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巧刚 《煤炭科技》2021,42(3):1-5,21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影响严重.以甘肃华亭矿区陈家沟煤矿为例,阐述了煤矿开采引发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对策.陈家沟煤矿面积7.27 km2,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地下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及土地资源损毁.目前,陈家沟煤矿塌陷矿山地质灾害影响严重,塌陷区面积约为...  相似文献   

2.
峰峰矿区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大规模开采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对峰峰矿区开采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并分析了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质生态效应,发现矿区存在占用土地资源,开采沉陷破坏土地结构、农田积水,含水层破坏、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加强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鹤壁市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种类较多,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诱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含水层的破坏等。分析了鹤壁市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划分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林州市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种类较多,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引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含水层的破坏等。分析了林州市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划分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收集赵庄矿区采煤沉陷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踏勘开展了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从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区域稳定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查明了矿山地质环境条件,查清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地面塌陷、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4个方面。针对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拟定了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案,通过部署土地整治、护坡、挡土墙、排水、覆土、绿化等工程,达到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豫安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减轻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修复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对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矿活动没有破坏含水层或对含水层的影响破坏较轻,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大,矿山活动对土地资源破坏程度严重。基于此,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场地平整技术、道路技术、排水渠技术、绿化技术、土壤培肥与翻耕、管护技术等。研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7.
吴云  黄震  张培兴  刘茂争  魏磊 《中州煤炭》2018,(11):57-60,65
以徐州市龙固煤矿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现状调查,得出了矿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地面塌陷、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3类。针对这些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各自的影响因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预测。最后,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铜陵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铜陵矿区由于长期大规模的资源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截至2012年底,全市因采矿占用、破坏土地面积2085.9hm2;地下水均衡遭到破坏,最大降深达已达100余米;矿产资源开采诱发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不稳定边坡等地质灾害。铜陵市通过积极创新保证金制度、扎实推进矿山复绿行动、矿山地质环境对接城市建设、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开创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局面;总结了铜陵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还存在治理资金严重不足、治理责任主体不清等问题;提出国家应加大对铜陵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铜陵市应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构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确认制度,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永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总结了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占压或破坏植被和土地、含水层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分析了矿山环境变化趋势,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铜陵矿区由于长期大规模的资源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截止2012年底,全市因采矿占用、破坏土地面积2085.9hm2;地下水均衡遭到破坏,最大降深达已达100余米;矿产资源开采诱发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不稳定边坡等地质灾害。铜陵市通过积极创新保证金制度、扎实推进矿山复绿行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接城市建设、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开创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局面;总结了铜陵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还存在治理资金严重不足、治理责任主体不清等问题;提出国家应加大对铜陵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铜陵市应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构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确认制度,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卫辉市米山洞灰岩矿为资源整合矿山,经过以往长期开采,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米山洞灰岩矿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等,含水层破坏影响较轻。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将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危岩体清除、防护及警示工程、场地平整、废渣回填及覆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及修筑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破坏土地得到恢复,确保矿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促进矿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了高坡石料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以及土地资源破坏。针对上述问题,采取边坡清理、土地整治、挡水墙、排水工程以及生物绿化等措施。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研究,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周围生态景观,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胶结尾砂充填法广泛应用于金矿的地下开采,不仅有利于矿产资源、围岩和尾矿的合理化开发与利用,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全胶结或胶结+尾砂的充填法在祁雨沟公峪金矿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现状地质环境问题为地面塌陷、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和地表土地的占压和破坏等;潜在地质环境问题为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的发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以及土地损毁的进一步加剧;并从预防和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胶结尾砂充填法地下开采金矿提供生产、修复和保护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洛阳市龙门山生态修复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龙门石窟景区东,近年来矿山开采活动,对龙门山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洛阳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损毁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讨论了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对含水层影响小,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其中重点防治区面积6.47hm2,次重点防治区9.73hm2,一般防治区面积20.15hm2,针对评价成果研究区采用“坡面危岩清理+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挡土墙+截排水渠+植被重建”等修复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对同类型露天矿山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矿产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影响,分析了研究区的矿山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特征,对吴营铁矿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现状评估结果表明,露天采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地下采空区发生采空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分为3个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及较轻区。矿业活动未直接影响区域面积3 112 120 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96.31%,防治难度较小。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露天采坑防治技术、岩石移动治理技术、工业场地治理技术、矿区道路治理技术、排土场治理技术、硐口治理技术、废渣堆治理技术等。研究为矿区及周围生态环境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业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矿山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设计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矿区土地复垦、含水层破坏修复、水土环境污染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矿区土地复垦监测与管护。研究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矿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超  樊子玉 《中州煤炭》2022,(2):24-28,34
灵丘县国营砂金矿长达50余年的露天开采,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和居民纠纷。通过对国营金矿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环境问题为崩塌和滑坡、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压占和挖损损毁土地等,含水层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较轻。消减边坡角形成平台、采坑填埋、堆料场清理、工业场地拆除,覆土,恢复植被;矿山道路恢复为乡村道路等良好的治理措施,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嗣后充填法用于铁矿地下开采,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同时保护了矿区地质环境。在对典型铁矿采空区充填、竖井封闭、斜坡道封堵等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含水层结构破坏情况,其现状(影响半径0.154km、面积1.097km2)和预测(影响半径0.362km、面积2.923km2)均显示破坏严重,而现状和预测发生矿山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从含水层和地质灾害的多方面提出了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内采坑错落分布,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勘查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坑和废弃矿渣堆)、矿山地质灾害(崩塌危岩体、滑坡)、土地资源损毁及含水层破坏等。研究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治理技术,采用边坡整理、平整场地、挡土墙、覆土工程、道路工程、防护工程、生物绿化工程等措施,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了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