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关键问题是脑电信号的分类识别研究.本文针对脑电信号的分类问题,基于EGI-64导脑电采集系统得到7名被试者的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数据,首先采用扩展Infomax-ICA方法对脑电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利用共空间模式方法对C3/C42个电极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最后比较了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法、贝叶斯方法、径向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几种算法的平均分类率.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得到的平均分类率要高于其他2种方法,而BP神经网络方法的平均分类率最高,可以达到95.36%,但另外3种方法的运行速度明显高于BP神经网络.该结果为实时BCI系统实施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驾驶精神疲劳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对驾驶精神疲劳予以有效识别,基于行为绩效结合心电信号指标构建了一种驾驶精神疲劳识别方法.以驾驶行为绩效为客观测评指标,给出了驾驶精神疲劳状态的分级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心率变异性的6项指标作为疲劳识别特征因子,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驾驶精神疲劳状态分类器.最后结合实例,依据驾驶行为绩效,将疲劳状态划分为2级,采用10名驾驶员连续4 h的驾驶行为绩效(反应时)、心电数据,对模型、方法予以测算.结果表明,10名驾驶员平均正确识别率在71%~80%之间,且其平均正确识别率为73%.BP神经网络模型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结合可有效的识别疲劳.  相似文献   

3.
神经网络能以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函数,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信息的非线性发展趋势。该文在分析传统BP网络缺点的基础上,用具有良好全局搜索能力的遗传算法来改进神经网络。详细讨论了GA算法的优化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的思想和理论。在阐述预测方法同时,用具体例证分析了GA-BP网络预测的性能和特点。结果表明,基于GA-BP神经网络在预测精度和适应性方面高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4.
脑电信号是大脑受到自发或诱发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变化的脑电活动,利用结合了多样本融合思想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在不同受试者的多样本数据上对诱发脑电信号中的P300信号进行了分类识别。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SVM算法训练分类模型,最后通过融合多个样本的预测结果对测试数据的P300信号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相比单样本SVM算法该方法对检测数据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能够成为P300脑电信号预测的较好方法,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识别驾驶员疲劳状态,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提出了一种驾驶疲劳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以时间段划分疲劳等级,并采用主、客观测评指标对疲劳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频段的平均幅值和5项合成指标,通过核主元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构建疲劳识别脑电指标,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了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模型.最后,采用30名驾驶员连续驾驶2 h的脑电数据,对该模型方法进行试算.试算结果表明:疲劳状态识别正确率为79.17%~92.03%,平均正确率为84.62%,该方法可用于驾驶疲劳识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BP(Back Propagation)算法的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点,尝试引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处理了BP神经网络的权值与阈值,并分别建立了BP和GA-BP两种不同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输油管道腐蚀速率进行预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GA-BP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精度要高于BP网络;GA-BP算法具有高的预测精度,其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关系数为0.9863,表明该算法模型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为构造有效的情感识别系统,通过声音刺激分别诱发出高兴、悲伤、生气以及中性4种情感,并采集相应的语音信号和脑电信号。首先,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提取脑电信号和语音信号的非线性几何特征和非线性属性特征,并结合两者的基本特征分别实现情感识别;然后,通过构建基于限制玻尔兹曼机的特征融合算法,从特征层融合的角度实现多模态情感识别;最后,利用二次决策算法从决策融合的角度构建多模态情感识别系统。实验结果显示,从特征融合的角度构建的多模态情感识别系统相比语音信号和脑电信号情感整体识别率,分别提高1.08%和2.75%;从决策融合的角度构建的多模态情感识别系统相比语音信号和脑电信号情感整体识别率,分别提高6.52%和8.19%;决策融合相比特征融合构建的多模态情感识别系统整体识别效果更优。因此,融合语音信号和脑电信号等不同来源的情感数据可以构造出更有效的情感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深井中能有效地工作,提出了一种改进蚁群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WSN数据融合算法(IFA-IACOBP).通过规划蚂蚁运动方向和引入节点剩余能量对蚁群算法启发因子进行改进,优化蚂蚁下一跳节点选择概率,利用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引入井下WSN数据融合,数据经两级融合处理后,能去除大部分冗余信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IFA-IACOBP算法能有效减少网络数据通信量,提高数据实时性,降低网络能耗,延长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9.
针对DBN处理小样本脑电信号训练时间长且存在过拟合的问题,提出基于随机隐退的DBN算法对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先对原始脑电数据进行降维预处理,然后输入到随机隐退DBN模型中进行训练,得到最优参数值后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CSP、PCA、单一DBN网络等方法相比,基于随机隐退的DBN算法在保持较高识别率的同时,降低了对数据集的训练处理时间,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在智能轮椅平台上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具有非平稳特性的水声信号的分类识别问题,本文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CNN网络与小波分解相融合,提出一种水下目标识别算法WAVEDEC_CNN.应用采集的4类湖试数据,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MFCC+SVM对比,WAVEDEC_CNN算法可提升正确识别率15.38%;与NO_CNN、W...  相似文献   

11.
在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中,因自然因素或采样因素使得原本规则的印刷体字符产生畸变,给字符识别带来了很大困难,利用BP神经网络对车牌进行识别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提高车牌识别的准确率和速度是车牌识别系统最根本的问题.本文用动量因子和自适应学习速率对传统BP网络进行改进.该算法简便,识别率高,可适用于多种高噪声环境中的字符识别.  相似文献   

12.
快速路截面数据和车牌识别数据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快速路交通流检测精度,在对快速路截面数据和车牌识别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数据融合算法,并以VISSIM模拟交通流数据为对象,通过MATLAB程序实现该算法的仿真验证,同时与传统BP神经网络融合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融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73%,传统BP神经网络融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5%,融合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图像分类识别时收敛速度慢,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震荡甚至收敛于局部极小值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小波变换融合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识别方法.利用高斯小波基函数取代神经网络隐含层中的隐节点函数,采用小波神经网络参数初始化方法和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自适应调整学习过程中的网络权值参数,从而解决了神经网络的学习效率低等情况.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5类动物图片的正确分类识别率为84.0%,较传统神经网络和稀疏表示的正确分类识别率提高了4.2%和6.1%.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海地铁二号线的实测沉降数据,运用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对传统BP神经网络进行了优化,以弥补BP神经网络在网络结构、权值和阈值选择上的随机性以及容易局部收敛等缺陷,据此提出了两种新型隧道长期沉降预测模型,即GA-BP神经网络和PSO-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比研究了经验曲线、BP神经网络、GA-BP神...  相似文献   

15.
人工神经网络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方式记忆、处理信息,具有很高的智能性,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太阳能用铅酸蓄电池剩余电量预测的研究中,但是,收敛速度慢、对初值敏感以及较易陷于局部极小值等是单一神经网络算法难以解决的缺点.针对该问题,将蚁群算法进行改进并与BP神经网络相融合,先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将BP神经网络的权值参数进行全局训练,然后,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一步进行局部学习,从而获得最优的BP神经网络权值.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本课题所采用的改进蚁群与BP网络融合算法能明显改善BP网络的收敛速度以及预测精度,能准确地预测出太阳能蓄电池SOC.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战场目标分类的能力和结果 .根据战场目标的声与震动特性 ,采用相应的测试系统和分析系统 ,对战场典型目标装甲车、吉普车进行实地测试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 (快速傅立叶变换 ) ,利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的目标分类器 ,采用改进的BP算法对分类器进行训练 ,克服了传统网络的振荡和平台问题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器对战场目标的声与地震动信号有很高的正确识别率 .实验证明人工神经网络目标分类器适合于战场目标分类识别 ,改进的BP算法加快了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 .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BP网络在降雨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改进遗传算法(GA)和BP算法结合的神经网络模型优化方案。首先采用自适应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的权值,在进化结束时,能够寻到全局最优点附近的点;在遗传算法搜索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局部寻优能力较强的动量BP算法,从此点出发,进行局部搜索,进而达到网络的训练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庆市2000年到2004年6月降雨量的预测方面,遗传算法与BP算法结合的模型预测误差平均为39.13%,标准BP算法的模型预测误差平均为194.66%。说明GA-BP算法模型预报精度较高,预测能力得到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三级融合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空间点目标识别方法,将BP网络和D—S证据推理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一级融合采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第二和第三级采用D—S证据理论进行识别.经过三级融合后可以提高系统的识别率,尤其是在有噪声的情况下.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驾驶模拟舱对30名被试进行动态驾驶模拟试验,分析心电信号和脑电信号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验证心电信号和脑电信号作为驾驶疲劳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发现心电信号与脑电信号相关关系显著,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脑电信号与心电信号之间的关系,确定驾驶疲劳评价的综合指标,可以排除干扰因素,减小数据的波动性,提高驾驶疲劳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疲劳状态检测方法无法适用于疫情防控下的驾驶员,利用改进后的YOLOv5目标检测算法,对驾驶员的面部区域进行检测,建立多特征融合的疲劳状态检测方法.针对公交驾驶特性,建立包含佩戴口罩和未佩戴口罩情况的图像标签数据.通过增加YOLOv5模型的特征采样次数,提高眼、嘴、面部区域的检测精度.利用BiFPN网络结构保留多尺度的特征信息,使得预测网络对不同大小的目标更敏感,提升整体模型的检测能力.结合人脸关键点算法提出参数补偿机制,提高眨眼、打哈欠帧数的准确率.将多种疲劳参数融合归一化处理,开展疲劳等级划分.公开数据集NTHU和自制数据集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佩戴口罩和未佩戴口罩情况均可以进行眨眼、打哈欠识别,可以准确地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