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述了柑橘中农药残留现状,介绍了当前在柑橘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QuEChERS、双向逆流色谱法等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色谱法、无损光谱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方法的应用进展。提出了我国柑橘农药残留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常用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但因其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毒性,食品中DEHP的分析与检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食品中DEHP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并对其常用检测方法(如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李晓蓓  欧杰  王婧 《食品科学》2011,32(11):334-339
食品中的微生物源毒素是指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毒素,主要包括肽类毒素、脂多糖内毒素、霉菌毒素、生物胺和脂肪酸氧化产生的醛类化合物等。通过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这几种毒素的检测方法,在对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觉法等检测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评述上述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总结食品中的微生物源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对食品中有机磷杀虫剂(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Ps)残留分析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前处理方法如固相萃取、基体固相分散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固相微萃取和液相微萃取等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概述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等检测技术用于分析食品中OPPs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兽药中重要一员,在临床及兽药领域等均得到广泛应用,但兽药残留危害人类健康。文中对国内外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兽药残留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前处理方法包括: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加压液体萃取、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等;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法、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spectroscopy,UV)、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electrochemical method,CE-ECL),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HPLC-MS/MS)等。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苏丹红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食品中苏丹红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前处理方法如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吸附薄层色谱、固相萃取、基质固相分散等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概述了色谱法、质谱法、色-质联用法、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子印迹技术用于食品中苏丹红检测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井乐刚 《食品科学》2002,23(3):148-152
对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样品前处理中,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酶免疫分析等已开始应用于食品的残留家药检测中。直接光谱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的应用潜力很大。对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268-27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文中阐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SPE)、基质辅助固相分散萃取和Qu ECHERs等前处理方法及微生物测定、免疫测定、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拟为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残留监控提供理论参考,综述指出SPE为最有前景的前处理方法,而质谱技术的发展和仪器的小型化为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防腐剂的定性定量检测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了食品中防腐剂定性定量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几种新的预处理技术(包括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亚临界水萃取等)以及新的检测技术(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光谱、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生物传感器等),为食品中防腐剂的便捷、准确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是解决吡虫啉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的重要步骤。介绍我国当前在吡虫啉残留分析中应用的加速溶剂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微波辅助萃取、Qu ECHERS、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以及胶束毛细管电泳、红外光谱法、免疫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方法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10):163-168
近年来,核苷酸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核苷酸含量检测的相关技术及应用情况,并详细介绍了核苷酸检测样品前处理过程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前处理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固相萃取法和快速溶剂萃取法三大类,其中固相萃取法去干扰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5种核苷酸含量的方法,而简单提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将会是今后核苷酸含量检测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通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核苷酸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分析,旨在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监控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主要概括了红霉素的特性、残留危害以及目前国内外的检测情况,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质联用法、薄层色谱法、微生物检测法、酶联免疫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法、固相微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地表水中4种紫外吸收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净化并浓缩大体积的样品,优化固相萃取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4种紫外吸收剂的含量,并计算方法的线性范围、回收率、检出限和精密度等参数,并应用本方法检测湘江水和池塘水中紫外吸收剂的含量。结果通过应用固相萃取前处理样品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本方法检测低限(LOD)达到了2.2~3.7μg/L,线性范围0.100~100μg/m L,回收率72.6%~93.3%,相对标准偏差(RSD)2.61%~4.3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稳定,能够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可以为地表水中危害因子的检测和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现阶段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饮料过程中较为常用,这种分析方式主要优势是比较快捷与高效。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操作的自动化、分析速度、检测的灵敏度以及分离效能方面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还保留经典的液相色谱法中:方便色谱制备、样品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以及流动相比  相似文献   

15.
食品农残检测中,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微萃取,在线HPLC萃取等先进的样品提取手段和气质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高级的检测手段不断涌现,使农残检测取得了越来越理想的效果,但由于这些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特殊的仪器,  相似文献   

16.
杂环胺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原料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突变性。杂环胺在热加工食品中一般以痕量水平存在,并且食品基质复杂,因此,高效、高选择性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手段是不同食品基质中痕量杂环胺分析检测的关键。该文综述2010年~2019年不同食品基质中杂环胺的分析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仪器检测方法,并与典型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最后,结合现有研究对食品中杂环胺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对动物源食品进行净化、富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肉源食品中二氢吡啶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固相萃取吸附剂,综述了多种固相萃取小柱联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和磁固相萃取等技术在食品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这些新型吸附剂相对于传统的固相萃取吸附剂具有分离速度快、效率高、环境友好、检出限低等优点。同时分别阐述了这4种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局限性。进一步指出开发高效快速分离目标物的吸附剂是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生物胺(biogenic amine,BA)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含氨基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主要由氨基酸进行脱氨基作用而产生。该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天然及加工后的食品中,适量摄入生物胺能够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积极作用,但一旦摄入过量会导致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建立灵敏、快速、高通量的生物胺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目前,常用于样品中生物胺检测的前处理技术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基质辅助固相分散萃取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液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等。本文对生物胺的种类与生理作用、前处理方法与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食品及生物制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立并比较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饱和烃矿物油(saturated hydrocarbon mineral oil,MOSH)迁移量的技术。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两种方法均能实现迁移液中MOSH的有效分离和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较好,为4.3%。相较于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全二维气相色谱法前处理更简单,检出限更低(1.0 mg/L),回收率更高(94.4%~102.4%)。对17 批实际样品的检测表明,两种方法的定量结果的偏差为8.6%,全二维气相色谱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可对个别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不能检出的样品进行检测与定量。本研究针对食品接触材料检测的难点问题,研究并验证了新技术,为新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方法学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