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驱动蔡氏电路及蔡氏二极管的实现方案,利用数学分析论述了产生混沌的原因,并建立了驱动.响应保密通信系统,仿真试验表明:利用混沌掩盖方案,把消息信号伪装在混沌信号里,同时能在响应部分正确地解调出加密的信号来达到保密通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石季英  汤琳  赵延红  毛睿 《计算机仿真》2006,23(3):267-269,274
该文采用研究混沌连续时间系统的同步方法,基于系统的稳定性准则,分析了蔡氏电路的混沌同步问题,即用同步误差的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来保证混沌的同步。通过系统的线性项和非线性项的适当分离,使系统的雅可比矩阵的全部特征值为负值,此时响应系统与驱动系统的状态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与初值有关的误差,无论初始同步误差多大。都能使同步误差e(t)最终趋于稳定,从而实现新、旧系统的完全同步。运用该方法对蔡氏电路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得到的仿真结果和分析相符,证明了该方法在研究非线性电路方面是简单有效的,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的常见现象.本文对产生混沌现象的最简单三阶自治电路-蔡氏电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该电路能够出现混沌双涡卷吸引子.  相似文献   

4.
乔闪  齐恒 《计算机仿真》2006,23(5):107-109,275
该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了采用电容交流耦合的非线性负阻对蔡氏电路混沌特性的影响,其结果验证了当耦合电容相对振荡频率足够大时,该电容的加入对蔡氏电路的混沌特性影响不大。采用交流耦合后,利用高频电路实现的各类等效负阻器件得以在蔡氏电路中应用,因而可以获得工作在更高频段的混沌振荡。作为应用实例,该文给出了一个采用标准偏置隧道二极管实现的、混沌带宽达到数百兆赫兹的混沌电路。该电路可以用于宽带载波通信电路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给出了信道增益变化下利用蔡氏电路的混沌信号进行的包括信号调制和解调完整过程的混沌键控通信实验电路。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陆骥  周莉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25(10):73-75,77
研究了混沌理论与数理方程的融合方法,设计出基于蔡氏电路混沌系统的伪随机数产生器,利用MATLAB工具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进行混沌系统的模拟.使用随机性规则检验了模拟的结果,表明该伪随机数产生器算法易于实现、运算速度快、灵敏度高,将其应用于保密通信、物联网等领域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处理速度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鉴于低维混沌加密存在密钥空间相对较小的局限性,基于三维蔡氏电路混沌系统的图像空域置乱加密方法可避免该局限性.利用产生的混沌序列,经过预处理生成置乱索引矩阵用于图像加密.该方案密钥敏感性高,可实现多幅图像的并行加密,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加密效率高,且易于实现的图像加密算法.  相似文献   

8.
把非线性系统的微分几何理论与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目标相结合,设计了蔡氏电路混沌系统的标量混沌信号同步控制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器。在该控制器的作用下,使受控系统同步于给定标量混沌信号,而且同步的效果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蔡氏电路混沌系统的特点,得出了蔡氏电路混沌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的误差系统.根据混沌系统的同步条件,可将混沌的同步问题转化成为误差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即使混沌同步误差系统渐近稳定以实现混沌同步控制.针对蔡氏电路混沌系统的误差系统,采用自适应无源化方法,设计了使同步误差系统渐近稳定的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反馈镇定器.该控制方法实现了2个蔡氏电路混沌系统同步,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变参数非自治蔡氏电路的混沌同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自治蔡氏电路激励电压的振幅和初相位发生微小扰动的混沌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步方法:将非自治方程等效变换为自治方程,使发生微小扰动的激励电压的振幅和初相位能用自治方程不同的初始值来体现,经过这种变换,参数失配的混沌同步问题能用定参数混沌同步方法来解决,再利用单向耦合同步法,结合非线性微分几何控制理论中的串接系统...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车电路复杂的连锁关系以及现有仿真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Agent机车仿真建模方法,构建了基于多Agent的仿真模型并在JADE平台上仿真实现,结果表明利用多Agent间的交互、协作来实现机车内部电路的自治化,是一种更可行、更经济且具有人工智能特性的独特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混沌优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对二级倒立摆系统进行闭环控制。用混沌算法优化控制器的参数,首先将混沌变量引入到模糊控制器的参数域,并进行全局范围内直接寻优,当获得全局近似最优解后,再缩小寻优区间,根据性能指标,在次优解附近继续寻优,得到全局最优参数。控制结果说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在原有忆阻器的定义上采用一种相对简单的荷控忆阻器模型,其忆阻M与电荷q的关系可以用一条二次曲线来描述。经仿真分析,其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类斜"8"字滞后回线,且会随着周期双极性输入信号的频率和振幅的变化而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忆阻器本身参数的影响。用此荷控忆阻器代替蔡氏电路中的蔡氏二极管,得到含荷控忆阻器的电路,给出相轨图、Lyapunov指数与维数来验证其在一定参数配置下处于混沌状态。通过变换系统的初始值,验证了此混沌系统的运动轨迹在初始值微小的变化下会发生很大的差异。Lyapunov指数谱表明含荷控忆阻器的混沌系统在初始值变化时能够进入超混沌状态。利用劳斯判据判别了排除零特征根的影响下该混沌系统在平衡点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时滞系统的Hopf分叉理论,设计了仅考虑单个状态变量的时滞反馈控制器,实现了将蔡氏电路系统的混沌运动稳定到某周期轨道上.首先论证了蔡氏电路系统的混沌动力学行为及平衡点的稳定性,然后详细分析了系统在x,y,z三个不同的单状态时滞反馈下增益参数的可控取值范围,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A generalized and automated proces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ystem uncertainty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 is presented. Wiener–Askey polynomial chaos and generalized 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s along with Galerkin projections, are used to project a resistive companion system representation onto a stochastic space. Modifications to the resistive companion modeling method that allow for individual models to be produced independently from one another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the polynomial chaos system simulation are compared to Monte Carlo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PSPICE and C++. The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various methods demonstrates that polynomial chaos circuit simulation is accurate and advantageous. The algorithms and process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a 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simulator for linear networks containing uncertain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模糊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MATLAB的FUZZY TOOLBOX中的模糊推理系统(Fuzzy Interence System)编辑器与SIMULINK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方便地实现了模糊控制系统(FCS)的计算机仿真。从而克服了对复杂控制律无法直接应用SIMULINK进行仿真的缺点,了SIMULINK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An object‐oriented microwave circuit simulation environment is described. The design of the program is intended to offer flexibility without sacrificing efficiency.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 and in C++ compilers are used to obtain a flexible and robust system ideally sui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global modeling strateg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ircuit, field, thermal, and mechanical analyses. The simulation of spatial power combining systems is used as a vehicle to illustrate the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s of the system.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Int J RF and Microwave CAE 10: 164–182,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