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标准化法评估的牦牛酸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优化牦牛酸奶的加工工艺,通过标准化法评估研究了牦牛奶杀菌条件、菌种接种体积分数、发酵温度、后酸化时间对牦牛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乳在90℃下杀菌10 min,添加0.15%混合乳酸菌发酵剂、在43±1℃条件下发酵至凝固,4℃后酸化24 h,制得的牦牛酸奶品质好。  相似文献   

2.
核桃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核桃酸奶是以核桃浆、牛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通过调配、均质、杀菌、发酵等加工工艺而制成的一种风味优良、营养丰富的酸奶制品.试验结果表明:在牛乳中加入15%的核桃浆,8%的蔗糖,0.5%的复合稳定剂(果胶:CMC=1:1),经85℃、10min保温杀菌后,接入3%的乳酸菌,42℃下培养4 h,最后在4℃~10℃条件下后熟12 h,即可得到优质的核桃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3.
不同巴氏杀菌条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巴氏杀菌温度、时间条件下处理原料乳,以黏度、硬度、乳清析出率、pH值及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巴氏杀菌条件对酸奶及其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乳杀菌在一定范围内加热温度高(高于80℃)、时间较长(大于5min)有利于提高酸奶的黏度、硬度,降低乳清析出率,稳定贮藏期间的质构、pH值及感官特征。在本实验设置的6组原料乳巴氏杀菌条件(A1:60~70℃,30min;A2:70~80℃,20min;A3:80~90℃,15min;A4:90~95℃,10min;A5:95~100℃,5min;A6:121~130℃,10s)中,样品A3和A4的酸奶黏度和凝乳硬度较高,乳清析出率低,口感风味好,且在贮藏期间能保持较好的质构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4.
用柚子和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柚子酸奶。对影响柚子酸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柚子酸奶复合稳定剂的种类与配比为:黄原胶0.03%、CMC-Na 0.08%、卡拉胶0.005%。实验得到在杀菌为90℃/10 min、发酵时间为4 h、柚子汁添加量为10%,加糖量为9%工艺条件下,柚子酸奶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核桃酸奶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酸奶是以核桃浆、牛奶、蔗糖为主要原料,通过调配、杀菌、接种及发酵等工艺制成的一种风味优良、营养丰富的酸奶制品。试验表明,在牛奶中加入25%的核桃浆、8%的蔗糖,经95℃、20min保温杀菌后,接入4%的乳酸菌,42.5℃培养4h,在4℃条件下后熟12h,即可得到优质的核桃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6.
乳固形物浓度对羊奶酸奶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羊奶在杀菌条件90℃/15min、蔗糖添加量7%、菌种添加量2%条件下,乳固形物浓度对羊奶酸奶的发酵特性和后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固形物浓度升高,酸奶发酵过程中产酸速度较快,粘度升高,持水性增强.在酸奶后发酵过程中,前期酸奶的酸度、粘度和持水性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后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玉米风味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以玉米浆、牛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通过调配、均质、杀菌、发酵等加工工艺而制成的色泽淡黄、风味优良、营养丰富的玉米风味酸奶。结果表明:在牛乳中加入15%的玉米浆,8%的蔗糖,0.6%的复合稳定剂(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1:1),经95℃、10min保温杀菌后,接入4%的乳酸菌,42℃下培养4h,最后在4℃~10℃条件下后熟24h,即可得到优质的玉米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8.
以桑葚和酸奶为主要原料,研究桑葚酸奶的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研制出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护色剂0.20%的抗坏血酸,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和琼脂0.1%+0.05%,白砂糖6%,桑葚汁∶鲜奶=1∶12,接种量8%,灌装后78℃条件下杀菌,40 min,发酵时间280 min。经此工艺条件研制而成的桑葚酸奶口感清爽、风味纯正、酸甜适口,是一种集桑葚和酸奶的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106-110
以牦牛乳为原料,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对凝固型普通酸奶和牦牛乳酸奶发酵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酸奶的p H值在发酵初期低于普通酸奶,而在整个发酵期内牦牛乳酸奶p H值下降幅度小于普通酸奶,但达到发酵终点时,最终p H值趋向于4.6;总糖度从原料乳至酸奶发酵终点均高于普通酸奶,在到达发酵终点时糖度都保持在4%左右;在整个发酵期内普通酸奶酸度的增高幅度要大于牦牛乳酸奶;牦牛乳酸奶的发酵时间为11 h,而普通酸奶发酵时间为6 h;发酵期2种酸奶活菌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逐渐增多而后又降低,02 h普通酸奶低于牦牛乳酸奶,经4℃贮藏24 h后普通酸奶的活菌数降低而牦牛乳酸奶活菌数增多;牦牛乳酸奶的黏度要高于普通酸奶的黏度。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105-112
为制备优良功能的牦牛乳直投式发酵剂,在脱脂乳添加量、甘油添加量、海藻糖添加量、谷氨酸钠添加量4个单因素基础上,选用正交试验优化菌株保护剂的工艺条件,并运用真空包装技术和2种国家食品检验标准、数字旋转黏度计以及专业人员的感官评价等方法,考察发酵剂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菌株在p H 6. 86的缓冲剂、6 000 r/min离心10 min,以及-20℃的预冻条件下生长最佳;而脱脂乳、谷氨酸钠、甘油、海藻糖质量浓度分别为120、10、60和80 g/L的条件下,菌株存活率为90. 08%,发酵剂发酵性能最佳。该发酵剂应用于发酵酸奶生产中,酸奶具有活菌数高、发酵性能优、黏度高并具备改善牦牛乳的风味等感官优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免疫球蛋白的热稳定性及热变性动力学,结果表明:牦牛血IgG的热变性属于0级反应。在65、70、75、80、85℃条件下,IgG变性的D值分别为722.41、311.65、17.8、5.24、2.73、1.89min,在此温度范围内IgG变性的Z值为7.9℃,表观活化能为271.25kJ/mol。依据IgG热变性动力学方程计算,63℃30min杀菌,IgG变性率为2.79%;在72℃30s,75℃15s及85℃5s条件下杀菌,IgG变性率分别为0.58%、0.66%和3.03%,UHT处理(120℃4s)IgG活性全部丧失。这些结果说明,LTLT和HTST巴氏杀菌对牦牛血中IgG活性影响较小,但不可采用UHT工艺。  相似文献   

12.
后杀菌技术对延长搅拌型酸奶保质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后杀菌技术和复配稳定剂延长搅拌型酸奶保质期的工艺。结果表明,将复配稳定剂应用于后杀菌技术中,由L_9(3~4)正交试验确定酸奶后杀菌的优化工艺条件是:温度64℃,时间20s。贮藏试验表明,后杀菌酸奶在常温下保质期为20d,其乳酸菌活菌数、黏度、色泽和风味都与普通酸奶相近。  相似文献   

13.
时威  张岩  刘颖 《食品工程》2011,(1):21-23,56
对黄豆酱杀菌工艺进了研究,通过试验初步确定杀菌最佳温度80℃~90℃,杀菌时间5min~10min。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黄豆酱最佳杀菌工艺条件是:水浴灭菌温度90℃,杀菌时间10min。在最佳条件下杀菌率已经达到86.8%,而且灭菌后感官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提高番茄酸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番茄酸奶的制作及产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做凝固型酸奶以加番茄量5~10%为比较适宜,制作搅拌型酸奶以加番茄量10~15%比较适宜。通过添加稳定剂解决了番茄酸奶组织状态稀薄和经二次杀菌后乳清分离的缺陷,实验得出最好的稳定剂及添加量为0.3%明胶或琼脂,灌装后杀菌以75℃10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脉冲强光冷杀菌技术分别对鲜啤酒和白糯米酒进行杀菌处理,研究了脉冲强光对鲜啤酒和白糯米酒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啤酒经过频率为5次/s闪照处理3min后,酵母菌在啤酒中的含量从220cfu/mL降至175cfu/mL,0℃下啤酒保质期延长3d。白糯米酒经过频率为4次/s闪照处理3min后,酵母菌在白糯米酒中含量从235cfu/mL降至5cfu/mL,在0、10、20、35℃下白糯米酒的保质期分别延长50、30、6、2d。同时通过感官评定和电子鼻检测,发现在上述冷杀菌条件下处理后的鲜啤酒和白糯米酒风味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发酵酸奶生产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发酵酸奶生产过程中原料乳的验收和标准化、杀菌条件、均质条件、加糖量、发酵剂质量和活力、接种量、发酵温度与时间、冷却速度、贮存温度等关键控制点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经过试验得知当原料乳的全脂乳质量含量为12%,加糖量为8%,70 ℃、20 MPa压力下均质,90~95 ℃杀菌5~10 min,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比例1:1,发酵活力﹥0.7)接种量为3%,43 ℃发酵4.5 h,发酵后迅速冷却就能有效控制酸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刺梨果汁加工中的稳定性,本实验以刺梨果汁为研究对象,在62℃杀菌30 min、71℃杀菌10 min、71℃杀菌30 min、85℃杀菌10 min和95℃杀菌10 min的加热条件下,分析刺梨果汁风味物质及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刺梨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的是壬醛、叶醇和油酸乙酯,热处理后醛类物质增加,醇类、酯类、烯类物质减少;采用Z-分综合评价法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刺梨果汁的菌落总数、维生素C(VC)、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褐变度的综合评分,得出71℃,10 min条件对刺梨果汁风味及品质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餐馆饮酒者开发的一款酒后养胃的猴头菇酸奶饮料,利用加热的方式解决猴头菇浆和猴头菇粉中的抑菌物质在酸奶发酵过程中对乳酸菌活性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的方法,优化猴头菇酸奶配方。结果表明,鲜菇浆在100℃以上加热30 min、菇粉在110℃以上热风加热60 min,可以有效消除抑菌物质对酸奶品质的不良影响;猴头菇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是:鲜牛乳100 g、全脂奶粉6 g、蔗糖7 g、卡拉胶0.2 g、热处理的菇浆12 g (或菇粉1 g)混合,在95℃条件下杀菌20 min、在42℃下发酵6~8 h,产品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9.
西藏牧区自然发酵牦牛酸奶的乳酸菌菌种筛选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钰婷  吴均  龙谋  杜木英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5,36(11):140-144
采用从西藏、川西青藏高原牧区自然发酵牦牛酸奶中筛选出的发酵性能优良的4 株乳酸菌(LP1、LP2、LP3、LP4)进行组合发酵试验,经过纸片法筛选出优势发酵组合,以及其发酵牦牛酸奶的凝乳时间、滴定酸度、感官评价可以得出(LP1和LP2)组合为本试验的最佳发酵菌种组合。因此选用此菌种组合发酵牦牛酸奶,经过L16(44)正交试验得出牦牛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 ℃、接种量6%、加糖量4 g/100 mL、菌种LP1与LP2浓度比为2∶1,此条件下发酵的牦牛酸奶凝固均匀,组织结构光滑细腻,无乳清析出,具有浓郁的酸奶风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黑蒜饮料为研究对象,确定合理的杀菌条件并对杀菌后黑蒜饮料的相关理化性质进行测定。方法 本文对黑蒜饮料的杀菌选择常温(100℃)杀菌。通过采用无线温度验证仪对黑蒜饮料在100℃下的杀菌过程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杀菌时间。结果 研究表明,升温3min后,黑蒜饮料的中心温度可以达到70℃,对黑蒜饮料中的对象菌——霉菌具有杀菌效果,且可达到排出空气的作用。继续加热10min后,实际的F值可以达到6.57min,略大于安全的F值6min,符合F实际≥F安全的条件,此时,既达到了杀菌效果,又保证了所用的杀菌时间最短。继续测定未杀菌和杀菌9min、10min、12min、15min黑蒜饮料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粘度、色泽、感官评分,进行比较。结论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杀菌条件为升温3min,100℃维持1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