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平邑石膏矿采矿方法及采空区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邑放现有新老两座矿井,均采用浅孔落矿房柱法开采,矿石损失率40%,形成空区10万m^2(老矿)和1.2万m^2(新矿),1994年空区冒落2.5万m^2,经济损失巨大,合理的空区处理措施,是矿山正常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石膏矿采空区积水对矿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矿柱支撑体系为核心的房柱式采矿方法,采空区的稳定性状态是由矿柱和矿房顶板两个基本要素共同决定的。以湖南某石膏矿为例,结合室内力学参数实验,采用Bie-niawski强度公式和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分别对干燥采场和泡水采场的矿柱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石膏矿石泡水后其抗压及抗拉强度分别降低至78%,62%。矿柱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矿柱长期泡在水中,其安全系数下降较大,对采空区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护顶层对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多数石膏矿山采用房柱法开采,通过在采场中保留一定厚度的石膏层来维护顶板的稳定性,护顶层是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石膏矿采场护顶层破坏模式分析的基础上,以湖南常德某矿山的实测数据为例,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护顶矿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根据该石膏矿开采结构参数,提出了合理的护顶层厚度,为石膏矿山采场护顶层厚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FLAC建立数值模型,对邵东石膏矿采空区的沉陷进行了模拟计算。比较开采前后的水平和竖向应力变化,发现应力变化特征不同;分析采空区顶、底板、边帮以及地表的位移,可以了解各部分变形机理不同。再结合模拟的结果和实际调查,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采空区是不稳定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9.
邵东县石膏矿采空区地面稳定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东县石膏矿长年开采且采空区未经处理, 总采空面积已达1.05 km2, 采空体积371 万m3 。针对邵东县石膏矿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参数进行了计算, 指出全区34 个采空区都处于极不稳定到不稳定状态, 危险程度大, 并根据矿区实际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西部某矿山井下采空区围岩稳定性,结合现场CMS空区探测数据及FLAC软件,建立了空区赋存地质模型,分析了采空区围岩稳定性,并结合岩体破坏判据判定了空区的稳定性状况.结果表明,空区的结构尺寸对空区稳定性影响较大,1号空区因顶板平整,最大沉陷位移及最大拉应力均最大;3号空区虽空区体积及暴露面积均大于1号空区,但因顶板成拱形而使得其整体稳定性比1号空区好. 相似文献
11.
12.
大汶口盆地为古近纪石膏矿的一个主要赋存区,王庄矿段位于大汶口盆地的东南缘,该矿床赋存于古近系官庄群大汶口组二段,属湖相沉积矿床。矿层倾角约1~5°,厚度1.82~13.96m,最大长度1 380m,最大斜深850m,矿段平均品位(Ca SO4·2H2O+Ca SO4)74.50%,矿石工业类型为石膏型。同时,从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物质来源方面探讨了石膏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煤矿采空区上桥梁变形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交通设施等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经常会在一些容易引发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的地段(矿山采空区、溶洞等上方)建设桥梁等重要建筑。如何有效地为基础建设提供保障,并为灾害治理提供合理建议成为测绘行业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在煤矿采空区上进行桥梁变形观测的实例,试图对变形观测的施工方案设计、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神经网络法的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评价采空区地基的稳定性,提出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预测评价.以采煤工作面终采时间、沉降趋势、深厚比、构造复杂程度、上覆岩层强度、相对位置、"活化"因素等作为评价指标,将采空区稳定性等级从稳定至不稳定划分为4个稳定级别,中间层设8个神经元,建立了3层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预留了8个评价单元用于检验.BP人工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收敛效果,训练后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采空区稳定性的预测评价结果正确,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评估和规划设计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LAC2D有限差分程序对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新建建筑物载荷作用下的地基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为老采空区上方新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矿井通风系统是保证煤矿井下良好工作环境的重要系统,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要。影响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整个通风系统的网络结构和风机的性能,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和调控方法,并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