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四八六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与晋国争霸,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筑邗城(注:“邗”即“滨”的意思,因邗城位于长江边上,扬州市郊今称邗江县,大概仍沿用这个意思),并开挖深沟,引长江水经邗城下向北,于武广、陆阳两湖之间入樊良湖,转向东北入博之、射阳两湖,又折向西,经白马湖到末口(在今淮安城北)入淮河,这条运河因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总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河是我国明清时期为治理黄、运等河流而设立的高级职官。明代称为总理河道,清代称为河道总督。总河的设立,与明清时期的漕运政策密切相关。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国家财赋大半出自江南,为了便于调运粮食,永乐九年(1411年)修复会通河,使大运河南北贯通,得以将每年在南方征敛的400万石粮食及百货源源运入京师。从此,维护漕运的畅通无阻,就成为封建王朝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黄河穿越运河入海,  相似文献   

3.
钱塘江河口是世界闻名的强潮河口,汹涌澎湃的钱江涌潮是早已享誉中外的自然奇景;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海塘则是抗御洪潮的海上长城,前人把它与(黄)河防、治运(河)并称。 距今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江三角洲南岸沙嘴东伸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三角港式的杭州湾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四八六年,吴王夫差筑邗沟,引长江水向北流入淮河,其时淮口最低,长江水位高于淮河水位,入淮处曾建有北神埝(即今之节制闸,用以控制邗沟水位)。历史上这一情况曾延续有一千多年。据淮办编写的《淮河史话·评说汴渠》篇中介  相似文献   

5.
国家水行政管理伴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发展和治水实践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华传统文明特色的古代水行政管理体系。明清时期河道总督的职官设置,是古代国家水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的标志,探讨其历史沿革,理清演变脉络,对于了解古代水行政管理体制、认识水利在明清国家行政体系中的作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璟  汤路 《中华建设》2011,(4):72-73
郧阳古城是汉江之滨的一颗明珠,古属麇国、绞国,有"楚之屏障,秦之咽喉,豫之通道"之称,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成语中"朝秦暮楚"、"城下之盟"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在此改荆襄抚治为郧阳抚治,设立湖广行都司,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省会,辖鄂西北六县,于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止,计200余年,后虽经交替变迁,到民国年间仍为湖北上五府之一(即荆襄郧宜施),解放初期曾经设立郧阳市,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使用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泗阳  吴颂华  常云昆 《人民黄河》2006,28(6):11-11,13
通过对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使用权的基本制度环境、水使用权取得的基本制度的论述,认为明清时期水使用权取得的原则包括:有限度的岸渠权利原则、兴夫使水原则、均平原则、水随地移原则、水权交易原则等.研究明清时期水使用权的基本原则,对现代水权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工程概况 江苏省淮安市,城区段里运河分为两支:一支自淮阴船闸东北,穿过市区,自大闸口折而南下,经板闸、河下镇达楚州南,穿越苏北灌溉总渠,长27.7km,即本市之里运河(古清江浦);一支为1959年裁弯取直而新辟,经淮安南郊达楚州,与里运河交汇,名为大运河,长24.3km。  相似文献   

9.
正祭孔雅乐是用于祭祀先师吉礼仪式的雅乐类型,又是大面积推行于地方官府的雅乐类型。孔子故里座落于山东曲阜,又称"阙里"。明清时期,孔府乐舞生是阙里孔庙祭孔雅乐的承载者。西周以来的礼制,后世有"三礼""六礼""五礼"等分类,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五礼"分类法。"五礼"分别为吉、嘉、军、宾、凶五大类。其中,吉礼包括天地、日月、山川、社稷、先师等祭祀仪式。吉礼仪式是封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五礼"之中,吉礼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吉礼  相似文献   

10.
基本情况明代初期,黄河因元末战争的破坏,下游河道紊乱,灾情很重,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于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复修会通河,重新畅通了南北大运河。自此以后,直到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导致运河中断为止的四百多年间,南北大运河成为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主要供给线。由于黄河基本上是东西方向行流,而大运河则呈南北方向通运,黄运交叉成为无法避免的格局。所以明清两代的治河,均以保漕为出发点,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2017—2020年里运河水生物、水生境、水空间、公众满意度等指标,提出保障里运河生态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吴昌新 《治淮》2014,(6):16-18
本文阐述了里运河防洪控制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工程建设理念与目标,比较了工程选址与总体布局,分析了建筑方案的选择,研究了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各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楚州控制工程与北门桥控制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提高淮安市城市防洪标准,减轻城市防洪压力,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的正常生活,改善城市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东扩南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收集京杭大运河里运河段堤防工程地质勘探、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和必要的检测探测,对现状里运河东堤所存在的主要险工险段进行了系统梳理。针对里运河东堤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讨论了里运河堤防工程中土堤、水闸和穿堤涵洞等主要建筑物隐患的主要成因,分析了影响堤防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里运河堤防工程可能的失效路径和破坏模式,并针对里运河东堤险工险段的安全隐患提出了除险加固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徐州地区自然灾害较以往历史较为频繁.其中,黄河决堤而造成的水患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占有主要部分,灾难性的影响也最为严重。因此,政府在水患面前,日益提高荒政实施的重视度,并采取诸多保障措施以抗水灾,其中蠲免税粮、赈济灾民、设仓备荒、发动地方力量等荒政举措有效地减缓了水患灾害以安抚民心,并在社会救济与恢复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收集整理山东省明清时期旱灾历史资料,利用灾害等级法、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明清时期山东省旱灾等级、频次、季节、周期、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揭示山东省明清时期旱灾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山东省共发生旱灾366次,平均每10 a中有6.73 a发生旱灾,以中度旱灾为主;(2)明清时期山东省发生旱灾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聊城、德州、潍坊为旱灾的高发中心,东营、日照、威海、枣庄旱灾发生的频次较少;(3)明清时期山东省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小波分析表明旱灾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4)气候变化、ENSO事件(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合称)、太阳黑子是明清时期山东省旱灾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罗良华 《治淮》2002,(12):31-32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对河道疏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经验总结,提出分析了在河道疏滩工程勘察工作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能广泛地使用于我国内河及湖泊疏浚工程挖泥船的新型辅助工作船的主要特点和用途,为今后国内挖泥船辅助工作船的研制、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里运河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输水主干线,其堤防的渗流与结构安全对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调度与沿线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里运河堤防工程主要险工险段存在的渗流和结构安全问题,系统分析了影响工程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提出了里运河堤防工程土堤、水闸和穿堤涵洞等建筑物的可能失效模式。结合工程勘察与安全检测成果,对里运河堤防主要险工险段的典型断面进行渗流和稳定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确定里运河东堤渗流和稳定的安全性等级,对典型险工险段进行了综合安全评价,里运河东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综合评价为三类堤。研究成果可为里运河堤防加固与监测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振清  寇军  徐兆春 《江苏水利》2012,(3):40+42-40,42
1里运河概况里运河是指南淮阴市两杨庄向南至扬州市南六圩附近入长江段京杭运河,长168km。这段运河是中国古老的人工开凿的水利工程之一。公元前486年,吴开邗沟,沟通江淮。据《水经·淮水注》邗沟路线起于邗城,出广陵过六阳、武广二湖间,下注樊梁溯。旧道东北出,至博芝、射阳二湖,西北出央耶至山阳末门入淮。后经吴王濞、东汉陈登、东晋哀帝、隋炀帝等多次裁弯整治,已具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