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文动画的创作起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戏曲艺术密不可分。早期在国际社会上引发重大反响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就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国人文动画的创作从取材、故事创作、表现形式都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对艺术创作者的影响。文章将从当代中国人文动画创作的角度,重新探讨重视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及艺术内涵对当代中国人文动画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人文动画的创作准确的体现中国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精神。进而引起对人文动画创作人才进行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学习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申后期,中国有很多经典的极富艺术魅力的动画角色一直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像美猴王、葫芦娃、九色鹿、神笔马良、阿凡提等,角色造型风格各异。让人印象深刻。而如今大量动画作品在风格上跟风日美的痕迹,国产动画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民族性风格。进入新世纪。动画创作者开始尝试一些新的艺术手段来创作动画.而中国的传统戏曲具有独特的东方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时值今日,动画工作者们一直都在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方式来进行动画创作。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创作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戏曲动画和塑造中国戏曲动画角色是万众期待的。  相似文献   

3.
国画和水墨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既有差异性,又有关联性。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片是以水墨画的方式来创作动画片,水墨画中的"意境"是国画的灵魂所在。因此,传统水墨动画片中的国画精神,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动画人物造型,和影片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传递含蓄、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民族性类型与动画创作的相互关系入手,剖析了现代中国动画民族性类型倾向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动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民族倾向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德江傩戏文化独具艺术特色,它曾在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史上绚烂绽放,但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傩戏的传承与推广也极具挑战。文章挖掘傩戏文化中应用于动画创作的可行性要素,同时借助持续性数字化发展的新媒体平台,对弘扬傩戏文化、创作出具有民族性的动画短片都极具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影视动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各个国家都有着相当的艺术地位,也是文化产业重要的构成。目前中国动画正在面临着一些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问题,既动画类型的缺乏。我国动画行业亟需一些新的面孔,既要凸显中华传统民族的精神,又能够跟世界动画所接轨。这种新类型的动画形式不仅能拓展中国动画的发展道路,更兼具着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本文从动画的表演体系、戏曲与动画融合的形式美的探索、以及动画的民族化三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7.
《软件》2017,(6):132-137
皮影戏,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如今因为制作、保存、传播等问题陷入窘境,为了更好的将传统皮影戏进行传承与保护,将皮影戏与计算机三维动画进行有效的结合,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丰富传统皮影戏表现形式以及扩展动画的表现内容和方法。本文通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维皮影动画,传递正能量,深入中小学的文化教育中,加大力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文利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创作《武松打虎》皮影动画,加强皮影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力度,使更多人享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拥有举世瞩目的传统文化,五千年文化积淀为动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资源。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应该重新塑造带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相融合,既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将焕发出民族之光的动画艺术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动画的制作水平明显提高,但相比较于美、日等动画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动画前期创作是动画创作与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它决定了动画的风格与精神。文章探讨在动画前期创作中引入传统卷轴画视觉语言,以拓展动画前期的创作思维。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来彰显动画作品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深化中国动画精神内涵,建立"中国动画"品牌形象;传递本民族特有的东方美学思想,实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时代,动画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深受国际审美趣味的影响。美国动画中的自由主义与幽默精神以及日本动画中特有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其风靡世界的秘密所在。这些动画强国除了关注发掘自身文化传统以外,在动画创作中他们也积极探索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文化传统,为己所用,这些充满异国情趣的文化拼盘在世界上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动画创作中,美术设计决定着整体风格,而风格的营造必须追溯其文化根源.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动画创作宝库.动画创作者应该对传统文化、民间美学情有独钟,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滋润下,设计出有特色、有内涵的现代感强和艺术性佳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水墨动画曾经一度风靡世界,创造了属于中国的独有的艺术形式,但是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难度大,影响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在技术日益革新的今天,数字特效使我们独有的水墨动画表现形式重获新生。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相信品牌的力量"形象广告《水墨篇》为例,从传统文化,数字特效技术,元素结合,几个方面阐述数字特效下的水墨艺术。  相似文献   

13.
影视表演艺术学被广泛应用在电影电视以及舞台戏剧中,动画艺术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分支,表演艺术也随之融入到三维动画创作中。动画表演为动画师创作鲜活的角色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由于计算机图形学飞速发展,极大简化了动画艺术的制作流程,在三维动画中应用表演理论及艺术方法会极大完善角色的肢体行为,使动画师深入理解角色动作行为及把握角色性格,表现出鲜活的角色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最动人、最传神、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就是具有民族独特性的艺术。中国元素不管从符号上还是精神上都深刻反映和传承中国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中国聪慧、朴实、善良、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剧脸谱、门神年画、水墨绘画、敦煌壁画等博大而精深的中国元素,因为其民族性、独特性、地域性等鲜明特征,而在动画角色设计中展现了独特魅力,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粹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构建了动画角色真正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在热门的娱乐项目中,视觉文化的比重不断增强。作为视觉文化的传播手段,动画的经济价值与文化影响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我国的动画产业依旧处于发展的低谷阶段。对我国的动画产业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个性与特色并不显著,渐渐呈现出了简单模仿的误区之中,距离实现民族化的道路越来越远。在数字化时代中,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国产动画的民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互结合来促进中国动画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主要对数字化时代中动画的发展进行了阐述,研究了基于中国动画民族性的拓展数字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深入分析了日本动画角色造型中的中国元素运用情况,从国外动画创作的视角探寻中国文化在动画创作上的发展,以期为中国动画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画从它的产生起就与中国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极其重视对中国绘画的借鉴和探索,从中寻找审美语言、造型风格和艺术符号;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绘画语言在造型、色彩、写意抒情、构图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中国动画的创作。中国的水墨动画片之所以能打动人。正因为其中的国画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动画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使人耳目一新,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具体分析中国水墨动画片中国画元素的巧妙运用,就要从中国传统哲学及绘画观念来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叶天外有天曳动画创作的民族化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画片《大闹天宫》、长篇《铁扇公主》、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等都是世界动画史上经典的中国作品,让人们认 识中国动画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蕴含强烈的中华民族艺术探索精神。自1985 年后的《金猴降妖》等一系列动画片中,已难觅 推出真正具有民族化意味的动画作品。直至2014 年《天外有天》中国元素的动画作品获得了第41 届奥斯卡动画类奖项,以期为以 后的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提供一定的创作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国产动画片动画形象,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再度辉煌提供可行性解决方案。利用综合分析与归纳法研究发现经典的国产动画形象取材上,大都取材于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形象设计上,基本都是吸取民间手工艺术的精髓;动作设计上,主要是将京剧的程式化、民间皮影等动作方式、乐器的节奏特点运用到动作设计中,使角色充满中国民族风味。因此,今后若要创作出经典的动画形象,在设计上不能一味模仿,而是要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体现深厚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本土文化是动画这门综合艺术成长与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为切入点,研讨了动画专业教学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提出因地制宜的采集各地独特性文化资源,并从多方面和层次充分利用的策略,对动画教学培养学生认同本土文化和致力于创作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动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