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牧羊沟金矿为东昆仑造山带一大型金矿,隶属于青海省同德县。牧羊沟金矿矿石分为两类:原生金矿石和氧化金矿石。原生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菱铁矿、辉锑矿及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等。氧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碳酸盐等。矿石中有用元素为Au,伴生元素为S和As,而其它元素含量较低。牧羊沟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褐铁矿,其次为辉锑矿、闪锌矿等。矿石中金主要与褐铁矿、黄铁矿和毒砂等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石英、绢云母等脉石矿物中不含金。各载金矿物中可见金存在四种嵌布形式:包裹金为主,裂隙金、晶隙金和吸附金次之。  相似文献   

2.
牧羊沟金矿为东昆仑造山带一大型金矿,隶属于青海省同德县。牧羊沟金矿矿石分为两类:原生金矿石和氧化金矿石。原生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菱铁矿、辉锑矿及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等。氧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碳酸盐等。矿石中有用元素为Au,伴生元素为S和As,而其它元素含量较低。牧羊沟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褐铁矿,其次为辉锑矿、闪锌矿等。矿石中金主要与褐铁矿、黄铁矿和毒砂等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石英、绢云母等脉石矿物中不含金。各载金矿物中可见金存在四种嵌布形式:包裹金为主,裂隙金、晶隙金和吸附金次之。  相似文献   

3.
以大樱桃沟金矿和水泉沟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阐述,进而对两金矿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大樱桃沟金矿是一个糜棱岩型金矿体,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含金破碎带和含金糜棱岩三种,以含金石英脉为主,与矿化有关的蚀变是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还有少数的黄铜矿...  相似文献   

4.
丹巴磨子沟金矿区的地质构造总体是以热穹窿所形成铜炉房背斜为主,核部主要为一套成矿的炭质千枚岩层。岩浆岩、变质变形带及构造联合控制矿体的形成,区内顺层韧性剪切高应力带与破碎带广泛发育。主要储矿构造是在一组雁列式排布的北东南西向构造及近东西向发育的次级断裂,以矿化石英脉的形式展布。由于炭质千枚岩层对金有吸附作用,矿化石英脉中所带的矿化热液在通过炭质千枚岩层时,致使金滞留富集,而形成囊状、透镜状、似层状金矿体。本区的赋矿岩石、矿化形成阶段、矿物组合及元素组成,均可与穆龙套型金矿床进行对比,具有了穆龙套金矿典型地质特征,成矿前景在深部及矿区外围都会有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白金沟金矿位于东昆仑东段,在区内中三叠统砂板岩段构造破碎带中发现十余条石英脉型金矿体,通过对该矿床金元素物质来源、含金流体的性质、矿体赋存部位、成矿规律、成矿温度、压力等方面研究,对东昆仑地区找矿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BPMA)、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多种测试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的赋存状态及载金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嵌布特征、元素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卡林型金矿中Au含量为4.75 g/t,是最主要的有价元素,59.36%的金以包裹金的形式存在,其中硫化矿中包裹金最高,为42.95%。次以碳质含金的形式存在,微量以裸露金的形式存在。包裹金含量较多,即使在细磨条件下也很难实现单体解离或裸露,不利于提高金矿的回收率。主要的载金硫化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石英、方解石、黏土矿物等;黄铁矿主要集中在0.015~0.02 mm粒级,毒砂主要集中在0~0.005 mm粒级,白云石主要集中在0.104~0.147 mm粒级,方解石主要集中在0.104~0.147 mm粒级,石英主要集中在0.104~0.147 mm粒级,5种矿物当中,毒砂的细颗粒最多,黄铁矿其次,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的粗颗粒较多。随着物料粒度的降低,矿石中黄铁矿品位会随着升高;黄铁矿作为最主要的载金矿物,颗粒较细,且主要嵌布在绢云母、石英、白云石等...  相似文献   

7.
燕子沟金矿床位于川西永西穹窿核部。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泥盆系危关群第四岩组炭质千枚岩中。矿体的形成与含金石英粗脉和细石英网脉有关,且受断裂控制明显。北北西向的东谷断裂和东西向的磨子沟断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小断裂共同构成的米字型构造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良好的运移和储存空间。据调查,燕子沟金矿是川西地区发现的首例似层状金矿体。这一新发现对于在川西地区泥盆系危关群第四岩组炭质千枚岩中寻找似层状大型金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栗子沟金矿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嵩县栗子沟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石中石英包裹体类型,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其成矿流体富为含H2O、C2O和CH4及C2H2等挥发分的Na+-K+-Ca2+-SO42--NO-3-Cl-体系;对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则显示其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地层水的混合源.综合认为栗子沟金矿的成矿可分为三个阶段,成矿与中低温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9.
坑头金矿位于湘西—黔东金矿带内,长期以来,区内勘查与研究的对象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床。在近年的地质工作中,发现坑头矿区存在与石英脉型不一样的矿化特征。为厘定坑头金矿床的成因类型,通过对坑头金矿床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对比前人有关造山型金矿的研究认识,从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围岩、成矿时期、构造控矿、蚀变矿物及元素组合等角度探索,发现坑头金矿与造山型金矿床呈现极为相似的地质特征,可归属为碰撞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博念沟金矿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甘孜-理塘结合带。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博念沟矿区探矿工作步伐,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区金矿化类型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一组NNW向断裂,铜钼矿化属于斑岩铜钼矿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二长闪长玢岩;②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脉石矿物的含量在不同的围岩蚀变带及矿体中有较大区别;③矿区化探结果显示,格舒矿段出现Au、Ag、Zn、Pb等元素异常,其中Au极值达到214 ×10-9,浓集中心点多达7个;苍金矿段出现Pb、Zn、Cu、As等元素异常,且异常带元素套合性较好,上述2个矿段均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潜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认为在甘孜-理塘结合带中除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较好外,斑岩型矿床也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火峰垭金矿位于苍社向斜之南东翼地段,托河—林家沟韧性剪切带之(金)铜成矿带东段,是区内最为重要的一个金矿点之一。通过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主要赋金层位为Pt2-3bk22-2b,划分为林家崖、太阳坡、瞎子湾三个矿段,共圈出金矿体13个,受托河—林家沟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所控制,石英脉型是火峰垭金矿的重要金矿化类型,成矿流体为Eu正异常的高温低盐度流体,且具有多阶段性,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为花岗斑岩与地层的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2.
珊瑚钨锡矿床是南岭成矿带西段桂东北地区一大型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其大部分矿石中钨锡紧密共生。选取与锡相关的三个主成矿阶段(伟晶质、云母石英脉及石英脉)矿石中锡石流体包裹体,开展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等测试工作。结果表明,伟晶质型锡石包裹体均一温度288~346℃,集中在310℃左右,盐度w(NaCl eq)4.65%~8.95%;云母石英脉型均一温度245~276℃,集中在270℃左右,盐度6.30%~8.55%;石英脉型均一温度235~343℃,集中在250℃左右,盐度4.65%~6.45%;总体而言,与锡矿化相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研究认为,伟晶质阶段成矿流体温度相对较高,以气液相为主,密度较低,流体溶解度较大,其盐度分布范围较广;随着成矿流体的运移、冷却,至成矿中后期的云母石英脉、石英脉成矿阶段,流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成分以富液相为主,密度逐渐增大,溶解度降低,盐度分布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13.
西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赋存于中—上石炭统含碳碎屑岩建造中,矿化受构造破碎带的控制,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等硫化物,脉石矿物为石英和方解石,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通过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较老的地层,氢、氧、碳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作用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渗入深部,经加热循环并溶滤围岩中的矿质,迁移到低压空间和有利岩性层中而成矿。K-Ar同位素表明其成矿时代属燕山中—晚期,甚至更新,萨瓦亚尔顿金矿床属于穆龙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革档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富宁革档金矿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这些包裹体可分为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三种类型。金成矿主要分为三期:成矿前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其中主成矿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260℃;成矿热液盐度主要范围为4.55%~6.38%,并且从成矿早期到晚期盐度呈逐渐降低趋势;流体密度较大,一般大于0.80g/cm3,流体的pH介于6.13~6.77。上述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革档金矿的成矿介质为中低温、低盐度、弱酸性的还原性热液流体,革档金矿为浅成-中低温渗滤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勉县俞家坪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东段。区内泥盆系金家河岩组铅、锌、银、金等元素背景值高,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物源丰富。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为矿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就位空间。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体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提供了动力。银、铅、锌、金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通过工作在区内发现多条铅锌多金属矿体,找矿前景看好,赋矿岩性主要为金家河岩组蚀变白云质灰岩,矿体受北西断裂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型。  相似文献   

16.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桂西北大厂矿田中的一个超大型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新勘查发现的锌铜矿体组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及热力学参数估算,对比研究了不同矿体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探讨了流体沉淀机制。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矿和锌铜矿均发育有H2O-NaCl-CO2型、H2O-NaCl型及纯CO2型包裹体,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均一温度126.6~403.5℃(集中于260~360℃),盐度w(NaCleq)集中于4%~6%,密度0.234~0.967 g/cm3,pH为5.69~6.87;Eh为-0.4526~0.1814 V,fs2介于10-13.56~10-7.78,fo2介于10-32.53~10-24.11;锌铜矿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38~432℃(集中于280~400℃);盐度w(NaCleq)集中于4%~9%;密度0.244~1.098 g/cm3;pH为5.79~7.17;Eh为-0.5903~0.1255 V;fs2介于10-10.86~10-6.34,fo2介于10-40.72~10-30.25。空间上由深部锌铜矿→上部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呈现温度降低、盐度降低、酸碱度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升高、硫逸度降低、氧逸度升高的变化规律。流体沸腾、混合作用可能是锡石沉淀重要原因,富CO2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锌铜矿质沉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热达门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川西可尔因伟晶岩型矿田的南西部,文章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采集同一矿脉同一矿体不同标高(3540~3830 m)的矿石,分析测试了锂辉石单矿物中的C-H-O同位素组成以及不同矿物中的包裹体特征。矿物中包裹体主要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锂辉石中包裹体盐度集中于8%~20%,均一温度180~330℃,属于中-低盐度、中-高温成矿流体;石英中包裹体盐度集中于0%~8%,均一温度150~240℃,属于低盐度、低温流体。C-H-O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热达门稀有金属矿床中的锂辉石δD值为-97.5‰~-104.7‰(平均-102.8‰),相对于可尔因地区其他锂矿床,δD值明显偏小,δ18OH2O值为-0.34‰~2.88‰(平均1.032‰),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并受到了围岩黑云母而长花岗岩体的影响。矿床中锂辉石的δ13CV-PDB值为-10‰~-16.6‰,平均-12.7‰,反映主成矿期碳的来源具有岩浆系统和大气降水系统的混合性质,与岩浆-地幔源(花岗岩、地幔多相体系)的低温蚀变有关,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平泉县洼子店金矿区碾子沟矿段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Cu、Pb、Zn、Au、Ag矿化与围岩关联不明显,而与构造有密切关系,岩体内异常组合Mo、Bi、W、Mn、Hg、Au、Cu、Ag主成矿元素与Au、Cu相关性较高,激电异常峰值较明显的点异常由埋藏较浅的隐伏矿体所引起。矿化特征主要为细脉浸染状金(铜)矿化、接触带上金(银)矿化、斑岩中的浸染状金矿化以及地表风化残积型金矿化;矿体似层状,稳定;以黄铁矿为主,呈具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填隙结构、碎裂结构等结构,以浸染状构造为主,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微少。经历了早期磁铁矿-钛铁矿阶段,热液活动的黄铁矿阶段,形成以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伴生少量辉铜矿、砷黝铜矿为主的硫化物阶段,之后形成细脉状、浸染状硫化物矿石,在压扭性构造活动期下,构造热液使岩石发生蚀变并伴有金矿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彻底查清磨子潭—晓天火山岩盆地内产于南破碎蚀变破碎带金矿资源及资源量的分布情况、赋存层位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内在关联性,基于区内大量地质勘查资料,并结合地质填图、剖面测量、系统取样、同位素样品采集与研究、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方法,对汪家冲—郎岭湾地区矿体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压条件以及成矿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1黄铁矿w(34S)-1.8‰~+2‰,具有下地壳或上地幔深源硫的特点,Pb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大部分铅属于深源的正常铅;成矿流体以岩浆水混入大量天水为特征;石英包裹体主要均一温度100~150℃,爆裂温度300~350℃;区内金矿床属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2区内金成矿模式为初始原生矿源层的形成,早期金预富集,中生代燕山期伴随深成岩浆侵入与爆发,金的再活化、迁移与富集,最终形成了不同成矿类型的金矿床。上述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厘清区内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建立成矿预测模型以及开展深部金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姐拉各普金矿是藏南扎西康矿集区内最新发现的金矿床,为了解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探讨其成矿机制,对金矿床中含矿石英脉中绢云母开展Ar-Ar年代学测试,以及氢氧同位素示踪,并与矿集区内铅锌金锑矿床开展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姐纳各普金矿成矿时代为17.6±1.8 Ma,与矿集区内铅锌金锑成矿时代,以及错那洞穹窿中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形成时代相一致。结合同位素示踪,本文认为扎西康矿集区铅锌金锑成矿系统受错那洞片麻岩穹窿控制,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16.6~18.7 Ma,中新世岩浆活动提供的热量驱动地下水循环,并萃取地层或喜马拉雅基底成矿物质,在少量岩浆流体及成矿物质的参与下,沿南北向及其次级断裂构造部位上移聚集成矿,构成穹窿—岩浆—地层—构造四位一体的控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