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研究苦笋壳不同提取相的抗氧化作用和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以70%(体积分数)乙醇和水分别对苦笋壳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总酚及总糖含量。以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OH清除能力、铁离子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 FRAP)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测定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3种萃取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水提方式总糖含量为(97.3±0.28)%,高于醇提方式。总酚和黄酮含量在醇提相中较高,分别是(28.53±1.67)%和(27.22±2.02)%。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上看,醇提相大于水提相。醇提方式下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对·OH清除能力可达(67.32±1.57)%,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分别是(0.158±0.003)、(0.104±0.006)mg/mL,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苦笋壳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对α-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羊栖菜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及降低餐后血糖活性,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羊栖菜乙醇提取物得到各萃取物,测其总多酚、黄酮含量;运用DPPH·、ABTS·、FRAP三种方法评价抗氧化活性,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及DNS法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率,小鼠糖耐量实验评价其降低餐后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是34.47 mg/g和5.77 mg/g,其抗氧化活性仅在DPPH·试验中略低于正丁醇萃取物,当浓度为1.6 mg/mL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是90.17%(DPPH·)、0.35 mmol/mg(ABTS·)和0.72 mmol/mg(FRAP);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中,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物的IC50值分别是0.54、0.29、0.27 mg/mL;前三种萃取物均能明显降低餐后血糖。本研究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作为膳食补充剂或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潜力,为羊栖菜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美味牛肝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为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美味牛肝菌乙醇浸膏进行分级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4部分,评价4种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DPPH·)、ABTS~+自由基(ABTS~+·)、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能力;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孔板2倍稀释法测定4种萃取物对3种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3种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枯草芽孢杆菌、四联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OH清除力高于Vc,清除能力依次为石油醚相(EC_(50)为(0.016±0.002) mg/mL)乙酸乙酯相(EC_(50)为(0.191±0.007) mg/mL)水相(EC_(50)为(0.207±0.007) mg/mL)正丁醇相(EC_(50)为(0.225±0.007) mg/mL),4种萃取物对·O_2~—清除力相当(EC_(50)均为0.007 mg/mL),对DPPH·和ABTS~+·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低于Vc。美味牛肝菌4种萃取物对6种菌株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对四联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美味牛肝菌中含有较多抗氧化和抑菌的活性物质,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相对较高,可作为今后分离美味牛肝菌中活性成分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从广西龙胜县的罗汉果植株根中分离内生菌,并采用打洞法和Bernfeld法从中筛选出对α-淀粉酶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发酵液后进行活性部位追踪。结果表明,从罗汉果根中分离得到10株内生菌,并从中筛选到2株α-淀粉酶抑制活性较高的菌株PD-3(42.51%)和PD-4(56.29%);两菌株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物质均来自发酵液,发酵液经萃取后,菌株PD-3和PD-4抑制活性最高的萃取相分别为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4.19%和88.46%,较阿卡波糖的抑制率(45.17%)高;菌株PD-3的正丁醇相含有多糖、黄酮等化学成分,菌株PD-4的乙酸乙酯相含有糖类、酚和醌等化学成分;两株菌株经形态观察均初步鉴定为青霉属(Penicillium),表明罗汉果内生真菌具有产α-淀粉酶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采用萃取法制得太行菊黄酮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使用体外(PNPG) 法建立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筛选模型,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抑制类型。太行菊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活性与黄酮的质量浓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黄酮质量分数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相,且高于阿卡波糖,而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低于阿卡波糖。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IC50=1.01 mg/mL)<正丁醇(IC50=1.25 mg/mL)<阿卡波糖(IC50=1.47 mg/mL)<残余水相(IC50=1.77 mg/mL)<石油醚(IC50=2.12 mg/mL)。酶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混合型抑制类型中竞争与非竞争关系;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抑制类型。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黄酮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在开发成辅助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或药品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有望将太行菊醇提物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黄酮开发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沙葱为原料,用纯水对其进行提取,并且以该取提液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中的黄酮含量,通过测定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来评价沙葱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别采用α-葡萄糖苷酶与胰脂肪酶抑制模型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沙葱中总黄酮含量为4.02 mg QE/g DW,对DPPH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活性,测定得到的Trolox等价抗氧化能力为51.82 mg Trolox/g,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867mg/mL,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抑制的IC_(50)值分别为326.29mg/mL和179.48 mg/mL,且都呈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沙葱中黄酮含量丰富,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有深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DPPH法、FRAP法和α-胰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白叶单枞黑茶醇提物及其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及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55.68±4.34)mg/g(以芦丁当量计)和(313.84±9.79)mg/g(以没食子当量计);乙酸乙酯萃取物DPPH·清除活性的EC50为13.72μg/mL,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EC1为43.38μg/mL;同时该萃取物也具有最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5mg/mL时对α-胰淀粉酶抑制率为95.83%,50μ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91.30%。采用HPLC-DAD-MS/MS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析,通过对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质谱信息进行分析,并参考相关文献,推定出12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包括茶生物碱以及多种以芹菜素、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糖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罗汉果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从罗汉果内生真菌中筛选8株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试验,用DPPH·清除法和·OH清除法测定发酵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8株罗汉果内生真菌发酵产物通过化学成分定性试验,推测可能含有蛋白质、多糖、有机酸、黄酮和醌类等物质。在供试液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其中菌株F5发酵液对DPPH·的清除率大小顺序为乙酸乙酯萃取相(96.83%)>VC(95.77%)>氯仿相(95.24%);菌株F5发酵液对·OH的清除率大小顺序为VC(99.36%)>原液(73.56%)>水相(61.98%),表明罗汉果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且抗氧化的成分极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化橘红柚皮苷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测定化橘红柚皮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分析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结果表明,化橘红柚皮苷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优于阿卡波糖,柚皮苷主要以剂量依赖性、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0.008 mg/mL,阿卡波糖的IC50为0.026 mg/mL,且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竞争性、可逆抑制,同时0.08 mg/mL浓度的柚皮苷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基于化橘红柚皮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将其进一步用于天然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香榧的叶、茎、假种皮、种壳和种仁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的含量,及其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能力,比较香榧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间接证明其在降血糖和预防痛风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香榧不同部位提取液的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香榧仁和香榧叶分别含有最高的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为25.28?mg?GAE/g和1.10?mg?CE/g,而香榧茎和香榧假种皮中的黄酮含量最高(P>0.05)。生物活性分析显示,香榧仁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能力,且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0.14?mg/mL)高于阳性对照品阿卡波糖(IC50=1.29?mg/mL)。因此,香榧仁是优于香榧叶、茎、假种皮和种壳的天然抗氧化剂、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资源。  相似文献   

11.
6种药用植物内生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论文以6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药用植物乌头、唐松草、独活、车前草、薄荷、泽泻为材料分离内生菌,并对内生菌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以PDA培养基分离内生真菌,以高氏培养基分离内生放线菌,测定各提取样品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其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活性菌株进行的鉴定。结果分别分离得到43株内生真菌,18株内生放线菌,其中内生真菌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OH自由基有较强清除(清除率≥70%)作用的菌株有6株,占所用菌株的9.84%。其中菌株DHL-10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过氧化氢的IC50为0.26 mg/m L,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了0.81±0.05 mg/g和0.84±0.05 mg/g;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鉴定该菌株为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真菌。本研究的结果证明,药用植物内生菌是抗氧化活性物质寻找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提取不同月份准噶尔山楂叶,系统溶剂萃取其醇提物得到环己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分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铁离子还原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准噶尔山楂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准噶尔山楂叶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以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乙酸乙酯部位(28.87 mg/g)效果最佳,其对DPPH清除活性(IC_(50)=0.026 mg/m L)远强于阳性对照BHA(IC_(50)=0.996 mg/m L),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191.71 g/m L)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_(50)=1 044.32 g/m L)。各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性,说明黄酮类化合物为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5种野生多孔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  袁海生  曹云 《食品科学》2011,32(13):40-44
以BHT、TBHQ和Trolox 3种合成抗氧化剂为阳性对照,运用DPPH法和ABTS法对瓦宁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喜马拉雅木层孔菌(Phellinus himalayensis)、尖小木层孔菌(Phellinidium aciforum)、乌苏里黑孔菌(Nigroporus ussuriensis)和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5种野生多孔菌子实体的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和无水乙醇提取物(AEAE)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5种菌的EAE和AEAE清除自由基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每种菌AEAE清除自由基活性均高于其EAE;瓦宁木层孔菌AEAE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60.74mg/L,低于BHT(IC50值为90.51mg/L);清除ABTS+ ·能力最强的也是瓦宁木层孔菌AEAE,其IC50值为32.26mg/L。因此瓦宁木层孔菌(杨黄)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药典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康定灵芝多糖、三萜及灵芝酸A、灵芝酸C1、灵芝酸F的含量。通过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考察以及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评价了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康定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分别为1.15%和1.50%,灵芝酸A、灵芝酸C1和灵芝酸F含量分别为0.052%、0.020%和0.064%。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康定灵芝多糖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75 mg/mL和1.24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1.45 mg/mL和1.97 mg/mL。三萜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65 mg/mL和1.06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1.44 mg/mL和1.09 mg/mL。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康定灵芝功效成分含量高,同时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百香果叶进行初步活性评价,研究了其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7.0±1.2)mg没食子酸/g和(70.8±1.6)mg芦丁/g。4种萃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尤其是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对照品BHT。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不高,r分别为0.546和0.540;另外3个模型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较大(0.788r0.847);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为极显著(P0.01)。比较发现百香果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最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是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且营养价值高,为阐明鱼腥草水提物不同萃取组分的抗氧化、抗糖尿病活性及主要化学组成,该研究比较了鱼腥草水提物及其萃取组分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糖含量和总蛋白含量,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和抗糖基化能力,并用质谱技术测定高活性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鱼腥草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ethyl acetate fraction, EAF)含有最高的总酚含量(440.3 mg GAE/g)、总黄酮含量(103.57 mg QUE/g)和总蛋白含量(2.45 mg BSA/g),但总糖含量(11.32 mg Glu/g)最低。EAF同时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值分别为71.67、50.00和232.63μg/mL,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是阿卡波糖的3.15倍,鱼腥草水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组分(n-butanol fraction,nBuF)次之。EAF也具有最强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白栓菌提取物的降糖活性,筛选其降血糖的活性部位。方法:用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模型评价大白栓菌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的降糖效果;对活性更好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高血糖小鼠模型进行验证,测定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标ISI,同时测定乙酸乙酯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大白栓菌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乙酸乙酯部位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乙酸乙酯部位对酵母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但对大鼠α-葡萄糖苷酶无抑制活性。结论:大白栓各萃取部位都具有降糖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最好;乙酸乙酯部位对大鼠α-葡萄糖苷酶无抑制活性,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5个不同极性部分,以多酚含量、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制微生物生长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能力。结果表明:柳叶腊梅叶多酚量较为丰富,乙酸乙酯萃取物含量最多,为(309.5±4.81)mg/g。柳叶腊梅叶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甲醇、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24,1.11,0.61,0.48,0.98,1.36 mg/mL。柳叶腊梅叶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显著,其对4种受试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2 mg/mL。故柳叶腊梅叶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抑菌特性,为进一步分离提取活性化合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指导下,探究绣球菌中不同极性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两种不同乙醇浓度对绣球菌进行超声辅助提取,提取液经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后,获得不同极性组分。将上述所有组分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获得抑制活性组分,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并用酶促动力学和Lineweaver-Burk 双倒数法探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所有活性筛选组分中,用50%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60%乙醇洗脱组分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强,其IC50为0.0927±0.0600 mg/mL,与阿卡波糖(IC50:0.0795±0.0200 mg/mL)活性相当,是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类型。此研究明确了绣球菌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组分,并探讨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利用绣球菌开发食用降糖产品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广西食用海藻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抑制作用动力学。采用萃取法制得食用海藻(海带、裙带菜、紫菜)的甲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采用体外筛选(PNPG)法筛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部位。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高抑制活性部位的反应动力学,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判断抑制剂与酶作用的抑制类型。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食用海藻(海带、裙带菜、紫菜)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紫菜的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活性相对较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7.89 mg/mL,其抑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_(50)=11.45 mg/mL)。食用海藻(海带、裙带菜、紫菜)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属于混合型抑制类型。广西食用海藻的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