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察了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CCFM 1054体外培养产酸及发酵上清液抑制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生长能力、对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耐受、对共培养条件下的抑菌能力、对HT-29细胞的粘附以及自我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并以鼠李糖乳杆菌LGG和植物乳杆菌N49作为对比菌株,分别干预空肠弯曲杆菌和弓形虫复合感染的小鼠。结果显示,CCFM 1054能显著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降低空肠弯曲杆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植率并缓解其感染。肠道菌群变化和乳酸菌拮抗空肠弯曲杆菌相关的体内外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CFM 1054对细胞的高粘附性及其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使得其能在小鼠体内显著改变肠道菌群丰度。  相似文献   

2.
对分离自泡菜、发酵奶酒以及新鲜婴儿粪便的11株乳酸菌(已证明其发酵上清液对空肠弯曲杆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经对其人工胃、肠液的耐受能力测定,表明这11株乳酸菌通过胃肠道后均能存活。经对全部乳酸菌抑制共培养空肠弯曲杆菌生长能力的测定及其抑菌物质的鉴定,得到对共培养空肠弯曲杆菌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1株唾液乳杆菌ZX5,该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物质很可能为有机酸、过氧化氢及细菌素类物质。测定该株唾液乳杆菌抑制空肠弯曲杆菌黏附及侵袭HT-29细胞的能力,结果表明ZX5可将空肠弯曲杆菌对HT-29细胞的黏附及侵袭率降低38%~55%。其中,以排阻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从自然发酵风干肠中分离的6 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对NaCl及NaNO2的耐受能力,同时通过吲哚实验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对菌株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6 株乳酸菌生长趋势接近,均在8 h左右进入生长稳定期,pH值在0~8 h下降最快,清酒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产酸能力更强;所有菌株均可在6 g/100 mL NaCl和0.015 g/100 mL NaNO2条件下生长,植物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的NaCl耐受能力最优,清酒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则对NaNO2具有最强的耐受能力;吲哚实验中6 株乳酸菌的反应结果均为阴性,对实验所选抗生素无耐药性,说明6 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发酵性能和安全性,可作为功能性发酵剂用于发酵肉制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乳酸菌22株,包括植物乳杆菌7株、干酪乳杆菌3株、发酵乳杆菌3株、瑞士乳杆菌5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以及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各1株。从上述乳酸菌中选择6株不同种类的乳杆菌做动物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不同时期小鼠粪便中各种乳杆菌的数量,检测其在小鼠肠道定植能力。结果发现菌株之间肠道定植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植物乳杆菌H7和干酪乳杆菌C6具有最好的肠道定植能力,能在小鼠肠道最少定植14 d,而瑞士乳杆菌C36、鼠李糖乳杆菌Y2和发酵乳杆菌Z1则基本不定植。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从贵州泡菜中分离鉴定乳酸菌,并筛选具有润肠通便功能的乳酸菌,对其耐受性和黏附性进行评价。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麻仁丸)、乳酸菌组,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结果显示,从贵州泡菜中分离鉴定出1株产酸能力强的乳酸菌GZ15,被鉴定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通过润肠通便功能动物筛选试验,发现菌株GZ15给药7 d后,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最短,6 h排便粒数、质量和小肠墨汁推进率最高,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功能。菌株GZ15具有良好的酸、胆盐耐受性,且平均每个细胞可以黏附(4.68±0.59)个肠道上皮细胞。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GZ15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功能,且菌株特性优良,能顺利到达肠道,并黏附于肠道上皮细胞,发挥益生功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具有肠道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进一步开发益生菌资源,本文研究采用牛津杯、人工模拟胃肠液及体外黏附Caco-2细胞等方法,以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为对照菌株,对实验室保藏15株乳酸菌的益生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15株乳酸菌对两株沙门氏菌都具有一定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0.95~22.06 mm;乳酸菌C174、D24、D599、C37、D512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人工胃液3 h内存活率达到60%以上,人工肠液4 h内存活率达到80%以上;在黏附试验中,C174对Caco-2细胞具有较强黏附能力,黏附数量为740 CFU/100细胞,略高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543 CFU/100细胞);通过对具有高黏附性的菌株C174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RNA分子测序鉴定,结果表明菌株C17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174。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174的抑菌能力强、能够耐酸耐胆盐,并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是一株潜在的益生菌,具有治疗或预防人和动物肠道疾病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于腌制鱼类加工需要的优良乳酸菌,从传统腌制鱼中分离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Pp)、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b)5种乳酸菌株的发酵特性。主要对其进行生化、耐盐性、盐浓度下的产酸能力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曲线、拮抗性能等进行实验。结果表明:5种乳酸菌株具有产酸不产气,不产粘液、H2O2、氨、H2S的特性;在盐浓度8%~12%能生长;在8%盐浓度下,24h内产酸基本稳定;生长曲线相似且最适生长温度都在30℃左右。菌种之间的拮抗性实验表明,La与Lm、La与Lp、Pp与Lm之间有较弱的拮抗作用,能满足混合发酵要求。该研究为下一步建立快速低盐鱼类腌制加工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郭志华  王聪  陈红玲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8):309-316
从红茶菌中筛选优良乳酸菌,为制备功能性红茶菌饮料提供优质安全菌株。从红茶菌中分离出27株乳酸菌,筛选出3株产酸且降解亚硝酸盐的优良乳酸菌,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研究这3株乳酸菌的发酵特性、耐胃肠道性和黏附性能,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产酸性能好,发酵至27 h,亚硝酸盐降解率大于93%;人工胃液消化3h后存活率大于39%,人工肠液消化6 h后存活率大于50%;黏附性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HCR-8和HCR-20对二甲苯表面疏水性大于50%,自凝聚性HCR-8和HCR-20大于32%,HCR-20对Caco-2细胞黏附率为17%;对抗生素未产生耐药性,均未产生有害代谢物。结论:从红茶菌中筛选出的3株乳酸菌均具有较好的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特性,可作为潜在的功能性菌株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从117株泡菜和婴儿粪便源中筛选高产共轭亚油酸(CLA)的乳酸菌,对其进行功能性和安全性评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初筛得到27株CLA转化率大于8%的菌株,通过GC-Q-TOFMS验证其CLA异构体组成,最终获得8株CLA转化率在10%以上,同时发酵液中c9,t11-CLA、t10,c12-CLA异构体质量浓度高于20 μg/mL乳酸菌。对这8株菌进行自凝集、疏水性、黏附性能、胃肠道耐受能力、抑菌活性、安全性等体外特性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001044、NCU006007整体表现优异,自凝集率皆大于60%,具有中度疏水能力,且黏附率分别为8.81%,9.10%。两株菌在pH 2.5酸性条件下存活率分别为95.68%,84.63%,在质量分数为0.3%的胆盐中存活率均高于65%。安全性方面,两株菌对青霉素、苄卡西林、四环素、红霉素中性敏感或敏感,无溶血活性。本研究筛选到具有高效生物转化有益CLA异构体能力的植物乳杆菌2株,这2株菌具有良好的胃肠道定植能力,以及酸、胆盐耐受力,对致病菌表现出较高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投入发酵产品及功能性微生态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丰富功能性乳酸菌资源库,寻找具有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能力的优良乳酸菌出发菌株。方法:采用牛津杯抑菌试验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潜力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生长代谢性能、胃肠液耐受性能、耐盐性、抗生素敏感性、抑菌谱等指标探讨其生物学特性。结果: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指示菌,筛选得到6株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归类于类干酪乳酪杆菌、发酵黏液乳杆菌和植物乳植物杆菌。其中,类干酪乳酪杆菌A1抑菌活性最佳,24 h内菌落总数超过1×109 CFU/mL,发酵液pH值稳定在4.1左右,经人工模拟胃液处理2 h后,存活率为54.61%,再经人工模拟肠液处理8 h后,存活率仍可达45.46%,经10%NaCl胁迫处理24 h后,活菌总数>1×105 CFU/mL。同时,类干酪乳酪杆菌A1细菌素粗提物对13种致病菌呈良好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抑菌潜力,且对8种常见抗生素未见耐药性。结论:筛选得到了能够抑制副溶血性弧菌且生物学特性优良的类干酪乳酪杆菌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