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物营养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升高。食物原料的烹饪与加工会导致营养素的流失。因此,烹饪时需根据食材的特点,科学选择烹饪方式,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流失,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本文阐述了食物原料在烹饪过程中营养素流失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为人们合理选择烹饪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减少食物原料烹饪过程中的营养素损失,提高食物营养价值,本文研究了食物烹饪过程中营养素损失类型,并从烹饪方法、食物初步处理、烹饪过程3个方面研究了食物原料烹饪过程中营养素的控制措施,进一步减少了烹饪过程中食物营养素的损失,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物原料在进行高温烹饪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分子结构会因受到高温、添加剂、化学元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进而造成其营养素的降低与流失。科学的烹饪手法以及适当的原料配置、加工等,非但不会过度破坏食物成品的外观、风味等,还能保留食物的营养素。本文基于烹饪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了食物原料烹饪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形式、损失因素以及控制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烹饪的根本目的是将食物原料加工烹制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食物,既能使食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又达到食物合理营养的目的。但由于烹饪条件与方法不同,食物中的维生素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日常的烹饪操作对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并提出科学的烹饪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烹饪过程是指将烹调原料加工烹制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食物,又能使食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达到合理营养,保障身体健康,满足人们在饮食方面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过程。但是,食物中营养往往是被食物的组织所包含。通过烹调,食物中部分营养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如淀粉加热后变化为糊精,部分淀粉分解成双糖。又如蛋白质受热会凝固变性,其中一部分蛋白质会分解成肽和各种氨基酸,若溶解于汤中,便形成胶蛋白,更利于消化吸收。加热也可使植物性细胞壁破坏,水溶性物质浸  相似文献   

6.
食物烹饪加工中维生素的损失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良好的“色、香、味、形”刺激人们食欲,增加食物摄入,促进营养与健康。食物合理、正确的烹饪加工有利于人体对营养成分的摄入、消化与吸收。但不正确的烹调加工可能造成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维生素类微量营养素,由于其在食物中含量少,稳定性差,烹饪中非常容易流失、破坏。维生素长期摄入不足,易造成缺乏性疾病。研究食物烹饪加工中维生素类微量营养素的损失途径和保护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烹饪的王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名扬海内外。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与世界各国各民族饮食烹饪相比较,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当代烹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继承前辈烹饪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需要努力改革创新。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营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只有营养合理,各种营养经过合理的搭配和烹调,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昧佳肴,人们食之才会健康。但传统习惯中,由于营养观念淡薄,  相似文献   

8.
在烹调中,烹饪原料受热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和营养素的变化上。这些变化有些有助于提高菜肴的质量,有些却会给菜肴的质量带来不良影响。而烹调,则应有效控制原料受热所引起的变化,使其朝着有利于提高菜肴质量的方向进行。一、色的变化颜色  相似文献   

9.
岳尧  曲敏 《食品安全导刊》2023,(10):108-110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现在对于烹饪的要求不仅仅是将食物做熟,还要从色、香、味各方面考量。烹饪工艺的进步带来多种多样的烹饪方式,本文系统介绍了食物不同的烹饪方式,包括水基烹饪、油基烹饪、空气传热烹饪以及其他烹饪方式,阐述了食物经过不同烹饪方式产生的有害物质与减控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各式各样的烹饪方式在赋予食物不同风味的同时,也会在烹调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化合物,如丙烯酰胺、多环芳烃、醛、苯等,这些有害化合物会损害人体健康。本文系统介绍了食物不同烹饪方式(水基烹饪、油基烹饪、熏烤腌制和其他烹饪方式)的优缺点;综述了食物在不同烹饪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形成与减控技术,以期为食物在烹饪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控制以及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烹饪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变化的规律。样品经5 mol/L NaCl溶液提取后,采用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和富集。以体积比20%的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200 nm的检测波长下检测,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丙烯酰胺标准溶液在0.05μg/mL~5.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检出限为4.5μg/kg,定量限为15.0μg/kg,加标回收率达到96.2%~98.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3.2%。  相似文献   

12.
烹饪是每个家庭必须进行的日常工作之一,在烹饪过程中,控制食物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将原材料通过烹饪加工成美味可口的食物,确保营养价值丰富,并控制和降低不安全因素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烹饪过程中影响食物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烟熏食物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类食物.如熏肉、熏鱼、熏蛋等.这类食物都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  相似文献   

14.
正在烹调中,烹饪原料受热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和营养素的变化上。这些变化有些有助于提高菜肴的质量,有些却会给菜肴的质量带来不良影响。而烹调,则应有效控制原料受热所引起的变化,使其朝着有利于提高菜肴质量的方向进行。一、颜色的变颜色是评价菜肴质量的第一个重要标准。鲜艳和谐色彩的菜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提高人们的食欲。虽说烹饪原料五颜六色,但菜肴的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世界著名。但随着人们的生活不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不仅仅是解决人们的温饱。因此,在美食得到极大丰富的时候,吃得营养,吃得卫生、吃得健康,更为重要,也越来越被各界人士重视。我国的营养学家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中国膳食中重点要解决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提出营养配餐。但二十年过去,食品的营养合理搭配问题依然严峻,指导美食的制作者和美食的消费者懂营养,讲营养,做得合理,吃得健康的工作依然艰巨。今后我们将陆续约请一些营养专家撰写做得营养,吃得健康系列文章。并希望各界关注美食营养的人士,来信、来稿,提出问题,发表看法,阐述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食物中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它们维持着生命的正常活动和保持人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其主要作用为:作为能源物质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活动;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调节、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食物中,且易于摄取,但是由于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烹饪食物中羧甲基赖氨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并研究了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羧甲基赖氨酸含量变化的规律。样品经硼氢化钠还原6 h后,采用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和富集,以体积比80%的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分离目标物。结果表明,羧甲基赖氨酸标准溶液在(0.01~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4,检出限为15.0μg/kg,定量限为45.0μg/kg,加标回收率达到91.2%~9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3.9%。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在组成人体的六大营养要素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和水四大要素,在自然界和食物中广泛存在,易于摄取。由于偏食等原因,维生素和无机盐(矿物质)的摄人不足较为普遍,易引起多种疾病。为补充营养,一些人偏爱补品、营养液;另一些人则迷信中西药物。其实,日常食物就可使人体获得足够的  相似文献   

19.
烹调就是把食物经过加工调味及热处理,使之便于人们食用和吸收营养素的一种手段.若烹调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营养物质的大量损失,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因此,研究烹调中营养素的损失与保护,对于提高菜肴营养价值,引导烹饪走向营养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食品工业科技》1985,(03):53-56
<正> 无论是动物性还是植物性食品,一般都需要经过加工。加工的目的,一是便于食用,二是便于保存。加工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归纳为热加工、冷冻贮存、脱水、发酵、盐渍、糖渍、电离辐射等。在一般情况下,加工食品所含营养素的量要比新鲜食物低。这是因为食物在各个加工过程中要经受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其中虽然也有增进食品营养价值者,但大多产生降低营养成分的不利影响,由于淋洗、加热、光和氧的作用,最容易使某些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降解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