰渣综合利用等众多优点,在生产用汽、供热、热电联产、电站锅炉中被广泛采用。循环流化  相似文献   

9.
章从控制粉尘污染、灰渣量污染和有害气体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热电联产相对于分散供热在环保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在实施汽轮机打孔抽汽采暖供热基础上,对600MW亚临界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改造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设备布置、系统参数及运行效果的分析,验证了改造技术方案提高了机组乏汽的回收效果,降低了锅炉供热的燃煤量,解决了煤、灰的运输储备问题,改善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火用]的分析方法评价低温水源热泵运行过程,得出机组在10℃和15℃水源下的[火用]损分别为1.22kW和1.04kW及[火用]效率分别为21%和33%的结论.通过对系统各组成设备[火用]损、[火用]效率计算,明确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以压缩机对系统效率影响最大.通过改变基准状态点,开展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系统[火用]损和[火用]效率的比较研究,分别绘制出不同环境温度情况下系统v损和[火用]效率的折线图,以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的产物中含有约54%的H2,提出了一个天然气制乙炔与燃料电池的集成系统。新系统采用天然气生产乙炔副产合成气,合成气经水气转化提高H2含量,H2经燃料电池高效转化,以及余热锅炉系统回收燃料电池的余热和排气。利用Aspen Plus模拟结果表明:基于584.3 kg.h-1进料的天然气,在POC反应温度1 773 K,吸收压力1.013 MPa,解析压力0.103 MPa的条件下,系统生产乙炔1.9 MW,向外输出电1.7 MW,系统净发电效率为26.8%,火用效率为43.4%。研究表明,新系统提高了乙炔生产的能量转换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火用”经济性分析方法将土壤源热泵系统与成都地区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进行比较,同时将“火用”经济性分析法同传统的“能”分析法进行比较,得出土壤源热泵的单位冷(热)“火用”成本都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低。为成都地区推广和使用土壤源热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尾气余热回收系统的能分析和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245fa作为循环工质,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柴油机尾气余热,从而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对不同蒸发压力下的朗肯循环热效率和发动机不同工况下余热回收系统的火用效率以及系统各组件的火用损失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压力越高则朗肯循环效率越高,工质和尾气之间传热的不可逆损失和蒸发器出口较高的尾气温度使得蒸发器的火用损失率最大,采用余热回收系统回收发动机尾气余热,系统输出净功最高可达18.7 kW。  相似文献   

15.
抽汽压损是一种不明显的热力损失,使蒸汽的作功能力下降、热经济性降低。首先定性分析抽汽压损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根据的物理意义定义锅炉效率、机组效率、发电耗率的数学表达式;由小扰动理论和微分理论,建立抽汽压损变化对抽汽量影响的微分关系式,以及锅炉效率、机组效率、发电耗率变化与抽汽量变化的微分关系式。结合N1000-25/600/600机组,定量分析抽汽压损变化对锅炉效率、机组效率、发电耗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出对热、湿处理过程进行单独评价的概念,并构建了相应评价指标。以某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典型夏季空气处理过程为例,在热力学极限意义上阐明了对热、湿处理进行单独评价的实施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该空气处理过程的显热效明显高于潜热效,潜热效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再热显热损和冷凝水损,因此从潜热效看,表冷器并不是一个节能的除湿设备,采用露点送风回热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潜热效,结果表明在空调系统分析中采用热、湿独立评价可以更好地评价其利用表现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节能潜力,用Yong分析的方法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对一种常见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模拟计算,给出了各部位Yong损失的大小及分布,对其能量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找出了薄弱环节,提出了节能措施。结果表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利用了燃气侧高温吸热和蒸汽侧低温放热的特点,使得其Yong效率高达51.12%,比常规的纯蒸汽动力循环的Yong效率(最高约40%)高得多;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传热引起的Yong损失所占比例最大,为31.67%。所以,改善燃烧和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性,是提高联合循环效率的重要途径;发展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研制和开发新型发电机是高效节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研究结果为系统的总体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平衡分析法(简称分析法)是一种新颖的热力学分析法。本文以表面式换热器为例,对平衡分析法进行了有益的分析探讨:建立平衡方程,提出效率具体表达式,分析冷、热流体的温度和流动阻力对效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应用稳流系统的火用方程 ,分析了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中各主要装置的火用平衡 ,导出了各装置的火用损及制冷系统火用效率的工程计算式 ,并对影响火用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减小系统主要设备火用损的措施 ,最后对一实际制冷系统的火用损进行了分析计算 ,指出了该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引进新型冰蓄冷设备,采用正丁烷作为制冷剂,制冷剂与水直接接触,换热更强烈且稳定。为了研究该系统相应(火用)损因素条件下的节能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能优化,基于该系统及各表冷器(火用)分析模型,分析了热湿比、新风比、送风温差等(火用)损因素对系统(火用)效率和各表冷器(火用)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湿比变化时,处理二次混风的表冷器(火用)损率随之呈正比变化,其他表冷器(火用)损率及系统(火用)效率随之呈反比变化;当新风比变化时,处理新风的两级表冷器(火用)损率随之呈正比变化,其他表冷器(火用)损率及系统(火用)效率随之呈反比变化;当送风温差变化时,处理一次回风的表冷器(火用)损率随之呈正比变化,其他表冷器(火用)损率及系统(火用)效率随之呈反比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