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研究以甜荞与苦荞为原料,应用5 L液态发酵罐进行发酵制作荞麦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荞麦酒的酿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从而确定发酵罐发酵荞麦酒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添加量0.6%、发酵时间7 d、料水比1∶4(g∶mL)。在此条件下得到酒精度为10.1%vol,总黄酮含量为103.30 μg/mL的荞麦酒。  相似文献   

2.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酵母菌发酵黄芪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初始pH值为响应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影响黄芪总黄酮含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pH值,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9.46 d,发酵温度29.07℃,接种量10.45%,初始pH 6.52,总黄酮预计含量为0.890 mg/mL,在此基础上调整发酵参数进行试验,实际总黄酮含量为0.866 mg/mL,与预计含量相差2.70%。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发酵工艺合理,可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荞麦浆为原料,采用红茶菌发酵荞麦浆制备荞麦浆醋饮。以荞麦浆发酵液总酸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探究不同荞麦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红茶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对发酵液品质的影响,确定发酵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荞麦浆醋饮,探究发酵过程中荞麦浆pH、总酸、总酚、总黄酮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茶菌发酵荞麦浆醋饮最佳工艺条件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红茶菌接种量15%,发酵温度30 ℃;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过程中,荞麦浆pH降低、总酸升高,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总酚含量升高、黄酮含量先下降后升高,乙酸、乳酸、琥珀酸含量增加,苹果酸和丙二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发酵9 d后得到的荞麦浆醋饮总酸含量32.96 g/L,总酚含量1.72 g/L,总黄酮含量2.55 g/L,酸度适宜,口感柔和,具有浓郁的荞麦香气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4.
选用燕麦、大豆、玉米、麸皮、大米、荞麦6种培养基质,对猴头菌进行固体发酵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最佳抗氧化发酵基质为荞麦大豆培养基(荞麦79.13%,大豆20.87%),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培养料粒度40目,培养基含水量70%,初始pH值4,接种量4.5%,发酵时间12d。猴头菌荞麦发酵基质抗氧化活性成分种类丰富,含量高,其中总黄酮物质87.13μg/g,总三萜2.58mg/g,多酚4.51mg/g,还原糖21.53mg/g,花色苷68.96μg/g,VC14.07mg/g,VE205.85μg/g,GSH 853.65mg/g,SOD酶活性293.57U/g。  相似文献   

5.
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马齿苋陈皮的工艺条件及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试验确定发酵工艺;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32 h,料液比1∶20(g/mL),菌种接种量3%,发酵温度33℃。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所得发酵液的总黄酮含量为0.69 mg/mL,比发酵前总黄酮含量(0.52 mg/mL)提高了32.69%;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8.84%,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38.14%,还原力提高了26.64%。  相似文献   

6.
以荞麦和马尾松花粉为原料,研制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对5株酵母菌进行发酵试验,以酒精度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优良酵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料液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择安琪甜酒干酵母为发酵菌种,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g∶mL)、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7 d。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制得的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的酒精度为6.2%vol,总黄酮含量为92.92 μg/mL。  相似文献   

7.
采用丰甜一号普通荞麦种子作为试验原料,探索了普通荞麦种子经发芽处理后使用液态发酵法酿制荞麦酒的工艺。结果表明,在酵母菌接种量为5%,料水比为1∶4.0(g∶mL),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8 d的最佳发酵条件下,荞麦酒的酒精度为13.50%vol。产品呈黄棕色具有焦香味,显示出良好的品质,总黄酮含量为268.97μg/mL。  相似文献   

8.
对用酵母发酵糙米的工艺进行研究。以糙米粉为试验材料,添加水、蜂蜜、盐、大麦芽粉为底物,采用活性酵母液进行发酵试验。以淀粉酶活力作为试验指标,设计包含培养基加水量、发酵温度、时间和接种量四个因素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糙米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和最佳发酵条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150%,酵母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为4 h。糙米酵素中的α-淀粉酶含量最高,达到485 U/g。  相似文献   

9.
为改良传统木瓜果酒酿造工艺,提升木瓜果酒的品质,利用光皮木瓜酶解液和荞麦糖化液为混合原料,以酒精度、总黄酮含量以及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木瓜荞麦果酒酿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荞麦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4 °Bx、酵母接种量0.5%、发酵温度22 ℃、木瓜酶解液:荞麦糖化液质量比为1∶2、主发酵时间14 d。在此优化条件下,木瓜荞麦果酒液的酒精度为17.8%vol、总黄酮含量为0.54 mg/mL、总酸含量为3.78 g/L、总糖含量为24.31 g/L、还原糖含量为4.32 g/L,酒体色泽金黄、澄清透亮、香醇净爽,符合果酒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荞麦为原料制备荞麦醋,以荞麦醋总酸含量为响应值,以拌醅酒精度、火醅接种量、醋醅水分含量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荞麦醋醋酸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荞麦醋醋酸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拌醅酒精度4.50%vol,火醅接种量12%,醋醅水分含量65%,发酵时间9 d。在此优化条件下,荞麦醋总酸含量为4.86 g/100 mL。  相似文献   

11.
固、液态发酵生产微生物脂肪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脂肪酶生产主要有固、液态两种发酵方法。该文对两种发酵方法进行详细对比,概述固、液态发酵生产脂肪酶菌种及发酵底物,并对分批、补料分批、连续发酵等技术进行对比;介绍数学模型在脂肪酶生产中应用,并展望利用酶工程技术和数学模型改良脂肪酶生产。  相似文献   

12.
红曲是我国的发明,主要以大米作为发酵基质生产的红曲占主导地位.在利用其他多样性的淀粉基质发酵红曲的生产上也取得一些成就.文中对红曲霉利用多样性的淀粉基质上的发酵及发酵产物应用上进行探讨,希望在提升传统红曲的发酵上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大曲和蜂蜜为辅助原料,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以酒精度和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确定了食醋酒精发酵阶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大曲添加量为60%,蜂蜜添加量为10%;发酵时间为7d,发酵温度25℃~30℃,酵母接种量为2×107个/g,初始pH值为4.5最佳发酵参数,经验证试验,最终得到的酒精度为7.38%vo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蜜环菌液态发酵培养基和2 m3发酵罐生产工艺的优化,得到蜜环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玉米粉60 g/L,豆粕20 g/L,无水乙醇3 m L/L,VB10.03 g/L,KH2PO41.5 g/L,Mg SO4·7H2O 0.75 g/L,α-淀粉酶0.1 g/L,初始p H 3.0,当摇瓶种子培养到第6天,菌丝量19.24 g/L时,移种到50 L发酵罐,培养8 d,其菌丝量可达26.80 g/L。200 L种子发酵罐培养6 d,其菌丝量为15.35 g/L,此时可转入下一级培养,2 m3发酵罐发酵采用补料发酵的方式,培养8 d,其菌丝量可达22.65 g/L。  相似文献   

15.
酒精发酵迟滞一直以来都是讨论最多的话题,法国早在20世纪初就提到了此类问题。当时通常采用添加酒精的做法来稳定发酵迟滞的酒。随着现代酿酒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高效、顺畅、安全的酒精发酵成为基本条件,酿酒工作者也必须在酿造过程中避免酒精发酵异常甚至停滞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钝齿棒杆菌诱变菌为实验菌株,采用摇瓶发酵的方式,研究了培养基组分(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及无机盐离子)与发酵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初始p H及发酵液体积)对菌种产L-精氨酸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产L-精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葡萄糖12%、硫酸铵4.5%、玉米浆2.5%、KH2PO40.005%、Mg SO4·7H2O0.01%、Fe Cl3·6H2O 0.01%、Mn SO4·H2O 0.05%及碳酸钙3%;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初始p H为7.0及装液量为15m L/250m L。该菌以最优结果发酵,L-精氨酸的产量较基本培养基提高27.7%,达到了11.23g/L。  相似文献   

17.
选取8种不同类型的小麦粉进行品质特性测定,应用快速发酵法和中种法制作汉堡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对不同小麦粉品质特性与汉堡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小麦粉的面筋指数、降落数值、形成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L值、W值均对汉堡的总评分呈负相关。适合制作汉堡的小麦粉指标大致为:面筋指数≥40,降落数值350~500 s,形成时间3~9 min,拉伸面积90~150 cm~2,最大拉伸阻力400~600 EU,L值≥70 mm,W值300×10~(-4)350×10~(-4)J。  相似文献   

18.
以加工型黄瓜为主要原料进行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的还原糖消耗总体呈现递减趋势,但接种发酵过程中前30 d,还原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发酵至120 d时,还原糖含量分别降至2.5 g/100 g、3.0 g/100 g;总酸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发酵黄瓜样品中产酸速度明显高于自然发酵黄瓜样品,当发酵至90 d时,自然发酵样品中总酸含量为4.14 g/kg,接种发酵样品中总酸含量为5.75 g/kg。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采集并分析发酵黄瓜中挥发性成分,共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共有的挥发性成分30种,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黄瓜样品中新增挥发性成分共15种。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发酵羊肉制品的优质发酵剂,对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r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戊糖片球菌(Pedicoccuspentosaceu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盐、耐亚硝酸盐、产酸能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能力、膻味脂肪酸降解能力、抑菌能力、菌种间拮抗作用等试验对其筛选。结果表明,三株菌对食盐和亚硝酸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在6%的食盐溶液和150 mg/L亚硝酸盐溶液中存活,具有一定产酸能力,除植物乳杆菌无脂肪酶活性,其他两株菌具有蛋白质和脂肪降解能力,膻味脂肪酸降解率可达60%~80%,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且三株菌间无拮抗作用,对羊肉制品的风味和品质无负面影响。因此肉葡萄球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可进一步应用于发酵羊肉制品的生产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低盐固态与原池浇淋酱油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酱油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蛋白质的利用率和产品的质量风味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热点。该文重点比较低盐固态和原池浇淋酱油的生产工艺,并提出行业发展趋势及工艺改进要点,希望能够为酱油行业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