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物营养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升高.食物原料的烹饪与加工会导致营养素的流失.因此,烹饪时需根据食材的特点,科学选择烹饪方式,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流失,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本文阐述了食物原料在烹饪过程中营养素流失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为人们合理选择烹饪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烹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火烤、石烹,到如今上百种烹饪加工方法,不仅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还给人以美的享受。食品原料经过合理科学地烹饪加工后,味道会更加鲜美,芳香适口,易于消化,并能消毒灭菌,提高食欲,供给营养,增强体质,保证人体健康。烹饪,包括对各种食物原料进行选择、加工、加热、调味、制作和美化等所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一定程度营养素的损失是  相似文献   

3.
邱洪和 《美食》2014,(4):84-85
<正>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原料有几百种,它们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烹饪过程中,从前期的贮藏、加工,到正式烹饪,最后将食材加工成色、香、味、形、营俱佳的食物,所含营养素会有一定的变化,营养价值也会有所改变。这不,小编特意请教专业的营养厨师,教大家怎么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在烹饪过程中,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都会因受烹饪过程中理化因素的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损失。了解烹饪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烹饪加工过程中该怎么做,才能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营养素。  相似文献   

5.
烹饪的根本目的是将食物原料加工烹制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食物,既能使食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又达到食物合理营养的目的。但由于烹饪条件与方法不同,食物中的维生素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日常的烹饪操作对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并提出科学的烹饪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烹饪过程是指将烹调原料加工烹制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食物,又能使食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达到合理营养,保障身体健康,满足人们在饮食方面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过程。但是,食物中营养往往是被食物的组织所包含。通过烹调,食物中部分营养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如淀粉加热后变化为糊精,部分淀粉分解成双糖。又如蛋白质受热会凝固变性,其中一部分蛋白质会分解成肽和各种氨基酸,若溶解于汤中,便形成胶蛋白,更利于消化吸收。加热也可使植物性细胞壁破坏,水溶性物质浸  相似文献   

7.
食物营养价值和食物原料本身的营养成分密切关联,不仅如此,其营养价值的决定性要素也涵盖了食物加工中营养保存效率。所以在食物烹饪加工过程中,方法合理性与否关乎最终食品质量优劣。本文对不同烹饪方法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营养素是食物中含有的一些能为人体提供热能。调节生理机能。构成及修补机体组织的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存在于烹饪原料之中,而它们所含的营养素会受采购、运输、贮存、保管、初加工等几个阶段的影响,其维生素受烹饪过程中理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科学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强调烹饪是合理膳食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烹饪方法的科学合理应用,可以兼顾食物的营养与美味。本文就烹饪与食物中营养素展开讨论,简要概述了常用烹饪方法对营养素的作用与影响,并提出了减少烹饪过程中营养素流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食物烹饪加工中维生素的损失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良好的“色、香、味、形”刺激人们食欲,增加食物摄入,促进营养与健康。食物合理、正确的烹饪加工有利于人体对营养成分的摄入、消化与吸收。但不正确的烹调加工可能造成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维生素类微量营养素,由于其在食物中含量少,稳定性差,烹饪中非常容易流失、破坏。维生素长期摄入不足,易造成缺乏性疾病。研究食物烹饪加工中维生素类微量营养素的损失途径和保护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食》2016,(8)
正烹饪的过程不仅是一门蒸、炒、炖、煮的手工技术,也是一门需要用心创作的烹饪艺术。它不仅需要熟悉各类食材的本质特性,更需要食材之间营养元素的互补与搭配。所以,在保证视觉和味觉享受的基础上,唯有合理选择食材原料,最大可能地保留食材的原味,极力调和原料之间的营养功能,做到琴瑟相和,科学烹饪才能真正让食材发挥其更大作用,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烹饪时合理选择原料与方法,可以使各种食物的营养素在数量和功能上互补,以提高食物原料的营养价值,烹饪过程中,热、水、酸、碱等  相似文献   

12.
“金裹银”源于四川羌族的营养美食,即用玉米粉裹大米饭蒸制而成。食物的营养价值取决于所含的营养素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比例是否恰当。自然界没有哪一种烹饪原料含有人体所需足量的全部营养素。单一的烹饪原料膳食结构不可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将膳食结构进行粗细粮搭配和荤素原料搭配,这种搭配是合理的搭配,这种搭配可以使营养素进行互补,使人摄入的食物营养素达到均衡。玉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植物蛋白、脂肪、糖类、食物纤维和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B2、B6和钙、磷、铁、镁等矿物质,被誉为…  相似文献   

13.
向文江 《四川烹饪》2003,(12):33-34
用中式烹调方法烹制出的食物,不仅味道鲜美,口感美妙,而且还能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然而,由于我们有时候使用的初加工及烹调方法不当,也常常会导致食物营养素的损失,从而降低食物营养价值。首先是初加工不当而造成食物营养损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爱把米反复淘洗干净;蔬菜切后再洗;对肉类原料也总是用水冲洗后再烹制,看起来这是讲究卫生,实际上用这样的初加工方法却造成了食物营养素的大量流失。据有关资料介绍:淘米会造成维生素B1损失30%~60%、无机盐损失70%、蛋白质损失15.7%、碳水化合物损失2%,如果淘米的次数越多,其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中外食品工业》2009,(8):31-31
健康美食法宝 压力锁住营养和美味;压力式烹饪可增高沸点温度(高达116℃),这样可以更好地锁住食物的味道。它能够确保将所有类型的米饭和食物彻底煮熟,即便是坚硬的大豆和大块的肉也不例外。由于缩短了烹饪时间,各种营养素不至于因为长时间的烹饪而流失,食物中将保留更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平衡营养     
<正>人体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平衡,无论是营养缺乏或过剩,都会引起疾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由食物供给,在代谢过程中,各种营养素比例适宜才能协同作用,发挥最大的营养效能。  相似文献   

16.
陈竹青 《美食》2010,(7):26-26
我国烹饪历来十分讲究菜肴风味,但烹饪过程中存在一些营养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烹饪原料的风味特色,最大限度地保存营养素,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通常在烹饪食物时,食物加热时间越长,原有的各种维生素成份被分解的就会越多。电压力锅由于采用的是密封烹饪,使加热时间大大缩短。虽然有泄压阀的电压力锅在烹饪中有少量的气体损失,但因不会有新的氧气流入,烹饪过程中食物的营养保存率与普通的烹饪方式相比可以提高40%左右.因此电压力锅也是一个能够推动烹饪健康的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8.
沈萍 《食品界》2023,(8):58-60
<正>在烹饪过程中,食物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使其具有更好的颜色和香味。食物烹饪是动态性过程,必然导致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不平衡,并且各种烹饪方式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重点探讨了各种烹饪方式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以及怎样通过合理地烹饪来保证食物在烹饪过程中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的对策。在人们日常生活对食物的烹调中,将煎、炒、烹、炸等多种烹饪方式间的差异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新,使菜肴的颜色和味道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饮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食物种植、生产、消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社会风俗、宗教习惯等因素不同,饮食文化有较大差异。比如,中国是传统的种植业大国,食物烹饪技术较为丰富,食物原料以谷物为主、肉类为辅,擅长烹饪,以多种佐料来激发食物的香味,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厨师首先考虑的是食物的色、香、味,很多食品都会经过长时间的油炸和炖煮,但食品经过长时间的烹饪,会破坏食品原有的营养结构,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因此营养问题就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传统烹饪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食物的色香味俱全,传统烹饪技术中要求制作食材应十分用心。我国传统的烹饪技术品种繁多,差异较大,在制作过程中的原理分析就决定着烹饪的质量。本文通过详细地分析我国传统的烹饪过程中的有关方法,得出中国传统烹饪过程中需注意的各类事项。中式烹饪的过程原理烹饪是指简单地处理食材,使食材原料经加工后由生的食物变成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